天津市静海区人民政府 2019年12月3日星期二

无障碍 简体| 繁体

静海区政府  >  政务公开  >  政策文件  >  静海区政策文件  >  教育局
名    称 :
关于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施意见》的通知
索   引  号 :
11120223000200985F/2021-00034
发 布 机 构 :
天津市静海区教育局
发 文 字 号 :
津静教〔2020〕87号
主    题 :
教育\基础教育
成 文 日 期 :
发 文 日 期 :
有   效  性 :
有效
                                   

  


  

  


  


  


  


  

津静教〔202087

  


  


  


  

关于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施意见》的通知

  


  

各乡镇教育办、直属学校:

  

为规范、扎实做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进一步增强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区教育局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施意见》,现印发给你们,请各单位遵照执行,确保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附件: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施意见

  

天津市静海区教育局

  

2020115

  

静海区教育局综合办公室 2020115日印制

  

附件:

  


  

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施意见

  


  

各乡镇教育办、直属学校:

  

为认真落实天津市委教育工作委员会、天津市教育委员会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举措》文件精神,积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对学生心理健康带来的冲击,坚持积极心理学的态度和发展心理学的理念,培养青少年学生尊重生命、热爱生活、积极乐观、坚韧阳光、和谐向上的心理素养,提高中小学生抗压、抗打击和抗挫折能力,进一步增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制定如下实施意见。

  

一、完善心理谈话与帮扶机制

  

1.建立谈话制度。各学校要全面建立每学期开学心理谈话制度,按照教师分片包干原则,由学校专兼职心理健康教师指导相关教师与每一名同学进行一次“面对面”“一对一”的谈心谈话。通过谈话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心理状况和家庭情况,针对性做好心理疏导和日常帮扶。学校专兼职心理健康教师要汇总教师谈话情况,做好心理研判。各学校开展心理辅导必须在学生知情自愿的基础上进行,严格遵循保密原则,保护学生隐私。谨慎使用心理测试量表或其他测试手段,不能强迫学生接受心理测试。

  

2.深化分类指导。各学校要全面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对需要特别关爱的学生,安排专兼职心理健康教师有针对性地做好跟踪指导和心理服务,建立工作台账,实行一人一档、一人一策、一人一帮。要注重在考试前后等重要节点、季节转换等重要时期加强心理健康教育,重点加强对出现学习、经济等困难以及情感、家庭等变故学生的心理关注,对于出现言行异常等情况的学生,要及时与监护人联系,必要时尽快送医就诊。

  

3.加强家访沟通。学校德育干部、班主任和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都要建立与家长定期沟通的机制,特别要针对需要关心关爱的学生,要通过电话、微信、家访等形式加强与学生家长的联系沟通,及时报告学生在校状况,共同做好工作。全面开展重点学生专题家访行动,各学校要充分考虑初三、高三年级学生参加毕业升学考试的特殊情况,组织德育干部、班主任、心理健康教师、学校教师对学业困难、心理压力较大学生进行逐一家访,深入了解学生思想状况和实际困难,减少学业困难学生的焦虑情绪。要发挥家庭教育作用,编发有关心理健康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材料,通过多种形式向家长推送,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各学校要建立“家长心理课堂”,每学期至少针对家长开展1次专题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普及课,引导家长掌握基本的心理健康问题识别和处理技能,促使家长共同承担起教育疏导责任。

  

二、完善危机预防与预警机制

  

4.细化四级预警要求。各学校要建立朋辈、班级、年级、学校四级预警机制。朋辈预警由班干部负责,班主任要积极引导学生骨干发挥好“信息采集器”作用,发现苗头情况迅速汇报,让心理需要帮助的学生得到及时帮助。班级预警由班主任负责,全体教师、职工要共同发挥作用,积极关注学生遇到困难或表现异常情况,及时反馈班主任,将心理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年级预警由年级组长负责,要指导班主任加强与学生谈心谈话、走访交流,做到观察敏锐、信息通畅,及时发现学生心理问题,协同学校心理健康教师做好工作。学校预警由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负责,要制定科学的工作预案,建立心理危机学生诊疗-干预-转介的绿色通道,及时为心理危机学生提供专业的诊疗建议。

  

5.强化心理危机联动干预。教育局与属地卫生部门沟通联系,组织区内中小学与精神卫生机构合作进行“校医共建”,共同构筑危机干预协同响应机制、心理健康教育联合培训机制、合作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机制、共同开发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机制、联合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机制等,充分发挥精神卫生机构的专业优势,为学校心理危机干预提供有效支持,打造心理问题转介咨询的“绿色通道”,不断提升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化水平。

  

6.明确专职教师职责。中小学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主要职责是做好学生成长心理辅导和心理危机的预防干预。专职心理健康教师要突出实践特征,避免学科化倾向,集中力量做好心理咨询服务、团体辅导、心理健康知识普及、分类疏导帮扶等工作,各学校要结合实际明确基本工作量要求。专职心理健康教师年度考核、职务晋升、专业技术职务评聘要摒弃唯论文、唯项目的错误倾向,主要考察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情况。对于成功处理心理危机事件,或有效防范心理危机发生的专职心理健康教师,各乡镇、学校要按照市教委要求建立针对性的奖励激励制度。

  

7.建好心理辅导室。各学校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小学心理辅导室建设指南》要求,心理辅导室分别设置个别辅导室、团体活动室和办公接待区等基本功能区域。心理辅导室外应设有心理信箱。个别辅导室面积要求10-15平方米/每间,配有咨询椅或沙发。团体活动室面积要求20平方米以上/每间,基本设施配有可移动桌椅、座垫、多媒体设备。办公接待区面积要求15平方米以上基本设施配有电脑、打印机、电话、档案柜、期刊架、心理书籍等。

  

三、完善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机制

  

8.开足心理课程。严格落实教育部每周0.5课时的要求,确中小学生在校期间普遍接受系统的心理健康课程教育。课程中涉及快乐高峰体验、压力训练、抗挫折能力提升内容不得低于1/3,涉及励志教育、感恩教育、生命教育内容不得低于1/3引导学生阳光快乐面对生活,掌握应对心理挫折的有效方法,懂得珍爱生命。各学校开发的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均要立足积极心理学视角,每校至少1门。

  

9.转变教学理念。坚持积极心理学的教学理念,提升实践性与实效性,让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成为学生的心理放松“体验场”,让学生感到快乐、轻松和舒适,确保学生获得社会支持。要防止学科化倾向和医学化的倾向,避免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成为简单的心理知识的普及和心理学理论学习,坚持少讲理论、多讲方法,少做分析、多做体验,少讲原理机理、多讲生动案例,全面提升课程吸引力、感染力。

  

10.丰富心理活动。各学校要将心理健康教育与班主任工作、班团队活动、校园文体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有机结合,充分利用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多种途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开展心理讲座、心理健康教育课、同伴互助、团体辅导等活动,帮助学生掌握简便有效、容易操作的心理调适方法。围绕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科学组织开展校园文化、体育、艺术以及适宜的户外活动引导学生劳逸结合、调节身心,打造以“5.25心理健康教育月”为代表的心理健康教育品牌活动。

  

四、实施“阳光行动”抗逆力提升计划

  

充分发挥积极心理学在青少年学生成长中的引领作用,聚焦学生抗挫折能力训练,开展一系列针对性心理健康教育行动。

  

11.打造“阳光成长”开学心理健康指导课。各学校要在每学期开学之初,邀请心理学专家讲授1节“开学心理健康指导课”,帮助学生及时进行 “心态转换”,迅速适应校园生活。

  

12.打造“阳光课堂”心理健康教育精品课。组织开展“阳光课堂”心理健康教育课征集评选,遴选一批心理健康教育精品课程。开展点心课堂微视频录制,普及积极心理学知识。

  

13.推广“阳光力量”团体辅导示范活动。各学校组织的团体辅导、拓展训练活动等,要紧密围绕传播正能量,着力帮助学生减轻压力、消除焦虑、体验快乐。

  

14.组织“阳光魅力”抗逆力训练营。各学校要积极参与天津市学生心理发展中心举办的全市性示范训练营,围绕压力管理、励志感恩、社会支持等方面开展心理训练,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精神面貌。

  

15.举办“阳光青春”励志演讲比赛。各学校要积极发挥朋辈育人作用,组织学生宣传不惧苦难、坚忍不拔的感人故事、英雄人物,弘扬励志精神,提升自身心理素质。

  

16.建设“阳光少年社”学生心理社团,加强正面引导。各学校要组织至少1个基于积极心理学基础的“阳光少年社”心理社团,分享心灵鸡汤,加强正面引导,提升心理健康教育的“隐性”教育效果。

  

17.打造“阳光热线”心理热线平台。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建立心理热线,通过电话热线服务,更好地帮助学生处理压力,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在学习、生活和成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有条件的也可以建立本校的心理热线。

  

18.推进“阳光暖心”公益心理咨询服务。以区中小学心理健康骨干教师工作室为指导,组织中小学心理健康教师志愿服务队成员,面对广大学生提供线上线下公益心理咨询服务。

  

五、做好专职人员配备与队伍建设

  

19.落实人员配备。各学校要逐步配齐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和一定数量经过专业培训的兼职心理健康教师,中学配备专职心理健康教师不少于2名,小学配备专职心理健康教师不少于1名。专职心理健康教师应该有心理学或相关专业背景,享受班主任待遇。

  

20.加强专业指导。加强区级心理健康教育专家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区中小学心理健康骨干教师工作室成员作用,主动邀请区级精神卫生专家参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工作,不断提升心理学专业化水平。

  

21.加强学习培训。推荐优秀教师参加大中小学一体化心理危机干预培训班和全市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A证和B证培训班。教育局做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C证培训,定期对各单位心理健康教育情况进行检查推动。借助区域优势,创建一批中小学一体化心理育人示范校。

  

22.加强专题研究。各学校要积极申报天津市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专项课题,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研究,聚焦针对学生运用积极心理学塑造健全人格的方面进行选题和设计,着力提升心理教师的科研能力和解决学生实际问题的能力,促进整个心理教师队伍素质和心理健康工作效果进一步提升。

  

六、加强组织领导与支持保障

  

23.要加强重视。各学校要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摆在突出位置,作为德育的重要内容抓好抓实。各学校党组织每年至少召开1次专题会研究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要加大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投入力度,按照天津市生均标准设立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经费,配备必要场地,支持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24.扩大宣传力度。各乡镇、学校要加强与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合作,充分利用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平台,通过举办公益性心理健康讲堂、开设学生心理健康专栏、组织专家学者访谈等形式,宣传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义,普及心理健康知识。积极选树一批“阳光校园”心理健康教育特色校活动,总结和推广学校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经验做法。

  

25.压实工作责任。各乡镇、学校要健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责任体系,制定本单位相关工作人员的责任追究机制,进一步强化责任落实的实施细则,将责任压实到“最后一公里”。

  


  

  


  

  

  

           10    

  
  


  

  

附件:

| 政策解读
| 相关政策
|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