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静海区人民政府 2019年12月3日星期二

无障碍 简体| 繁体

静海区政府  >  政务公开  >  政策文件  >  静海区政策文件  >  区政府
名    称 :
天津市静海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天津市静海区农业农村现代化“十四五”规划等8个专项规划的通知(6.服务业篇)
索   引  号 :
11120223000200715W/2022-00049
发 布 机 构 :
天津市静海区人民政府
发 文 字 号 :
津静海政发〔2022〕2号
主    题 :
综合政务\其他
成 文 日 期 :
发 文 日 期 :
有   效  性 :
有效

天津市静海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

天津市静海区农业农村现代化十四五规划

8个专项规划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各委、办、局,各直属单位:

《天津市静海区农业农村现代化十四五规划》、《天津市静海区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天津市静海区水安全保障十四五规划》、《天津市静海区体育事业和体育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天津市静海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十四五规划》、《天津市静海区服务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天津市静海区民营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天津市静海区人口发展十四五规划》已20211022日区政府第118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印发给你们,请照此执行。





天津市静海区人民政府

2022214





天津市静海区服务业发展十四五规划


十四五时期是静海区全面建成高质量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是推动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时期。加快构建现代服务经济体系,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天津工作三个着力重要要求的战略举措,是实现四区定位六个静海的重要抓手。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服务业发展的总体要求、《天津市服务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和《天津市静海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编制本规划。规划期为20212025年。

一、发展基础与发展形势

十三五期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冲击,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天津工作三个着力重要要求和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定不移走高质量发展之路,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静海服务业规模持续壮大,结构不断优化,新旧动能加快转换,新经济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中日(天津)健康产业发展合作示范区、海吉星农产品物流园等一批具有全国及地区影响力的服务业载体与平台快速发展,对全区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作用显著增强。

(一)服务业发展基础

服务业规模持续壮大。十三五以来,全区服务业规模日益壮大,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到十三五末,全区服务业增加值实现215.3亿元,年均增长3.4%,高于全区GDP增速0.7个百分点,占GDP比重达到49.7%,比十二五末增加了5.3个百分点,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批发零售企业商品销售额年均增长4%,限上单位数量从十二五末的249家增加到450家,年均增长12.6%。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达到51家,比十二五末增加13家;规模以上其他服务业企业拥有资产301.1亿元,比十二五末增长9.3倍,年均增长56.2%;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31.7亿元,比十二五末增长22.4%,年均增长3.7%;缴纳税金总额1.7亿元,比十二五末增长72.5%,年均增长11.1%

产业结构明显优化。十三五以来,随着科技进步和产业升级成为新常态,社会经济生活中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不断涌现,以现代互联网信息技术和高技术引领的服务业行业蓬勃发展。到十三五末,全区规模以上新服务企业达到10家,规模以上高技术服务业企业达到6家,规模以上战略性新兴服务业企业达到5家。平台经济稳步推进,金仓互联网、掌合天下超市订货网、运友物流、中物网络科技等一批大型电子商务平台进一步做大做强,并形成了一些新的商业模式。大健康产业体系初现形态,大健康产业特色更加鲜明,中日(天津)健康产业发展合作示范区初步形成教育、医疗、康养、体育四大特色产业板块。

平台载体建设不断推进。一批现代服务业重点集聚区加快建设,成功获批中日(天津)健康产业发展合作示范区,以中日(天津)健康产业发展合作示范区为研发核心,带动团泊新城地区,辐射联动天津子牙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德天津大邱庄生态城、天津子牙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园的一核心三基地大健康产业空间格局加快形成。丰树物流、海吉星智能供应链中心(万纬物流)等项目落户静海国际商贸物流园,初步搭建起静海至雄安新区物流平台,静海国际商贸物流园区域性配送服务功能逐步完善;天津唐官屯加工物流区形成了以成品油运输仓储批发交易、装配式建筑材料精深加工、物流配送等产业为重点的产业发展格局,成为天津市西南部最大的物资集散地;天津子牙经济技术开发区不断完善废旧资源回收和循环利用体系,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示范引领作用充分释放,两区、三中心、一物流点的现代物流空间格局初具规模,形成了显著产业集聚带动效应。

发展环境持续改善。十三五以来,我区把服务业发展作为经济转型升级的突破口,连续出台夜间经济、消费体制机制改革、服务业质量提升等文件,为服务业发展拓展了空间。为积极推动现代物流、大健康产业发展,制定了大健康产业相关发展规划,召开了中英癌症大会天津分会,中日健康合作加快,工场网北方总部等一批合作项目稳步推进。

同时,服务业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一是产业内部结构有待优化,低附加值的传统服务业占据较大比重。二是企业竞争力弱,缺乏有带动力和影响力的企业集团和品牌。三是新兴服务业支撑力度明显不足,尤其是以高技术服务业增加值及以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为代表的现代新兴服务业与全市发展水平尚有很大的差距。

(二)发展形势

十四五时期,国际环境和国内条件都发生了深刻复杂变化,服务业发展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但总体上仍处于战略机遇期。

全球经济贸易格局深度调整,服务业发展面临新环境。从全球范围看,服务业已成为国际产业投资热点。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整合各类资源要素,带动全球服务投资贸易快速增长,服务贸易占全球贸易比重正逐步上升,新兴经济体服务业发展面临重大机遇。同时,国际经贸规则体系加速演变,大国博弈更加激烈,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广泛深远,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信息服务业、高技术研发等高端服务业经贸往来受到限制,服务业发展正处在激烈的利益折冲和变化之中,国际竞争与合作更趋复杂,服务业面临市场开放和适应新规则的双重契机。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时代,服务业发展需要新作为。十四五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关键时期,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赋予服务业新的历史使命。随着颠覆性技术的应用和商业模式的创新,智能经济、数字经济、共享经济和体验经济等经济形态成为新的发展热点,服务业发展逻辑迎来深刻变革。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等科技手段为传统服务业赋能,加快培育具有高成长性、带动力强的新经济企业,构建产业互联网平台,加强服务业领域制度供给创新,打造产业创新生态,成为发展现代服务业的重要抓手。

区域协同发展格局加快重构,服务业发展需要新思维。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提高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综合承载和资源优化配置能力的战略,做为国家中心城市天津市的重要组成部分的静海,将在深度融入区域连接网络,在梯度有序分布的产业链分工合作体系中获得更多机会。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雄安新区建设给我区创造了一个历史性窗口期,可以借助自身区位交通优势,依托现代物流和健康产业基础,挖掘雄安新区巨大市场潜力,做好服务配套,在服务雄安新区建设中,加快推动现代服务业发展。

我市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服务业发展迎来新机遇。十四五时期,天津加快实施制造业立市发展战略,将基本实现一基地三区功能定位,初步建成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区域商贸中心城市,推动形成滨城、津城双城发展格局,这为服务业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我区必须顺应服务业发展大势,加快壮大健康产业和生产、生活物流业规模,提高服务业发展层级和水平,不断提升服务业竞争力和影响力,在服务天津城市功能定位中,实现静海现代服务业大发展。

我区高质量发展态势初步形成,服务业发展需要新突破。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区发展潜力和有利条件逐步显现。同时,也处在爬坡过坎、滚石上山的紧要关口,新兴产业发展滞后,产业创新能力有待增强,新旧动能转换相对迟缓,与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和推动高质量发展还不适应的问题依然突出,需要我区充分利用生态宜居环境和医疗健康的基础优势,乘势而上大力发展大健康产业,以消费结构升级的主攻方向,推动农产品加工物流的进一步发展壮大,加快现代服务业聚集,拓展更广阔的市场空间,以现代服务业的大发展带动全区新旧动能加快转换。

二、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天津工作提出的三个着力重要要求和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坚定不移走高质量发展之路,按照六个静海四区定位的总体要求,坚持转型升级传统服务业和培育壮大现代服务业并举,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高端化、智能化发展,推动生活性服务业精细化、便利化、品质化发展,加快构建具有静海特色、与发展定位相适应的现代化服务经济体系,以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助推静海经济高质量发展。

(二)基本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人才为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补齐基本公共服务短板,扩大现代服务业供给,提高服务效率和服务品质,更好满足多层次多样化需求。把人才作为核心资源,壮大多层次服务业人才队伍,促进人才要素流动,有力支撑服务业高质量发展。

——坚持创新驱动、联动融合。坚持创新发展理念,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推动技术、管理、业态和商业模式创新,增强服务经济发展新动能。促进服务业与一、二次产业以及服务业不同领域间的深度融合,鼓励服务型企业跨界融合发展,加快形成有利于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服务能力和服务模式。

——坚持市场导向、品牌为先。顺应产业变革和消费升级趋势,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在公平竞争中提升服务业竞争力。加强质量标准体系建设,健全服务质量标准治理和促进体系,全面提高服务业发展质量和效率。

——坚持区域协同、开放合作。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重点推进高端服务业和新兴服务业领域的多层次区域合作和国际合作,培育服务业竞争新优势,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坚持低碳循环、绿色发展。深植绿色理念,大力推广绿色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加快发展高附加值的生产性服务业,打造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产业链,积极培育发展平台经济等新经济业态,促进服务业集聚集约发展,提高服务业绿色发展水平。

(三)发展目标

十四五期间全区服务业层次和规模持续提高服务业发展新旧动能实现有效转换现代物流、平台经济和健康产业活力迸发信息服务支撑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能力明显增强旅游品牌吸引力和影响力进一步扩大,服务业结构布局更加优化基本建成与全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相匹配的现代服务业格局。

——总量规模更加壮大。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逐年提升服务业增加值、服务业就业人数占全社会就业人数的比重逐步提高全区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5.5%左右2025年占GDP比重提高到50%以上就业人数占全社会就业总人数的比重达到65%以上。

——产业结构更趋合理。服务业内部结构更加优化,生产性服务业效率和专业化水平显著提高,生活性服务业满足人民消费新需求能力显著增强,到2025年,其他服务业增加值占全区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到40%左右。

——水平质量明显提升。服务业税收对全区税收贡献率达到55%左右科技进步对服务业发展的支撑作用明显增强服务业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加快培育,到2025年,高技术服务业及以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为代表的现代新兴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到5%。服务质量明显提高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全面提升培育形成5个具备区域竞争力的服务业企业及品牌。

——开放发展取得新突破。服务业发展环境全面优化,服务业对外合作领域和范围进一步扩大,服务业企业参与国际竞争能力明显提升,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集群。到2025年,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达到975亿元。

十四五”静海区服务业发展目标

序号

指标

2020

2025

属性

1

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

49.7

50

预期性

2

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速(%

3.7

5.5左右

预期性

3

其他服务业增加值占全区服务业增加值比重(%

78.03

40

预期性

4

高技术服务业增加值及以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为代表的现代新兴服务业增加值占全市服务业增加值比重(%

1.1

5

预期性

5

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亿元)

174.11

975

预期性

注:〔〕内数字为五年累计数。

(四)实施路径

紧紧围绕静海四区定位”,加快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高端化、智能化发展,以快递物流与电子商务深度融合为发展方向,全力推动现代物流业扩容提质;以特色产业为依托,补短板、强弱项,推动平台经济规范健康可持续发展;着力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功能,推动实体经济健康发展。推动生活性服务业精细化、便利化、品质化发展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广泛运用为转型升级突破方向推动传统商贸业向现代商贸业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以中日(天津)健康产业发展合作示范区为平台,加快独立医学检测、主动健康管理、健康科研转化、特色体育经济、健康人才培养产业项目集聚,推动全面构建医、康、养、体、健深度融合的面向全生命周期、全人类群体的健康产业体系;以实现旅游业提档升级为落脚点加快整合旅游资源丰富旅游业态优化旅游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提高旅游品牌吸引力和影响力,构建具有静海特色、与发展定位相适应的现代化服务经济体系以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助推静海经济高质量发展。

三、构建更具竞争力的现代服务业产业体系

推动现代服务业同先进制造业、都市型农业深度融合发展。完善支持产业发展的金融、财务、法律、科技和市场服务体系。大力发展平台经济、现代物流业,推进医疗与康养产业融合发展,推动生产性服务业与生活性服务业均衡协调发展,推进服务业标准化、品牌化建设,提升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一)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高端化智能化发展

坚持制造业强区,引导生产性服务业在产业链条和业态上集聚发展,聚链成群,全面提高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度、区域连接性和整体协同性。

1推动现代物流业扩容提质

——发展壮大生活性物流业。发展农产品物流,依托农产品电商、物流信息平台,打造集种植、加工、分拣、交易、物流等为一体的农产品全产业链,推广生产基地+中央厨房+餐饮门店生产基地+加工企业+商超销售等产销模式,培育从地头到餐桌的全产业链,保证食品安全;依托京津冀(天津)检验检疫试验区功能和海吉星通用型保税仓的报关通关功能,支持海吉星申请进口水果、冰鲜水产品直通进区、两段准入等资质,提升农产品进出口贸易水平。发展冷链物流,依托海吉星农产品物流园,加快国际农产品物流园冷链等项目建设,构建全链条、网络化、严标准、可追溯、高效率的现代冷链物流体系,打造区域国际化冷链物流基地,形成京津冀1小时鲜活农产品冷链物流圈。依托陈官屯、西翟庄等乡镇特色农业、设施农业,加强特色农产品冷链设施建设,推动冷链物流服务由基础服务向增值服务延伸。

——做特做精生产性物流业。加快培育天津子牙经济技术开发区保税物流业务,推动保税物流分拨中心建设,吸引国际、国内著名物流公司设立区域性物流中心、分拨中心、配送中心,建立源数据实时采集系统和信息标准体系,为周边加工贸易企业提供全面供应链管理服务,延伸物流供应链和分销链。发展逆向物流,建设家用电器、电子产品等废旧物资回收体系,重塑国内再生资源分类链条,促进产品回收和资源循环利用。加快唐官屯铁路专用线建设,增强物流集散功能,整合物流资源,创新现代物流发展模式,发展专业性物流、第三方物流、第四方物流,打造京津冀海铁公铁联运集散地。

——建立智慧物流配送体系。积极引育一批现代智能化物流项目,建设自动化仓储营业中心、电商区域结算中心、分拨中心等,打造国内一流的电商营业中心。支持大型电商物流快递、分拨处理中心建设,鼓励和支持圆通、中通等快递企业建设智能化快递分拨中心。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加强智慧物流末端基础设施,深入推进村级电子商务与快递物流协同发展,完善农村物流配送等支撑体系,畅通配送末端“毛细血管”,提升农产品进城和工业品下乡双向流通效率。

专栏1 现代物流业重点建设项目

中央厨房项目:建设高端餐饮加工、生产、配送基地,包含生鲜仓储中心、加工包装中心、产品配送中心等主要功能模块。

国际农产品物流园冷链项目:建设进口水果综合交易区、冻品交易仓配送中心等。

唐官屯铁路专用线:新建4公里的铁路专用线及附属设施,对唐官屯站内改造。

京津冀再生资源交易中心:采用互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和手段,建立或整合再生资源信息服务平台。

鲲宝物流项目:新建3个大型智能物流仓库。

大邱庄镇智能停车场及仓储物流配套服务设施项目:建设海河道大型货车停车场、陈大路大型货车停车场、大邱庄示范工业区大型货车停车场。

2大力发展平台经济

——增强平台服务供给能力。依托海吉星农产品批发市场和现有的金仓互联网餐饮企业采购配送平台等企业,支持电子商务企业与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合作多方式建设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网点,实现农产品从田头到餐桌、从初级产品到终端消费无缝对接。围绕循环经济产业发展,创新发展互联网+金融+回收等模式,引导资源的集约利用,拓宽行业发展空间。引进和培育本地生活服务电商平台龙头企业,为消费者提供餐饮、休闲娱乐、生活服务等到店和到家服务,满足静海城乡居民对于本地生活服务的需求。依托钢管产地优势,引进大型钢铁电商平台企业,搭建辐射东北、华北、西北等地的钢管等钢材交易平台,推动大邱庄钢铁贸易商集群发展形成合力。做大做强外贸综合服务平台,吸引京津冀及环渤海区域企业来静开展出口业务,到十四五末平台服务国内企业突破1000家,海外客商注册数量突破1万家。加大供应链平台引育力度,发挥无车承运人国家试点企业作用,推广无车承运物流模式,扩大天津、唐山、邯郸、陕西、江苏五大片区国内钢材大型集散中心服务,加强信息化系统对接,形成区域物流运输服务平台,提升物流效率。加速推进灵活用工平台建设,解决区域内企业多形式用工问题,带动区域发展,形成产业经济发展新动能。

——补齐平台经济基础设施和监管短板。落实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布局,加快5G通信设施建设,逐步实现5G网络在中心城区及重点乡镇、园区应用热点区域全覆盖。探索落地更多数字化应用场景,支持企业进行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等应用创新和模式创新。加快推进平台经济事前事中事后全链条监管,督促平台企业承担商品质量、食品安全保障责任,强化平台企业数据安全责任,维护好用户数据权益及隐私。

专栏2 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5G+光纤的双千兆工程:优化网络之间互联互通结构,推进互联网骨干网络扩容升级。实施5G网络部署,加速推动5G独立组网建设与商用,实现5G网络在重要交通枢纽、学校场馆、工业园区等场景连续深度覆盖,推进全区功能性覆盖、形成有规模效应的5G应用。

3推动金融业健康发展

——逐步完备金融机构体系。持续汇聚金融资源,不断扩充做强金融市场主体。做大做强现有大中型银行机构,支持现有银行机构深化改革,增设网点、延伸服务建立健全业务创新和信贷投放激励机制,进一步完善分支机构和基层网点服务功能,发挥银行业的领军作用。引进各类新兴金融资源丰富金融业态,大力推进金融招商,积极承接北京非首都金融资源,大力吸引长三角、粤港澳区域金融资源,争取持牌优质金融资源集聚,为全区企业提供高效、便利、多层次的金融服务。加快发展地方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引导金融机构在乡村增设网点,下移工作重心,加快完善区内网点布局向乡镇布设延伸,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推动现代农业及农村产业融合发展。

——着力提升金融服务功能。扩大商业银行资金投放,鼓励驻区各大中型商业银行分支机构向上争取信贷规模和资金投放,为我区政府类重点项目建设和规模企业发展争取更多的资金支持;鼓励农商银行、新华村镇银行等银行大力发展普惠金融业务,专注中小微企业的资金需求,以农户和中小微企业为核心目标客户群,提高中小微企业资金获得率,解决其融资难问题。充分发挥融资租赁、商业保理、产业基金等新兴金融机构作用,研究探索以银行贷款为纽带、多种金融工具叠加的创新模式,充分运用企业债券、产业投资基金、中期票据等多种方式实现融资。

——提升基金支持实体发展水平。进一步完善基金发展规划、基金投资负面清单、绩效考核办法等相关制度文件,健全基金运作体系。加强与海河产业基金及国内知名投资机构合作,聚集金融资源与区内战略新兴产业形成有效对接,加大对种子期、初创期创新型制造业企业的支持力度,支持技术创新完成从科技研发到商业推广的成长历程,发挥基金的杠杆作用,撬动我区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加强基金服务重点园区能力,推动中日(天津)健康产业发展合作示范区、中德天津大邱庄生态城等重点园区研究设立产业专项基金,引导和带动社会资本参与投资园区重点企业以及主题特色高成长企业项目,不断拓宽园区企业融资渠道,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助力园区种子项目迈向产业化。

(二)推动生活性服务业精细化便利化品质化发展

积极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大力发展幸福产业推进数字化技术渗透融合,不断提高服务供给的质量和水平,促进生活性服务业精细化、便利化、品质化发展,更好满足多层次多样化服务需求。

1推动现代商贸业内涵式发展

——推动传统批发零售业转型升级。以现代物流业发展壮大为契机推动传统批发经营模式升级为批发+互联网的经营模式转型为线下展示、体验、选版,线上订货、付款、发货的现代化O2O经营模式。依托静海国际商贸物流园,发展高端进口消费,重点引入国外精品日用品牌与食品品牌,通过构建一站式购物娱乐体验中心,形成集O2O电商模式、跨境电商模式、体验城、主题体验休闲娱乐中心、会展中心为一体的高端进口产品消费基地,重塑消费者消费体验。

——优化区域商业网点规划布局。依托未来静海北站轨道交通枢纽,培育壮大新业态新平台新体系。科学布局大型酒店、餐饮等配套资源,着力提升商业网点智慧化、特色化、高端化运营水平,增强高端商业竞争力,推动服务业加快升级。优化大型超市等城区商贸资源布局,加速万达商业广场等商业圈带建设,提升综合性商业功能和商贸服务能力。结合消费升级,推动老城区以传统菜市场为基础打造新型社区邻里中心,新城区高标准打造智慧便民社区商业,建设7条特色商业街,完善产业园区生活服务系,满足居民生活需要和提升居民生活品质。提升市场“三化”水平,推动海吉星、范庄子2个批发市场,陆兴、益圳2个菜市场,团泊、杨成庄等6个示范集贸市场集约化、数字化、规范化建设,加快转型发展,提升内贸流通内在品质和创新活力。

专栏3 现代商贸业建设项目

精品软装馆项目:新建精品软装馆、精品灯饰馆、精品装饰馆等。

万达商业广场:围绕餐饮、住宿、休闲、娱乐、购物等消费需求,配备多样化、集成化、品牌化、规范化的业态,丰富娱乐、购物、休闲等业态,引进品牌书店、运动馆、酒吧等多样化消费供给。

2发展壮大健康服务业

——做强做大中医药产业。依托中日(天津)健康产业发展合作示范区,加快推进神农谷、天津中医药大学三期、中医药大学科技园等一批重点项目建设,推进现代中药研发创新,加快研究制定国际中医药评价标准体系;完善中医医疗服务体系;建设中医药智能关键技术装备创新中心,推进中药制药关键技术与应用转化;促进中医药文化、中医药服务贸易等外延产业开放发展。

——做亮高端医疗服务业。提升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的能力,吸引北京地区医疗项目投资,引进日本等境外优质医疗资源,推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推动中国医学科技创新体系核心基地天津基地、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等综合医院建设,打造以公立医院为基础、以民营医院和独立医学检测机构为主体的高品质、特色化京津冀专科医学中心,推进各类医疗机构建设协同研究网络,加强临床指南规范制定和先进临床诊疗技术的应用推广,提升医疗服务水平。

——应用育壮大智慧健康业。大力发展5G+AI智慧医疗,加强医疗大数据应用体系建设,谋划建设智慧医疗创新产品应用示范中心、数字孪生双零健康城市国际合作展示中心积极拓展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在医疗技术研发、医疗服务、健康医疗设备制造领域的应用。加快推进天津互联网智慧医疗健康服务平台建设,创新发展远程医疗、基于影像数据的辅助诊疗。

——推动健康管理服务精准化发展。导入主动健康理念,完善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体系。以中日国际健康体检中心为载体,以中医+西医+体育+心理多学科融合理念打造涵盖健康咨询、基因检测和癌症早筛、中医体质评估、多学科交叉健康管理的全人群全过程健康管理服务。

——推动体育运动与健康服务融合发展。依托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基地建设,加强与国际知名品牌、俱乐部和专门体育机构合作,推进中国国际足球技术目的地大区级中心(天津)和中国国际棒球训练基地建设,发展体育赛事与运营、青少年体育人才培训、国际体育交流合作、商业服务、休闲旅游等细分领域,打造环团泊湖国际体育圈,释放体育消费需求。引入专业团队和扶持发展民间体育中介服务组织,开展体育赛事推广、体育活动和广告策划、体育赞助与基金运作、体育法律和体育培训服务。主动对接社会对全民健身、竞技体育、体育教育等服务需求,支持天津体育学院牵头建设京津冀主动健康大学和科技园区,以体育+人工智能为导向,积极开展国民体质监测、运动训练竞赛、科学健身指导、运动康复、主动健康服务、运动器材及康复辅具研发等领域的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持续开展体育惠民活动,推动全民健身服务和体育消费。推动体育和休闲旅游相融合,打造适合家庭各年龄段成员的体育运动+休闲旅游业

——推动康养照护服务多元化发展。深化医养结合,鼓励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合作,推动中医药养生保健与养老服务融合发展,加快康宁津园二期项目建设,重点发展中医养生、基本生活照料、康复护理、精神慰藉、文化服务、紧急救援、临终关怀等服务,完善集预防、治疗、康养为一体的中医特色康养服务体系;积极发展社区养老,探索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模式,持续建设社区日间照料中心,推广互联网+养老的智能居家养老模式,探索适合乡村的养老服务发展模式,打造养老服务15分钟服务圈;推进体养融合,构建体养结合的健康管理模式,打造京津冀地区和全国养老产业创新发展示范区。

——推进健康教育品牌化发展。依托协和医学院、天津医科大学、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体育学院医教资源优势,以京津冀主动健康大学为主体,打造主动健康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学科创新和人才培训基地。开放发展健康培训业,支持中日两国知名高校和企业在示范区开展高水平合作办学,开展中医药综合型人才、康复护理人才、体育运动健康服务人才培训。

专栏4 健康服务业建设项目

中医药智能关键技术装备创新中心:依托天津中医药大学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深度产教融合,推进中药制药关键技术与应用转化。

北京协和医学院附属综合医院:以血液、肿瘤为特色,同时涵盖呼吸、再生医学、重症感染、罕见病、放射医学、输血医学、保健康养等学科具有国际水平的创新型和研究型三级甲等综合医院。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团泊院区)项目:新建门急诊医技综合楼,行政办公教学楼,放疗中心等。

北京协和医学院附属专科医院:建设北京协和医院附属口腔医院、儿童医院、康复医院等专科医院。

血液学检测生物安全实验室项目:主要建设内容为临床微生物、临床免疫、临床细胞分子遗传检验。

中国医学科学院天津医学健康研究院:设立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研究所等一系列健康研究方向的研究单元。

北京协和医学院天津校区:依托综合性医院,建成集本科、研究生教育于一体的教学基地。

中日国际健康体检中心项目:与日本高端医疗机构合作,整合专家资源和健康管理技术成果,创建国际化健康管理学术交流平台和互访机制,将国际最前沿的科研成果引入中国。

京津冀主动健康医院项目:依托天津体育学院和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的综合优势,参照大型三级康复医院建设标准,融入全过程主动健康理念,打造一所高端、新型主动健康医院。

中国国际足球技术目的地大区级中心(天津)项目:借助西班牙皇家足球协会、德甲联盟双IP资源优势,在天津团泊体育圈范围内,以足球场为核心,打造集培训、赛事、足球广场、商业中心、产业中心等一体的足球目的地。

中国国际棒球训练基地项目:建设标准棒球场2片,新建学生宿舍、运动员公寓、教室、会议室、餐厅等多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楼1座。

天津市康宁津园养老综合体项目:主要包括老年公寓(有多种房型、户型可供选择)、医院、护理院、中央厨房、幸福食堂、文化娱乐健身、康复理疗中心、温泉疗养、超市、商业中心等养老设施。

介护培训学校及养老介护项目:启动建设中日介护培训学校,建设养老介护中心,开展养老介护商品展览展示交易。

3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大力发展亲水旅游。积极参与南部独流减河生态休闲廊建设,加快团泊湖青少年户外拓展基地等项目建设,打造集研学科普、生态休闲、温泉养生等于一体并彰显天津生态文明建设新成就的精品项目线路独流减河风景长卷。

——推动文化旅游特色化发展。依托京杭大运河南运河流域,联动独流镇、静海镇、双塘镇、陈官屯镇、唐官屯镇五个城镇,重点围绕沿线因漕运形成的古桥、古闸、古文化遗址等,突出南运河悠久的文化底蕴,推动沿线文化、旅游、生态等优质资源整合开发,将运河两岸打造成为静海民俗文化的展示长廊、农业生态度假长廊和活态博物馆。

——提升乡村休闲旅游品质。大力丰富休闲农业新业态以引导消费潮流为方向鼓励发展亲子农业、教育农园、健康养生等休闲农场促进农业与科普、教育、体验的结合。统筹谋划乡村休闲旅游发展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加快补齐乡村道路短板改造提升乡村旅游停车设施提升乡村休闲旅游的管理和服务水平。

——推动旅游跨界融合发展。着力推进旅游与文化、商贸、农业、工业、体育、水利交通、生态资源、红色教育、康体融合发展,实施“旅游+”工程,推进“旅游+体育”、“旅游+康养”等新兴产业发展,支持体育研学游、医药养生游等中高端业态。

专栏5 旅游业建设项目

大运河文化带:开展独流古镇观光、独流老醋厂区参观、风景道观光、九宣闸观光、乾隆下江南大型表演、大运河桃花文化旅游节等系列活动。启动西汉古城遗址公园、西钓台古城考古遗址、张官屯官窑遗址勘探、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项目前期研究论证。启动五七干校前期修缮保护。

国际青少年交流中心:打造成为集人文交流、教育合作、人才培养、信息咨询、经贸合作、旅游休闲为一体,软硬设施相配套,功能布局齐全的现代化综合性国际青少年交流基地。

中意手风琴文化交流中心:建设手风琴博物馆、手风琴技术研究院、手风琴演奏展示大厅、教育传播培训中心等文化交流平台,中国意大利手风琴协会、文化交流管理中心等文化管理平台,配套建设电商交易平台和结算中心。

红色文化旅游中心:在静海区第一个党支部纪念馆现有基础上,推动与平津战役纪念馆的合作,引入社会资本,加强软硬件建设,完善静海区第一个党支部纪念馆功能和设施。

中医药博物馆:依托天津中医药大学医药博物馆,定期开展与中医药相关的参观和展览等活动,打造具有特色的中医药旅游品牌。

中日(天津)合作示范区体育公园提升项目:对萨马兰奇纪念馆进行维护,并对南侧公园进行建设规划,打造萨马兰奇体育公园。

友发3A级景区建设项目(友发钢管基础设施提升改造项目、友信材料厂区提升项目):以打造花园式工厂为目标,充分整合现有厂区资源,因地制宜打造旅游景点,逐步完善厂区绿化美化、标识系统、环境提升等基础建设,最终打造成为集绿色生产、产业观光、钢管文化体验、科普教育、工业研学实践为一体的国家工业旅游示范基地。

四、推进现代服务业组团发展

树立精明增长、紧凑城市理念,坚持以资源禀赋、重大功能设施和产业生态引导优化服务业布局,推动功能再造、形态重塑和产业重构,加快形成两区、三中心、一物流点现代物流组团和团泊医疗康养服务组团相互支撑的服务业空间新格局。

(一)现代物流组团

1静海国际商贸物流园。加快推进丰树物流、丰树中央大厨房、智慧仓储物流基地、海吉星智能供应链中心、鲲宝物流、红星美凯龙等项目建设,提升静海国际商贸物流园区域性配送服务功能,完善冷链物流、中央厨房、展示交易、结算中心、酒店住宿等配套设施,推广生产基地+中央厨房+餐饮门店”、“生产基地+加工企业+商超销售等产销模式,打造区域国际化冷链物流基地,形成京津冀1小时鲜活农产品冷链物流圈。发挥京津冀(天津)检验检疫试验区功能和海吉星通用型保税仓的报关通关功能,加强与有关国家和地区多领域务实合作,在更高层次、更宽领域汇聚资源要素,提升农产品进出口贸易影响力和开放型经济水平。

2天津唐官屯加工物流区。加快推进唐官屯铁路专用线建设,扩大唐官屯加工物流区集散功能,形成以能源运输仓储交易、装配式建筑生产交易和物流信息交易为特色的专业化现代物流园。应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提升运输、储存、加工、配送等物流环节组织和管理水平,实现与上下游企业、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互联互通。整合物流资源,创新现代物流发展模式,发展专业性物流、第三方物流、第四方物流,促进制造业与物流业的有机融合与联动发展。

3子牙物流中心。抓牢新一轮改革开放实现经济更高水平、更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以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为纽带,以原子牙海关检验检疫验放中心的基础环境为依托,以加速培育子牙经开区综合保税业务为抓手,构建服务周边区域乃至雄安新区高效便捷无水港功能体系,形成跨境电商物流分拨中心。积极承接北京、雄安、天津仓储、加工、配送等生产性服务业的资金、技术、人才溢出,在融资租赁、服务外包、第三方物流和物流金融等领域与北京保持互动发展。加快推进再生资源交易中心建设,培育线上线下融合的再生资源交易体系,构建有色金属、黑色金属、再生塑料、废纸、再制造装备、新能源设备、汽车再制造零部件等再生资源交易平台,发挥再生资源供应链的区域连接功能。

4大邱庄物流中心。充分利用大邱庄镇区位交通优势和钢铁产业特色优势,以互联网+为方向,积极鼓励专业配套服务平台培育和建设,集合大邱庄钢铁贸易企业,搭建辐射东北、华北、西北等地的钢管等钢材交易电商平台,提供物流配送、仓储加工、供应链金融等全产业链服务,推动大邱庄钢铁贸易商集群发展形成合力。推动物流企业信息化升级与改造,实现从快速物流到精准物流转变。发挥无车承运人国家试点企业作用,推广无车承运物流模式,形成区域物流运输服务平台。

5中旺物流中心。加快建设从中旺航空产业园到蔡公庄机场的机场大道,打通航空制造与航空物流两大产业片区的交通壁垒。以互联网+为方向,围绕航空航天制造业与物流业的有机融合,提升物流配送水平,持续优化现代物流产业生态链。

(二)团泊医疗康养服务组团

发挥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医科大学等重点医学康复院校和生态资源优势,加快补全医、养、康、健上下游生产性服务业链条,强化教、研、产、用健康服务业链条,大力发展独立医学检测、主动健康管理、健康科研转化、特色体育经济、健康人才培养等高附加值健康服务业,打造3+3+7+N的健康服务业布局。加快推动中国医学科技创新体系核心基地天津基地、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团泊院区)及附属区项目、中日国际健康体检中心等重点项目建设,打造京津冀地区和全国养老产业创新发展示范区。

完善大众体育和休闲运动功能,整合园区内场地优势,以团泊体育场、网球中心等体育场馆为核心,引进一批品牌知名度高、市场前景广的国际顶级赛事。持续打造天津现有的WTA(国际女子职业网联)天津公开赛等品牌赛事,打造体育一站式服务综合体、体育主体街区等体育特色产业。依托团泊湖的自然水系,发展各类水上运动,打造环团泊湖国际体育圈。

树立主动健康理念、重塑重构健康生态系统。创建京津冀主动健康大学、主动健康田园综合体等开展主动健康服务的项目集群,构建以主动健康科技为引领的一体化健康服务体系。推动一、二、三产业和平台经济、文化创意经济深度融合,打造以生命至上、健康优先发展的主动健康新产业、新业态、新城市。以创造健康价值为核心,以保障生命安全、提高生命质量为目标,对经济社会活动的全过程进行创新、融合、升级,由此形成新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产业结构和社会文化,打造主动健康生活先行区。

五、规划实施与保障举措

(一)抓好规划组织实施

加强组织领导,强化部门协同和上下联动,统筹协调解决全区服务业发展中重大问题。加强对规划实施情况的跟踪分析和督促检查,并适时组织规划实施评估。区级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合力推动规划各项重点任务落实落地。各产业承载平台结合实际,研究制定配套政策措施,加快推进各类服务业重大项目建设。

(二)构建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

坚持法无禁止即可为,深入落实天津市准入负面清单,放宽服务业市场准入门槛,各类市场主体皆可依法平等进入。健全向社会资本推介项目长效机制,支持社会资本进入教育、医疗、卫生、养老等公共服务领域。坚持审慎包容监管,在严守安全底线的前提下为新兴服务业态留足发展空间。加快数字政府建设,推动各类政务服务平台跨地区、跨部门的互联互通,实现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提升政府服务效能。推进服务业标准化,鼓励社会团体、企业和标准化服务机构针对我区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研究制定先进标准,加快培育以提供标准服务为核心的专业机构。

(三)加强服务业人才引进培育

以产业需求为导向引入特定人才,围绕重点服务领域,梳理分析急需专业岗位,定期编制发布重点服务业急需紧缺人才目录,明确引才指向。推动物流、家政、旅游等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探索产业人才+创新团队+创新项目定向培养模式。完善人才引进激励机制,落实天津市海河英才计划、高层次人才引进等政策。建立高层次产业人才库和入库人才保障机制,提供生活配套、创业扶持、人事代理等全方位服务,打造高素质服务业企业家队伍。

(四)加强重大项目招商选资

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加快动能转换、积蓄发展后劲、推动产业升级的有力抓手,常态化开展非首都功能疏解,面向长三角、粤港澳等区域招商活动。围绕产业需求,实施精准招商、产业链招商。立足静海资源特色优势,有针对性地搞好项目策划和包装,推进点对点定向招商和定制化招商。坚持引资、引技、引智统筹推进,继续营造全民招商氛围,健全招商引资责任制,加快开发一批投资体量、带动能力强、产业效益高的服务业大项目好项目。

(五)强化安全生产保障

把保护人民生命安全摆在首位,牢固树立隐患就是事故、事故就要处理理念,突出依法治理、源头治理和综合治理。健全安全生产责任体系,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属地主管责任、行业监管责任。强化安全监管,加强安全知识宣传和技能培训,完善安全生产设施配套,加大隐患排查治理,健全应急预案体系,建立应急队伍,提高突发事件快速响应和高效联动处置能力,有效防范和遏制各类安全事故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