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津市静海区独流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第十三个五年规划
为高标准制定新阶段发展目标,推动独流镇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协调、健康发展,特制定“十三五”规划。
一、“十二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回顾
“十二五”期间,独流镇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把结构调整作为主线,把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作为动力,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增加人民群众收入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抢抓机遇,开拓进取,圆满完成了“十二五”规划确定的各项改革和发展任务,为实现新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主要成就是:
(一)狠抓第一要务,整体经济逆势而上实现新跨越。到“十二五”末,全镇完成国内生产总值183827万元,比2010年增长1.1倍;实现财政收入1.1亿元,比2010年增长93%;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8674元,比2010年纯增7406元;工业固定资产投入五年累计完成89538万元;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五年累计47730万元。
1、突出建棚种树,大力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坚持以“调结构、上档次、重特色、增效益”为重点,积极调整农业结构,大力推进林业工程和设施农业示范区建设,以此提升镇域农业的发展水平,实现农民增收的目标。“十二五”期间,继续实施了以绿色通道、绿色河道、绿色村庄、绿色林网、绿色园区和绿色企业为重点的“六绿”工程,累计植树1.5万亩,全镇林地面积已达到2.6万亩,林地覆盖率达到32%。五年间,完成了李家湾子村千亩设施农业示范园区二期600亩和凤仪村设施农业示范园区二期160亩二代节能温室棚区建设。完成了投资900万元的“天津市忆江南科技有限公司”种植业设施农业提升工程和投资300万元的“天津市静海县优质甜瓜种植基地(六堡)建设项目。同时,新发展设施农业200亩,更新改造老温棚300亩。到2015年,全镇蔬菜种植面积已发展到1.2万亩,蔬菜保护地面积已达到1万亩。养殖业得到了较快发展。到2015年,共有达到市级标准的奶牛养殖小区2个,县级养殖小区6个。全镇生猪、肉羊、肉奶牛、肉蛋鸡的饲养量分别达到23000头、34000只、1800头和146万只。农业生产条件得到较大改善。累计投入资金100万元大修扬水站点6座,打深井38眼,铺设管道80公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迅速,五年新增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64家。到目前,全镇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已达76家。2015年,农业增加值实现20814万元。
2、突出培育机械加工产业,不断壮大镇域工业经济。围绕打造机械加工产业基地建设,实施了“三转型一集中”( 即机械加工产业由配件加工向产品制造转型、由小作坊式生产向标准化生产转型、由个体经营向股份制转型,并引导镇内各村街机械加工企业向专业聚集区集中)举措,有效地提高了全镇机械加工产业的投入产出效益。初步实现了由产品加工向产品制造、由简单加工向成型产品的跨越。到2015年,全镇共有机械加工制造企业143家,完成工业销售收入27亿元,利润总额1.5亿元,占全镇工业份额的75%以上。工业固定资产投入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势头。五年共新上项目29个、技改项目33个,总投入达89538万元。以镇莲花工业集中区和王家营村村级工业聚集区为依托,大力抓好招商引资工作。五年共引进项目19个,协议引资额4亿元,实际到位资金47730万元。
3、突出商贸设施建设,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坚持以市场建设为抓手,积极推进第三产业的发展。2011年,投资4000余万元完成了“中兴大街”西段商贸设施建设,开发面积3.5万平方米。2012年,投资1600万元完成了“中兴大街”东段商贸设施建设,开发面积4600平方米。2015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实现77403万元。
(二)坚持建管并重,镇村面貌日新月异频闪新亮点。五年内相继建成了福源小区、恒基馨苑、同福嘉园、富祥新城、福运新城、尚庄子新城、福运花园、幸福花园、绿岛新城、香醍雅园、建设家园、公园一品、六堡家园、悦海名苑、圣达齿轮职工楼等15个居民小区,建设总面积达65.64万平方米。以上居民小区的建成,不仅促进了人民群众住房条件的改善,还丰富了独流城镇景象,增添了现代化气息。镇村和国家先后投资3000余万元,完成了48公里的镇区道路及乡村公路大修改造工程,修建桥涵4座;完成了总投资1200万元的南运河污水回头改造工程。市容环卫管理长效机制逐步健全完善,全镇村街市容环卫考核工作实现制度化、常规化。全镇配备了164名专职卫生保洁员和专用设施,全镇生活垃圾实现了无害处理,6个村街建成了市级美丽村庄。2011年,独流镇被评为市级卫生管理先进单位。2013年,启动实施了以“四清一绿”(即清新空气行动、清水河道行动、清洁村庄行动、清洁社区行动和绿化美化行动)为主要内容的“美丽天津·一号工程”,对镇域内的村庄、街道、河道、坑塘集中开展了环境综合整治活动。同时,建成美丽村庄3个、清洁村庄20个,累计投入资金3500万元。
(三)突出以人为本,各项事业协调发展开创新局面。教学条件得到改善,五年间共投入资金1090万元用于学校硬件建设和设施配套。教学质量不断提高,五年间共有79名同学考入静海一中和光明中学、711名同学考入独流中学。计划生育工作得到加强,2012年至2014年连续三年被评为市级计划生育工作先进乡镇,2011年至2015年连续五年被评为县级计划生育工作先进乡镇。启动了《独流史话》的编写工作,对弘扬和继承独流文化,提高独流千年古镇的知名度起到了积极作用。医疗卫生事业得到较快发展。全镇24个村街完成了村级卫生所的建设。民计民生工作有了长足发展。完成了计划投资150万元、占地面积3414平方米的独流镇文化体育活动中心工程并投入使用。全镇28个村街全部建成了村级综合服务站。加大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力度,社会治安环境明显改善安全生产常抓不懈,安全事故得到有效遏制,五年内未发生重大安全生产事故。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制约因素
1、思想解放程度不够,小富即安,缺乏敢闯敢冒的开拓精神。
2、农业生产发展的潜力还没有得到充分释放,优质高效农业所占比重低,农业对全镇经济发展的贡献率不高。
3、工业企业数量多、规模小、依赖性强,缺乏大项目的支撑和带动。
4、第三产业对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不强。
5、引资兴镇的理念还需进一步强化,土地瓶颈问题尚需破解。
6、镇村建管水平都有待提高,“四清一绿”工作任务依然繁重。
三、“十三五”规划的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四个全面”(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提质增效为中心,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改善民生为目的,增后劲、补短板、促均衡、上水平,突出抓好结构调整、产业升级、生态建设和民计民生,努力使独流镇的镇域经济、综合实力和人民生活再上一个新台阶,全力打造经济发展、环境友好、生态宜居的新独流。
(二)发展目标
―――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到2020年达到296055万元;
―――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0%,到2020年达到1.77亿元;
―――五年间全社会国定资产投资累计15亿元,年均不低于3亿元;
―――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0%,达到30075元。
四、战略思路和总体布局
(一)战略思路
围绕建设天津地区机械加工产业基地这一总的目标,大力实施“工业强镇、生态立镇、文化兴镇”三大战略,加快镇莲花工业集中区建设进程,突出抓好结构调整、产业升级、生态建设和民计民生四项工程,全力打造崭新独流。
(二)总体布局
突出中心镇地位,坚持规划先行,严格按规划建设;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做大做强机械加工制造业、食品酿造业、建筑业等支柱产业,培育现代化服务业,形成产业聚集、资源集约、人才集中的镇域总体发展格局。
五、“十三五”期间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
(一)农业发展任务
1、发展目标
“十三五”期间,在确保稳定粮食生产面积的基础上,继续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和林下经济,不断提高农业规模效益,增加农民收入。
2、发展任务
(1)种植业。在粮食生产上,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粮食直补和良种补贴的政策,进一步稳定粮食种植面积。要合理规划粮食生产布局,逐步丰富粮食种植品种;要强化农田基本建设,提高粮食生产的综合能力;要通过引进新技术、新品种等办法,努力提高粮食总产量。到2020年,全镇粮食种植面积要稳定在4万亩。
在蔬菜生产上,一是重点抓好绿色无公害蔬菜生产,积极推广使用生物有机肥和生物农药,坚决杜绝高毒、高残留农药的使用,实现蔬菜生产的标准化和安全化生产。二是抓好无公害蔬菜品种的更新换代,不断增加优、新、特品种种植,引进、推广芹菜、黄瓜、西红柿等优良品种,逐步提高蔬菜的产出效益。三是继续抓好设施农业建设,五年内新发展设施农业3000亩。同时,进一步改造提升蔬菜大棚,五年内全镇改造提升一代温室大棚5000亩。
在林果生产上,一要继续抓好重点工程建设,五年内完成镇域内主要道路、乡村公路以及镇村、园区的绿化美化工程,五年新植树木8000亩以上。二是积极筹划和引导农民发展林下经济,建设好林海循环经济示范区、龙海林果产业带两个林下经济区。
(2)养殖业。用足用好国家对养殖业发展的优惠政策,积极引导农民发展规模养殖和林下养殖。以发展养殖小区和养殖大户为重点,五年内新增达到县级以上标准的养殖小区5个,新增各类养殖大户50户,使生猪、肉羊、肉奶牛、肉蛋鸡的饲养量分别达到58000头、30000只、3000头和150万只。同时,抓好动物防疫和检疫工作,确保不发生重大动物疫情。
(3)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对镇属五座扬水站进行彻底更新维修,提高排蓄能力,确保汛期安全。
(4)提高农产品安全水平。一是禁止有害物质投入农产品生产。强化农资的经营和使用监管,杜绝高毒、高残留农药投入农业生产。二是大力推广使用生物源、矿物源农药,必要使用非生物农药防治病虫时,严格执行安全使用标准,尽量减少有害物残留。三是广泛使用有机肥和绿肥,尽量减少化肥使用量。四是积极开展绿色无公害产地建设,打造无公害蔬菜品牌,丰富品种,扩大规模,进一步做大做强特色蔬菜产业,巩固建立无公害蔬菜保护基地。
(5)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不断推动农民合作组织建设,一是以典型合作社为龙头,实行民主决策、经理负责、独立核算、自负盈亏、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运行机制,逐步形成和完善“公司+合作社+农户”的生产经营形式,积极培育和发展各类农产品流通服务。二是积极探索合作社发展中的融资难题,鼓励农民以承包土地和棚室经营权入股,完善“银社联合”机制,拓宽融资渠道。三是促进合作组织健康规范发展,加强合作社的规范化、标准化、品牌化建设,建立健全服务网络,提高服务水平,推动合作社继续发展。四是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进程,五年内新建合作社30家以上,提高农民生产组织化程度,增强市场竞争力。
(二)工业发展任务
1、发展目标
到2020年,工业增加值达到137874万元,年均增长10 %;工业销售收入达到580630万元,年均增长10 %;工业利润达到48630万元,年均增长10%。
2、发展任务
重点要打造一大基地、建设一大园区、做大做强三大优势行业。
打造一大基地就是充分发挥我镇现有200余家占地少、税收贡献率高的机械加工企业的优势,引导镇内各村街机械加工企业向专业聚集区集中,形成机械加工企业集群,提高对外承接订单和加工生产的能力,使之成为我县装备制造业基地的主要配套服务区。
建设一大园区就是重点抓好王家营村村级机械加工聚集区的开发建设。在重点提高镇莲花工业园管理水平和项目填充的同时,认真抓好规划占地3000亩的王家营村村级机械加工集聚区基础设施配套建设,五年投资5000万元提升园区基础环境,为工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空间支持。
做大做强“三大”优势行业。即做大做强机械制造加工业,充分发挥天海同步集团公司的龙头带动作用,加快推进机械加工产业基地建设;做大做强食品加工业,以“天立”牌独流老醋、“狗牙儿”牌锅巴等名牌产品为依托,促使食品加工业向品牌化、规模化迈进;做大做强建筑业,扶持建筑企业实施扩模发展,进一步提高独流“建筑之乡”的知名度。与些同时,继续加大企业技改力度,全面提高企业的竞争力。通过加大政府政策扶持和服务力度,引导企业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传统生产工艺,引进先进设备,积极开发新产品,以产品的更新换代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以产品结构的优化带动产业层级的提升。五年内企业固定资产投入预计6亿元,其中招商引资完成3.5亿元,重点发展机械加工项目。
(三)第三产业发展任务
1、发展目标
按照扩大总量、优化结构、拓宽领域、提高水平、增加就业的方针,突出商贸重镇特色,加快第三产业发展,提高第三产业在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
2、发展任务
(1)大力发展商贸服务业。一是坚持建立大市场,搞活大流通的发展方向,积极推进商贸设施和市场建设。通过五年的努力,使独流镇形成“一路、两街、两市场”的商贸格局。即:沿104国道商贸路,新开路和中兴大街商贸街,镇商贸综合市场和集贸市场。二是加快发展连锁超市、专卖店、物流配送中心、仓储式超市,逐步实现连锁业态的多样化。
(2)巩固和发展传统服务业。进一步巩固和发展餐饮、交通运输、住宿、零售等与吃、穿、住、行相关的为人们生活提供服务的传统服务业行业,引导服务型企业向品牌化、规模化、连锁化、精品化方向发展,不断提升传统服务业现代化水平。
(3)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依托中心镇开发建设,重点发展房地产业、社区服务业和现代旅游业,全面提升独流镇第三产业的水平。
(四)城镇建设发展任务
1、不断加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投资1900万元,新建改造乡村公路90590平方米;争取市县政策扶持,投资1800万元,完成天燃气入独流镇工程;投资2000万元连通静海县城集中供热系统,实现镇区集中供热。配合市、县文物部门,完成独流老木桥的修复工程。
2、加强环境卫生综合治理,全面提升镇村环境卫生管理水平。巩固“四清一绿”成果,不断完善市容环卫长效管理机制,强化市容环卫工作属地负责制,使全镇28个村街全部实行“村收集、镇清运”的模式,积极做好生活垃圾县处理工作。
(五)社会各项事业发展任务
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积极推进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发展,促进社会更加和谐。
1、积极改善办学条件,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建设镇级幼儿园两所,分别是占地面积1100平方米、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的北肖楼村中心幼儿园和占地面积1100平方米、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的义和街中心幼儿园。新建占地面积340平方米、建筑面积1000平方米的独流镇中学综合楼。全镇中小学教师学历层次到2020年中学本科率力争达到95%,小学专科率达到85%。培养骨干教师40名,县级学科带头人8名,并力争培养出市级学科带头人2到3人。学前一年、二年入园率保持100%,学前三年入园率力争达到98%。小学入学率、巩固率、毕业合格率以及小学阶段完成率均保持100%。初中入学率、巩固率、毕业合格率达到99%以上。
2、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推进以城乡居民基本养老和基本医疗保险为重点的社会保险扩面工作,确保城镇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达到95%以上,城镇养老保险覆盖率达到100%。全面贯彻落实国家有关残疾人的优惠政策,落实低保制度,做到应保尽保。逐步建立并完善“老有所养、灾有所偿、军有所优、困有所帮、残有所助”的社会保障体系。
(六)建设高标准安全独流
全面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把安全贯穿于经济和社会发展全过程,以建立完善安全责任体系为重点,深入推进依法治安、体制保安、科技兴安、文化创安,夯实安全基础,提升安全能力,强化安全保障,推动独流经济社会安全发展、繁荣发展。一要确保生产安全。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强化企业主体责任、部门监管责任和政府属地责任。加大危化品企业安全整治,健全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和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完善区、镇、企业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体系和事故应急救援协调联动机制。加快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提升企业安全保障能力和政府安全监管能力。压减各类安全生产事故,遏制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发生。二要强化消防安全。落实常态化火灾隐患排查机制,开展以人员密集场所、易燃易爆单位、高层地下建筑等为重点的消防安全排查整治。强化重点单位应急处置措施,及时有效地处置各类重特大突发性灾害事故。三要加强食品药品安全。推进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和质量安全认证,大力实施放心食品系列工程,严厉打击食品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超限量、超范围使用添加剂等行为。健全食品药品质量长效监管机制,明确乡镇质量管理责任,确保人民群众用药安全。四要加强全镇中小学生的安全教育和管理,培养师生的安全意识,提高师生面临突发安全事件自救自护的应变能力,预防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确保师生安全和校园稳定。五要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加大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力度,把问题解决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十三五”期间,村级综合信访所建设全部达标并开展工作。要保持对违法犯罪的高压态势,依法严厉打击各类刑事犯罪活动,确保一方平安。深入开展“七五”普法教育,不断提高依法行政和公民知法、用法、守法的意识和水平。通过五年深入细致的工作,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有一个大的飞跃,社会更加稳定,各项事业快速发展,人民群众安居乐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