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静海区人民政府 2019年12月3日星期二

无障碍 简体| 繁体

天津市静海区城市管理委员会2022年法治政府建设年度报告
来源:静海区城市管理委员会 发布时间:2023-03-10 13:35


天津市静海区城市管理委员会2022年

法治政府建设年度报告

2022年,城市管理委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法治思想,坚持依法行政,建设法治城管。

一、主要工作举措

(一)健全完善政府机构职能体系,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

1.按照区委编办相关要求,根据“三定”方案,对照《天津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天津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天津市燃气管理条例》,结合实际情况,拟对权责清单进行调整,计划新增职权41项,修改职权2项,取消职权5修改法定依据43

2.落实《天津市城市管理系统“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实施细则》。制定《静海区城市管理委员会“双随机、一公开”抽查工作方案》,建立健全检查主体名录库和执法检查人员名录库,加强“两库”维护的及时性、准确性、完整性,对“两库”特别是检查对象名录库,随时进行充实调整,确保监管不留死角和盲区。其中单部门“双随机、一公开”抽查任务采取执法部门与业务部门联合抽查模式,由执法支队、环境卫生管理科、公用事业管理科联合抽查;多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抽查任务,按照区联席办要求,会同区市场监管局、人社局、税务局开展联合抽查。截止目前,对垃圾处置企业开展了“双随机、一公开”检查。

3.开展道路秩序安全整治。针对魔方、青桔、美团三家互联网租赁服务企业存在的车辆管理责任落实不到位车辆违规停放、部分车辆不能提供服务等行为开展执法检查约谈企业负责人5次,要求严格履行车辆管理责任,立即整改。经复查,整改效果不明显依据《天津市道路交通安全若干规定》64款第二项,予以1万元罚款,督促三家企业切实履行管理责任,及时清理乱停乱放车辆,维护道路秩序安全。

4.加强辖区管理,优化开发区营商环境。一是在上半年疫情防控紧迫时期,执法支队下沉静海镇、朝阳街道协助开展创文创卫、疫情防控等工作。二是加强辖区管理,对违法建设、占路经营、乱贴乱画、乱堆乱放、车轮带泥、运输撒漏、车体不洁等开展巡查检查,及时处理安全隐患,保障开发区环境秩序干净整洁有序。全年辖区内累计清理占路经营行为450处,暂扣经营工具80余件,其中行政处罚29起,罚款4650元;拆除布标幔帐36条;清除私立广告牌、灯箱28个;清理乱堆乱放30余起;查处运输车辆车体不不洁5起,罚款900元。三是积极解决企业困难,对2家企业未批先建行为,经调查认定,属手续不全且违法情节轻微,改正态度明确,已对2家企业免于处罚并协助办理相关手续,确保企业健康发展。

5.紧密结合《天津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强化辖区企事业单位、商家门店、个体摊点巡查检查,提高群众条例知晓率、执行率,确保垃圾分类治理情况落实到位。指导各乡镇街道、园区在辖区范围对垃圾分类处置进行广泛普及宣传,公开线索举报受理方式途径,建立监督举报机制,充分调动群众参与垃圾分类治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巡查过程中发现的垃圾分类问题,进行再巡查、再抓实、再督办、再清整,确保《天津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工作执行到位,每对各乡镇(街道、园区)、相关部门处罚情况进行汇总梳理。全年统计乡镇执法大队依照条例处罚行为256起,罚款5.155万元;城管支队处罚16起,罚款0.32万元。

(二)健全完善依法行政制度体系,加快推进政府治理规范化、程序化、法治化

1.落实《静海区行政规范性文件制定和监督管理规定》,严格执行行政规范性文件起草、送审制度,充分征求相关部门意见。今年以来,印发《天津市静海区城市道路桥梁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天津市静海区除雪工作预案》《天津市静海区集中供热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天津市静海区燃气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等行政规范性文件

2.为进一步提高依法决策水平,更好的推行政府法律顾问制度,我委与天津四友律师事务所签订法律顾问合同,聘请樊万明、袁政通律师担任我委法律顾问受聘律师认真履职尽责,为我委重大决策,行政执法行为提供法律咨询意见,审阅经济合同等,为我委各项工作的开展起到了很大作用,提高了工作人员的法律意识,积极促进城市管理工作的规范化、法制化,为我委构筑坚定的法律屏障。

(三)健全完善行政决策制度体系,推进行政决策科学民主合法

1.重视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依据城市管理相关法规依法处罚,并及时在天津市行政执法监督平台公示。截止目前,未出现行刑衔接案件。

2.监督指导各乡镇(街道)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工作。强化《天津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天津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等法律法规推动、法律文书制作、违法案件咨询业务指导,违法建设、校园周边安全、治理共享单车、园林绿化治理等方面开展执法协作,取得良好效果

(四)健全完善行政执法工作体系,全面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

1.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为基准,制定落实“三项制度”执行方案,围绕行政处罚、执法检查两类行政执法行为落实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按照城市管理综合执法领域行政执法范围、标准、程序,使用统一执法文书,规范执法行为,落实执法任务,确保公开信息、保全证据、程序规范,促进执法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全年公示案件79件,无一遗漏;为保证执法全过程记录,配置执法记录仪16部,并要求执法人员执法全过程佩戴,确保执法情况全过程记录;强化重大行政执法行为监督,促进行政执法工作程序化规范化,制定《天津市静海区城市管理委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成立城市管理委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委员会,全年审核重大案件10宗,审核未出现差案、错案、舆情案。

2.强化执法人员资格管理。当前执法支队设有三个执法大队和办公室、综合室共五个部门,编制43人,实际在岗执法人员38人,制式制服和标志全部配备齐全。

3.依据《天津市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规范行政处罚裁量权规定》《天津市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行政处罚裁量基准》及基准表,严格落实查处城市管理相关领域违法行为。截止目前,执法案件79件,主体适格,条款得当,处罚准确。

4.认真推动柔性执法,坚持“721”工作法,指导督促各基层执法队伍充分运用《天津市城市管理系统综合行政执法行政处罚材料基准表》中免于行政处罚基准,坚持处罚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通过批评教育、责令整改等措施纠正违法行为,实现行政执法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相统一。

(五)健全完善行政权力制约和监督体系,促进行政权力规范透明运行

1.提升信访工作能力。强化内部学习培训,规范回复流程、内容,提高工作人员业务水平、工单办结质量、为民服务能力。多平台、多途径切实帮助群众解决烦心事、操心事,对于群众举报问题,第一时间与举报人联系,第一时间到现场核查,第一时间回复。全年办理为民服务热线转办工单1943件、智慧信访90件、矛调信访件33件、代办回复信访件174件,群众满意率98.5%。

)健全完善法治政府建设科技保障体系,全面建设数字化法治政府

1.加强法治数字化建设,认真梳理汇总执法情况,完成天津市互联网+监督、天津市行政执法监督平台等信息平台执法信息录入工作,按要求完成信息平台的汇总、报表、总结等各项工作。全年上传执法检查信息498条,行政处罚案件79件

)加强党对法治政府建设的领导,确保法治政府建设正确方向

1.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学法今年以来,专题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1、学习法律法规4次

2.加强执法队伍建设。把贯彻学习、落实实施《行政处罚法》列入重要工作日程来抓,紧密结合“八五”普法规划和法治宣传重点内容,通过邀请专家授课、听取上级业务主管部门讲课、部门内业务骨干领学、集体学习、研讨会、培训班、多媒体网络教学等多种形式组织开展专题法制学习,抓实领导干部、执法人员法律知识培训,提高行政执法人员对行政处罚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同时,完成全体公务员、参公人员网上学法报名、学习。全年共组织12次法律法规培训,培训人员379余人次,测试1次,合格率100%,每人每年接受业务知识和法律法规培训均超过60学时。

二、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情况

严格落实《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规定》,党委书记切实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对法治建设重要工作亲自部署、重大问题亲自过问、重点环节亲自协调、重要任务亲自督办。同时,将法治建设纳入全委年度工作计划做到与城市管理工作同部署、同推进、同督促、同考核,将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情况列入年终述职内容。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精神不够深入,自觉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问题、推动工作的意识和能力不强;二是宣传教育有待提高,对法治的宣传偏向普及法律法规等条文,对全面工作的法治梳理和法治思维的培养不足;三是法治建设长效机制不健全,应对性完成任务多,推动法治建设系统性措施不足创新行政执法招式不多。

四、下一步工作举措

一是强化宣传教育,提高依法行政思想认识和工作能力。首先是做好日常规定动作:总结经验分析问题布置下一步计划,补短板、保强项;明确任务清单,落实责任,逐项推动;重点抓实对领导干部的学习宣传、党中心组学习,同时拓展宣传教育范围;组织好领导干部法治培训,加大法规知识普及力度,提升行业法规社会知晓率,不断提高领导干部法治素养。其次是推动业务部门更深入地参与到法治建设中来,不但要学法治知识,更要将知识转变成依法行政的能力。

二是抓好系统推动,健全依法行政法治建设的系统性。健全依法行政工作推动机制,抓系统、系统抓。在城市管理领域普遍建立覆盖市容环境、园林绿化、公用事业、行政执法领域的管理制度体系,实现城市管理制度体系建设全覆盖,做到依法决策、依法管理、依法监督、依法执法。

三是突出建设重点,全面落实第一责任人职责。严格落实中心组学习制度、专题授课制度等,突出领导干部的带头和表率作用。抓好依法行政法治建设重点工作,分清职责、定期督查、严格落实。加强法治保障,严格法律审核规范行政行为,充分发挥政府法律顾问作用;根据市、区政府关于规范性文件的新要求,专人负责,严把法律审核和备案关;在对合同协议等法律文书、重大行政决策进行法律审核时,重点分析提示法律风险,逐步培养工作人员的法治思维能力,进而提升依法行政能力。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