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静海区人民政府 2019年12月3日星期二

无障碍 简体| 繁体

天津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静海分局2023年行政执法工作报告
来源:天津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静海分局 发布时间:2024-01-25 16:30

天津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静海分局

2023年行政执法工作报告


2023年以来,在市局党委和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市规划资源局静海分局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认真履行法治建设主体责任,现将2023年行政执法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组织培训宣传,提升法治素养

一是加强系统内部培训年内举办习近平法治思想和行政执法培训会、行政复议应诉办法培训会、《民法典》、湿地保护“一法一条例”培训会、典型案例视频会、卫片执法培训会等各类法治培训会共计10次,组织党员干部职工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以及典型案例,以案释法加强对党员干部的法治教育,强化干部职工的法治意识,法治思维,提高行政执法水平。二是把握重要时间节点。充分利用“422”世界地球日、民法典》宣传周、625”土地日、“12.4”宪法宣传日等有利时机,通过设立宣传咨询点、发送宣传资料、悬挂宣传横幅等多种形式,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民法典》、土地管理法》、《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等自然资源法律法规此外,我局于今年33日至38日连续在“文明静海”公众号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专栏上刊发习近平总书记对耕地保护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通过采取多种方式深入推进法治宣传教育,营造全社会学法用法的浓厚氛围,努力提高全社会保护自然资源的意识。三是增强依法行政能力建设。2023年以来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3次。组织本单位28名国家工作人员参加2023年天津市国家工作人员网上学法用法考试,按时完成网上学法用法考试,参考率、通过率均为100%。建立自然资源“个性学法清单”“个性题库”,于20231月和11月共组织2次闭卷考试,对习近平法治思想、《宪法》、《民法典》、《行政处罚法》、《土地管理法》等法律法规进行考察。

(二)规范行政检查,加强执法监督

一是着力加强土地领域执法监督。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土地管理领域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着力提升土地保护和管理治理水平。严格遵守“三项制度”,加大巡查力度和执法检查频次,2023年全年开展执法检查6010次,在市执法监督平台中履职率和执法率均达到100%。二是持续推进历史遗留违法违规用地治理。分类消化存量违法,统筹推动历年卫片执法、历年督察等各项整改工作,2023年全年拆除1129.5亩,超额完成年初制定的治理攻坚战1000亩的任务。指导督促乡镇压实“田长制”责任,实现严控乱占耕地建房“零新增”。完成农村乱占耕地建房(非住宅类)补充摸排及台账报送和历史遗留公益基础设施整改路径顶层设计,研究制定了《关于静海区历史遗留公益基础设施类项目完善手续实施方案的通知》并以区政府名义印发实施。三是自觉接受监督。2023年全年收到“三书一函”4件,根据法院司法建议和检察院检察建议,认真落实工作要求,并及时反馈处理情况;四是开展行政处罚案件法制审核和案卷评查,对11件行政处罚卷宗履行法制审核,参加4次市规划资源局组织的案卷评查工作。五是全面推进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按照市、区两级工作部署,分局加强检查对象、执法人员“两库”建设,制定2023年抽查检查计划,依托市“双随机、一公开”系统、市局独立抽查检查系统,与市局执法总队、其他分局共同抽查检查5个建设工程项目、3个供地项目、21个采矿权项目、1个测绘资质单位。

(三)多种措施并举,严格遏制新增

通过精心组织、科学调度、有序推动,2023年全年实现乱占耕地建房“零新增”。主要开展以下工作:一是卫片执法。2023111月我区共涉及图斑1103个,违法图斑4522418.33亩,其中非粮化图斑910.81亩;非农化图斑4432407.52亩。上述违法图斑均已分类有效处置。同时处理矿产卫片图斑3个,未发现违法行为;二是案件查处。2023年全年,在全力推动属地政府做好整改工作的基础上,同时针对卫片执法、违法线索举报、巡查发现的各类违法线索,坚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优化和改进执法方式,注重说理式、“柔性”执法。全年立案11宗,申请法院5宗;移送公安1宗,公安已受理;推动属地整改68宗;上缴罚没款共计13.42万元;三是线索处置。完成各渠道交办信访举报、巡查、依法履职、信息公开等各类线索共计200余件次,基本做到“件件有结果,事事有回音”。

(四)全力协同配合,完成专项工作

一是“大棚房”回头看工作。积极配合区农业农村委组织各乡镇、有关园区聚焦三类问题全面排查、不留死角、摸清底数、掌握实情,坚决制止耕地“非农化”。本次“大棚房”问题回潮反弹排查整治工作共排查设施农业项目33923.37万亩,经排查全区设施农业总体情况良好。二是2021年变更调查图斑核实处置工作。逐宗核实图斑,摸清底数、细化情况,对涉嫌违法图斑进行现场确认,目前,已将违法图斑地块情况告知属地乡镇政府,并将上述图斑融入“一本账”整体推动,将积极按照整改时序依法推进整改工作。三是乡村振兴专项审计工作。积极配合做好审计各项工作,严格按照审计需求单提供各类专项材料及矢量数据等;提供查处案卷17宗;根据延伸审计工作需要,主动与审计组沟通对接,研究“非农化”地块现场勘察路线及相关细节,做到掌握情况、全力推动整改。

二、存在的不足

一是学以致用效果还需挖掘。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精神实质缺乏深刻理解和深入思考,在领会精神实质、把握科学内涵还不够深刻透彻,在推动破解历史遗留违法用地完善手续等工作中遇到的问题的办法还不够多、方法还不够有效,理论转化为分析当前形势、指导工作的能力不够强。

二是依法行政水平亟需提高。部分同志存在“重实干、轻学习”的问题,没有及时对新颁布、新修订、新制定的政策、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进行认真学习并吃透文件精神,面对新形势、新问题,难以形成“又专又精”的权威部门意见,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依法行政的工作质量。

三、下一步工作安排

一是增强执法人员学法用法能力。自觉加强对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领会,持续完善学习教育机制,层层压实工作责任,不断提高执法人员依法履职的能力和水平。充分发挥表率作用,科学制定培训学习计划,全面提高分局执法人员法律理论水平。丰富法治建设学习内容,充分利用“学习强国”等各类学习平台和网络载体,开展知识竞赛等新形式主题活动,确保学习内容入脑入心、取得实效。

二是着力改善提升基层普法成效。严格落实“谁主管谁负责”“谁执法谁普法”“谁服务谁普法”普法责任制,面向执法对象、管理对象、服务对象及全社会,结合自然资源工作实际,重点围绕耕地保护、土地利用、规划管控等政策法律,依托政府网站、新闻媒体、官方公众号等普法宣传矩阵建设优势资源,引导广大群众参与其中,营造浓厚的社会法治氛围。

三是抓好制度建设打造执法铁军。以制度建设为抓手,采取内外业标准化管理,实行程序违法责任制,落实各项执法任务。建立执法办案“三原则”,即内部程序审查原则、证据链复核原则、时效提醒原则,切实规范执法行为,不断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和执法管理效能,扎实推进规划和自然资源领域行政执法工作。


                                  2024年1月23日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