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津市静海区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2019年度区管国有企业国有资产管理的专项报告
──在天津市静海区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十四次会议上
天津市静海区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主任 于清
主任、副主任,各位委员:
下面,我受区人民政府委托,向区人大常委会报告2019年度区管国有企业国有资产管理情况,请予审议。
一、国有企业资产总体情况
截至2019年末,区国资委监管的国有企业共51家(含静海热电厂、天津市静海区粮食购销有限公司代管原粮食局出资的5家全民所有制企业),其中:一级企业8家,二级及以下所属企业43家。资产总额707.41亿元,同比增长11.89%;负债总额438.96亿元,同比增长16.81%;所有者权益总额268.45亿元,同比增长4.68%,资产负债率62.05%,比上年增加2个百分点。2019年全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7.42亿元,同比下降14.8%;利润总额-2.54亿元,同比下降124.78%。
二、国有企业资产管理情况
(一)国有企业资本投向布局
区管8家国有企业中功能类企业7家,公共服务类1家。企业资产大部分集中在天津市静海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城投集团”)、天津静泓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静泓公司”)和天津子牙环保产业园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子牙环保园公司”)三家企业,资产规模占区管国有企业资产总额的91.1%。2019年,各国有企业积极履行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发挥国有企业在经济建设、民计民生、城市发展的引领作用,全力助推我区经济高质量发展。静泓公司出资参与天津市静海区新能源环保发电PPP项目建设,解决我区生活垃圾处理问题,促进资源回收利用和人居环境改善;城投集团作为政府投资方出资成立天津市静海区科技创新母基金和产业发展母基金,发挥政府财政资金引领作用,进一步推动产业项目资本招商。
(二)国有企业改革情况
1.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取得进展。2019年,完成新设混合所有制企业2家。静泓公司与中铁建大桥局共同出资1亿元,组建中铁建大桥局集团建筑装配科技有限公司,着力打造京津冀及雄安新区地区领先的、全产业链协同发展的装配式建筑产业研发中心。静泓公司与天津市公交集团共同出资1亿元,组建天津智慧交通投资有限公司,参与智慧交通建设,提升我区公共交通领域服务运营水平。其他重点企业也分别制定混合所有制改革方案,着重通过优化资产结构,壮大公司资产规模,提升企业整体实力,多渠道对接社会资本方,为引进混合所有制改革战略合作方打好基础。
2.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稳步推进。为优化国有资本布局结构,实现国有企业“瘦身健体”,推进低效企业的清理注销工作,2019年完成注销低效空壳企业共10家。积极推进国有企业内部资源重组,提高国有经济运行质量,将天津静慧投资服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静慧公司”)主业副业剥离,静慧公司无偿划转至子牙环保园公司,发挥主业招商职能,成为服务子牙经济技术开发区全区域的专业招商公司;所属五家子公司划转至静泓公司,壮大静泓公司资产规模,提升其信用评级能力。
(三)国有企业国资监管情况
认真履行国资监管职责,厘清出资人监管权责边界,2019年出台了《静海区国资委出资人监管权责清单》,明确企业和国资委各自职责。落实国有资产进场公开交易、资产评估备案、产权登记制度,完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按照市国资委《关于进一步规范市属国有企业房产土地出租的若干规定(实行)》,规范对国有企业房产土地出租管理,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把加强党的领导与公司治理统一起来,健全国有企业董事会运作机制,切实落实董事会职权,细化决策的事项范围和程序,对重大事项进行商议和决策,逐步规范了董事会报告制度。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进度较慢
我区各区管国有企业主要承担政府交办的区内基础设施建设和公益性项目,优质资产占比不高,真正有经营收益的企业较少,难以满足社会资本方的要求,致使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进度缓慢。
(二)国资监管有待进一步加强
国有资产监督手段不足,监督的及时性、有效性亟待提升。市场化选人用人机制,以及与之相配套的经营业绩考核和薪酬管理机制亟待进一步完善。
四、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探索市场化发展方向,全力推动区属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
加强部门间联动,齐心协力,解决企业在混合所有制改革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推动企业引进资金、技术,提升经营管理水平。“一企一策”谋划改革路径,引入市场化经营机制,向社会推介城投集团所属天津市静海区科慧热力有限公司和静泓公司所属天津市龙建建筑有限公司、天津市静海公路工程有限公司等企业,多渠道寻找优质社会资本方参与混合所有制改革工作。
(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企业瘦身健体
进一步梳理低效、空壳企业,加快出清退出;突出国有企业主责主业,压缩管理层级,提高监管效率、完善监管体系;全力推动国有企业退休人员全部实行社会化管理,完成企业退休人员人事档案、党组织关系等移交相关服务机构、社区和乡镇进行管理。
(三)健全激励约束机制,规范收入分配秩序
落实国有企业薪酬制度改革,出台对企业负责人薪酬管理及经营业绩考核操作细则;实行企业工资总额预算管理,运用考核体系,奖惩并举,落实提质增效措施,增强企业活力和市场竞争力。
(四)开展对企业全面体检,建立监管长效机制
对全区国有企业资产状况、运营管理、债务风险、制度落实等进行全面核查,摸清家底,厘清“病灶”,对症下药,建立长效机制,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加快“智慧国资”在线监管平台建设,推动区属国有企业建立数据质量管理体系和共享管理机制,实现对企业资产及经营状态的实时在线动态监管,不断提升企业现代化监督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