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静海区人民政府 2019年12月3日星期二

无障碍 简体| 繁体

关于印发《静海区教育局 落实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工作实施方案(试行)》的通知
来源:教育局 发布时间:2021-08-27 16:28






津静教〔201946号                 




关于印发《静海区教育局

落实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工作实施方案(试行)》的通知


各乡镇教育办、直属单位:

现将《静海区教育局落实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工作实施方案(试行)》印发给你们,请各单位认真抓好落实,全力推进青少年儿童近视眼防控工作,引导师生树立正确健康观,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理念,不断提高青少年儿童近视眼防控工作水平。

附件:静海区教育局落实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工作实施方案(试行)



                 天津市静海区教育局

                2019426


















静海区教育局办公室                       2019426日印发

附件

静海区教育局落实综合防控

儿童青少年近视工作实施方案

(试行)

根据《市教委等八部门关于印发天津市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工作方案的通知》(津教委规范〔20195号)要求,结合我区教育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学生近视问题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围绕健康静海建设,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市教委工作部署,全力推进青少年儿童近视眼防控工作扎实开展,促进广大青少年儿童健康成长。

二、工作目标

2023年,力争实现全区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在2018年的基础上每年降低0.5个百分点以上。到2030年,实现全区儿童青少年新发近视率明显下降,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整体水平显著提升,6岁儿童近视率控制在3%左右,小学生近视率下降到38%以下,初中生近视率下降到60%以下,高中阶段学生近视率下降到70%以下,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标优秀率达到25%以上。

三、重点工作

(一)实施视力健康教育促进工程

1.加强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依托健康教育课等相关课程,向学生讲授保护视力的意义和方法,利用多种形式对学生开展科学用眼护眼健康教育,提高学生、幼儿主动保护视力的意识和能力。培训培养教师的健康教育教师,开发和拓展健康教育课程资源。支持鼓励学生成立健康教育社团,开展视力健康同伴教育。

2.开发和拓展健康教育宣传资源。充分利用班会、国旗下讲话、学校广播、宣传栏等积极宣传推广预防儿童青少年近视的视力健康科普知识。利用全国爱眼日进行保护眼睛的宣传活动,在全社会营造高度重视、积极支持和参与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治的良好环境和氛围。

3.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健康习惯。教育学生要遵守近视防控的各项要求,认真规范做眼保健操,保持正确读写姿势,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和户外活动,每周参加中等强度体育活动3次以上,养成良好生活方式,不熬夜、少吃糖、不挑食,自觉减少电子产品使用。

4.强化学生健康意识。教育学生要强化“每个人是自身健康的第一责任人”意识,主动学习掌握科学用眼护眼等健康知识,并向家长宣传。积极关注自身视力状况,自我感觉视力发生明显变化时,及时告知家长和教师,尽早到眼科医疗机构检查和治疗。

(二)实施阳光体育运动促进工程

1.强化户外体育锻炼。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确保中小学生在校,每天1小时以上体育活动时间。严格落实国家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确保小学一、二年级每周4课时,三至六年级和初中阶段每周3课时,高中阶段每周2课时。中小学校每天上下午各安排30分钟大课间体育活动,上午大课间应安排在第2节和第3节课之间,小学阶段两节课之间课间休息应不少于15分钟。按照动静结合、视近与视远交替的原则,有序组织和督促学生在课间时到室外活动或远眺,防止学生持续疲劳用眼。全面实施寒暑假学生体育家庭作业制度,督促检查学生完成情况。

2.增加适合儿童青少年户外活动和体育锻炼的场地设施。继续做好我区学校体育场地向社会免费开放工作,优先保证学生的课外活动,同时不断提升供给能力和服务水平,实行寒暑假学生体育家庭作业制度,在家长配合下督促检查学生完成情况。

(三)实施减轻过重学业负担工程

1.减轻学生学业负担。严格依据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组织安排教学活动,严格按照“零起点”正常教学,注重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不得随意增减课时、改变难度、调整进度。强化年级组和学科组对作业数量、时间和内容的统筹管理。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小学三、四年级书面家庭作业不得超过40分钟,小学五、六年级书面家庭作业不得超过60分钟,初中阶段不得超过90分钟,高中阶段也要合理安排作业时间。寄宿制学校要缩短学生晚上学习时间。科学布置作业,提高作业设计质量,促进学生完成好基础性作业,强化实践性作业,减少机械、重复训练。

2.加强考试管理。完善义务教育阶段免试就近入学制度。坚决控制义务教育阶段校级考试次数。小学一至三年级不得举行全校统一考试,四至六年级每学期可举行1次全校统一考试,考试内容严禁超出课程标准,区级质量监测每学期不超过1次。初中除学业水平考查、学业水平考试外,不举行市级统一考试,区级质量检测每学期不超过1次。学校要遵循教学规律,严格控制各学科测验次数,减轻学生学业负担和精神负担,克服以考代教。严禁以任何形式、方式公布学生考试成绩和排名;严禁以各类竞赛获奖证书、学科竞赛成绩或考级证明等作为招生入学依据;严禁以各种名义组织考试选拔学生。

3.减轻学生课外学习负担。家长配合学校切实减轻孩子负担,不要盲目参加课外培训、跟风报班,应根据孩子兴趣爱好合理选择,避免学校减负、家庭增负。

(四)实施教室光环境达标工程

改善视觉环境。改善教学设施和条件,鼓励采购符合标准的可调节课桌椅和坐姿矫正器,为学生提供符合用眼卫生要求的学习环境,各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严格按照《中小学校设计规范》等标准进行建设,落实教室、宿舍、图书馆(阅览室)等采光和照明要求,使用利于视力健康的照明设备,学校教室照明卫生标准达标率100%。根据学生座位视角、教室采光照明状况和学生视力变化情况,每月调整学生座位,每学期对学生课桌椅高度进行个性化调整,使其适应学生生长发育变化。

(五)实施视力健康综合干预工程

1.科学合理使用电子产品。指导学生科学规范使用电子产品,养成信息化环境下良好的学习和用眼卫生习惯。严禁学生将个人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带入课堂,带入学校的要进行统一保管。学校教育本着按需的原则合理使用电子产品,教学和布置作业不依赖电子产品,使用电子产品开展教学时长原则上不超过教学总时长的30%,原则上采用纸质作业。

2.坚持眼保健操等护眼措施。中小学校要严格组织全体学生每天上下午各做1次眼保健操,认真执行眼保健操流程,做眼保健操之前提醒学生保持手部清洁卫生。教师要教会学生正确掌握执笔姿势,督促学生读写时坐姿端正,监督并随时纠正学生不良读写姿势,提醒学生遵守“一尺、一拳、一寸”要求。教师发现学生出现看不清黑板、经常揉眼睛等迹象时,要了解其眼睛健康状况,并督促检查医治。

3.建立视力档案,定期开展视力监测。严格落实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关于0—6岁儿童眼保健和视力检查工作要求,做到早监测、早预警、早发现、早干预,2019年起,0—6岁儿童每年眼保健和视力检查覆盖率达90%以上。在检查的基础上,依托现有资源建立、及时更新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电子档案,确保一人一档,并随学籍变化实时转移。在卫生健康部门指导下,严格落实学生健康体检制度和每学期2次视力监测制度,对视力异常的学生进行提醒教育,为其开具个人运动处方和保健处方,及时告知家长带学生到眼科医疗机构检查。要及时把视力监测和筛查结果记入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电子档案。

4.加强视力健康管理。建立校领导、班主任、校医(保健教师)、家长代表、学生视力保护委员和志愿者等学生代表为一体的视力健康管理队伍,明确和细化职责。将近视防控知识融入课堂教学、校园文化和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加强医务室(卫生室、保健室等)力量,按标准配备校医和必要的药械设备及相关监测检查设备。

5.坚持科学保育保教。贯彻《幼儿园工作规程》《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落实《天津市幼儿园保教质量规范》,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科学合理安排和组织幼儿一日生活。保证儿童每天2小时以上户外活动,寄宿制幼儿园不得少于3小时,其中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1小时,结合季节、学龄阶段特点合理调整,不得以任何理由占用幼儿睡眠、运动和游戏时间。为儿童提供营养均衡、有益于视力健康的膳食,促进视力保护。幼儿园教师开展保教工作时要主动控制使用电视、投影等设备的时间。

(六)实施家校联动工程

1.学校要引导家长共同参与近视防控。学校应利用家长学校、家长会、新媒体等平台,向家长宣传保护视力、预防近视的知识和方法,积极引导家长共同做好近视防控。

2.家庭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家长应当了解科学用眼护眼知识,以身作则,带动和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用眼习惯,尽可能提供良好的居家视觉环境。0—6岁是孩子视觉发育的关键期,家长应当尤其重视孩子早期视力保护与健康,及时预防和控制近视的发生与发展。

3.增加户外活动和锻炼。让孩子到户外阳光下度过更多时间,能够有效预防和控制近视。家长要营造良好的家庭体育运动氛围,积极引导孩子进行户外活动或体育锻炼,使其在家时每天接触户外自然光的时间达60分钟以上。已患近视的孩子应进一步增加户外活动时间,延缓近视发展。鼓励支持孩子参加各种形式的体育活动,督促孩子认真完成寒暑假体育作业,使其掌握1—2项体育运动技能,引导孩子养成终身锻炼习惯。

4.控制电子产品使用。家长陪伴孩子时应尽量减少使用电子产品。有意识地控制孩子特别是学龄前儿童使用电子产品,非学习目的的电子产品单次使用不宜超过15分钟,每天累计不宜超过1小时,使用电子产品学习3040分钟后,应休息远眺放松10分钟,年龄越小,连续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应越短。

5.避免不良用眼行为。家长要引导孩子不在走路时、吃饭时、卧床时、晃动的车厢内、光线暗弱或阳光直射等情况下看书或使用电子产品。监督并随时纠正孩子的不良读写姿势,应保持“一尺、一拳、一寸”,即眼睛与书本距离应约为一尺、胸前与课桌距离应约为一拳、握笔的手指与笔尖距离应约为一寸,读写连续用眼时间不宜超过40分钟。

6.保障睡眠和营养。保障孩子睡眠时间,确保小学生每天睡眠10个小时、初中生9个小时、高中生8个小时。让孩子多吃鱼类、水果、绿色蔬菜等有益于视力健康的营养膳食。

7.做到早发现早干预。家长要改变“重治轻防”观念,经常关注家庭室内照明状况,注重培养孩子的良好用眼卫生习惯。掌握孩子的眼睛发育和视力健康状况,随时关注孩子视力异常迹象,了解到孩子出现需要坐到教室前排才能看清黑板、看电视时凑近屏幕、抱怨头痛或眼睛疲劳、经常揉眼睛等迹象时,及时带其到眼科医疗机构检查。遵从医嘱进行科学的干预和近视矫治,避免不正确的矫治方法导致近视程度加重。

四、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区教育局成立由党委书记、局长孙开祥同志为组长;考试中心主任张敬同志为副组长;其他班子成员和各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统筹、协调、指导和考核。教育局将与学校签订近视眼防控工作责任书。各学校也要成立防近工作领导小组,切实将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工作抓实、抓细、抓出成效。

2.加大投入力度。各学校要切实改善中小学教室采光与照明、课桌椅配置、黑板等教学条件,保障教学设施和条件符合相关卫生标准,为学生建立良好的视觉环境。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是一项系统工程,各乡镇、学校要做好学生体质健康达标训练、眼保操、课业负担监测等工作,切实关心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

3.强化宣传教育。各乡镇、学校要充分利用板报、橱窗、宣传栏、微信、公众号等,全方位宣传报道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知识。及时总结推广近视眼防控工作典型经验和做法,通过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作用,以点带面,推动学校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工作深入有效开展。

4.加强督导考核。校长(园长)为青少年儿童近视眼防控工作的一责任人,要把青少年儿童近视眼综合防控工作作为教育督导的重点内容,加强督查,摸清情况,建立好青少年儿童视力健康档案,确保青少年儿童近视眼综合防控工作见实效、出成果。



天津市静海区教育局

2019422



132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