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静海区人民政府 2019年12月3日星期二

无障碍 简体| 繁体

弘扬耕读文化 助推乡村治理——记天津市静海区陈官屯镇吕官屯村入选全国31个乡村治理典型案例
来源:天津市静海区农业农村委员会 发布时间:2022-12-30 22:45

摘要:近日静海区陈官屯镇吕官屯村入选农业农村部、国家乡村振兴局联合开展的第四届全国乡村治理典型案例。天津市静海区陈官屯镇吕官屯村发挥自身文化底蕴优势,弘扬耕读文化,助推乡村治理,促进乡风文明建设引领基层治理体制创新,以乡风文明建设推进乡村“三治”融合,着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党建引领,创新“党小组党员联包责任制”,以新时代文明志愿服务活动提升全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促进文明乡风,助推乡村治理有效。
一、基本情况
吕官屯村地处天津市静海区陈官屯镇最南端,卧落在京杭大运河南运河沿岸,南距河北省界仅6公里,东临104国道。村落占地面积约4平方公里,拥有耕地面积3350亩,总户数为769户,人口总数1769人,党员58人,村民代表39人。吕官屯村始建于明永乐二年,迄今已有600余年历史。在这个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一代代勤劳智慧的吕官屯人,前赴后继,创造了令人瞩目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形成了吕官屯独有的、浓郁的文化氛围。吕官屯村享有书画之乡的美誉,文化艺术在村内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从事文化艺术的人员众多,人才辈出,具有很高的水平和造诣。一代又一代的吕官屯人,始终秉持“耕读传家,重教兴学”传统,为国家培养出一大批栋梁之才,仅恢复高考后的几十年,全村就涌现出10位博士生,42位硕士生,600余位大学生,成为本地区远近闻名的“状元村”。几年来,吕官屯村相继整理出版了全面展示村庄历史沿革与发展的《吕官屯村史》和蕴含深厚文化底蕴的《吕官屯民间传说故事集》各一册近百万字,连续出版了历届《“故乡情”书画展作品选》三册。先后获得过:全国文明村镇、全国美丽宜居村庄、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全国生态文明村、全国人口和计划生育基层群众自治村等国家级奖项。天津市文明村镇、天津市“五个好”村民委员会、天津市美丽宜居村庄、天津市千村美院创建村、天津市休闲农业示范村、天津市采访实践基地等30余项省部级荣誉。
二、主要做法及成效
1.党建引领,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吕官屯村“两”委带领党员干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讲话精神,对标学习静海区《关于进一步落实党建引领加强乡镇街社区基层治理工作的意见》,吕官屯村通过“党建+移风易俗”的方式,以党员骨干、退休干部、乡贤为主体,用‘党风’淳化‘民风’带动‘新风’,提升基层治理效能。建设数字化学习型党总支,录制“微党课“,创新党日活动内容,加强党建引领,提升党员思想理念教育,让党员深入群众生活,建设党员志愿者队伍,深化干群联系,制定“党员联包责任制”,为每一位党员联户包区域,细化党员责任分工,让党员参与村庄治理当中,压实主体责任,落实好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创新宣传方法,提升基层党建治理能力。
2.志愿服务,提升乡村“三治”能力
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为中心,建立“村实践站+志愿者队伍”两级体系为构架,确立由村党总支书记“一把抓”的原则,严格按照“有阵地、有计划、有队伍、有制度、有活动、有记录、有成效”的“七有”标准以区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耕读之家、吕官屯村艺术陈列馆为新时代文明宣传主阵地。广泛开展科学理论、党的方针政策、核心价值观、乡风文明、新风良俗、医疗保健、社会治理等文明实践活动,持续用文明乡风志愿活动推进乡村“自治、法治、德治”。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提高本村文明程度和基层治理水平,提升村民的生活品质和文明素养。充分发挥乡贤、“五老”志愿者在群众中的威望和影响力,成为乡村发展的“服务员”、呵护家园的“巡逻员”、邻里矛盾的“调解员”。吸纳全村各方力量,与乡贤成立“吕官屯村点亮工作室”,为村民提供法律讲解、政策宣传等义务志愿服务。
3.特色活动,深化乡村治理能力
延续吕官屯村“百年老学校”教育精神,紧紧围绕“一河两带两区多点”的总体布局,凸显地域文化、教育特色,组织全年志愿服务活动,外塑其骨,内表于心,用贯穿全年的特色乡风文明活动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常态化开展日间照料中心为老人送餐食、“墙根儿”宣讲等志愿服务活动,将“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落于平时,涵养文明乡风;全力开展特色重阳“敬老节”志愿活动,为全村80岁以上老人守岁、敬寿桃;每年开展“金秋助学”考生表彰大会、“美好家庭”、“美丽庭院”评选活动,表彰先进、立德树人,培育良好家风;着重打造“农民写金句”志愿活动,带领全村上下一同书写习近平总书记的每日金句,牢固思想建设,紧跟时代文明,感受理论真谛,武装人格力量。以时间为主线,一月“为五保户添新衣”、二月“送福到家”、三月运河河畔“桃花节”将志愿服务活动贯穿全年,在全村上下形成文明新风尚,进一步涵养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的新气象,深化乡村治理能力。
4.美丽宜居,让旧日村庄再添新色
环境的整洁带动的是更浓的乡风氛围,更好提升乡村“软治理”,编写“村规民约三字经”、治理有效宣传栏、普法宣传版。基础的保障、环境的宜人,将假日中的游子、年迈的老人吸引回村中徜徉在优美的环境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建设好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让广大农民在乡村振兴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吕官屯村始终自觉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厚植生态底色,突出发展特色,彰显乡村本色。原本破旧的坑塘摇身一变成了宜人的风景,围绕全村种植白蜡、国槐、柳树、海棠、杏树等10余种树木,共计30000余株,实现了村在林中,林在村中的展望,村内绿荫环绕,环境宜人。通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改善了村容村貌,美化了生态环境,提高了全村生活质量,使得旧日的村庄在添新色,将治理有效深入到村庄各个方面。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