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信息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全文检索

重返家园 你我安好便是晴天

发布时间: 2023-08-21 来源:无

“千言万语汇成两个字:感谢!”“明年一定到台头来,尝尝我们最甜的西瓜。”“我最想念的是留守在村里的我的‘孩子’们”……转移安置群众说不完的感激、道不完的情谊,汇成秋日里的一缕清风飘向静海各地。820日,东淀蓄滞洪区的3万余名群众全部回迁。转移安置群众心情如何?为了迎接村民回家,村里做了哪些准备工作?静海融媒多路记者实地探访。


西青区转移安置点:回家,安心、感恩!








西青区转移安置点的清晨特别热闹,群众一大早就开始打包行囊,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回家的喜悦和渴望。虽然来接他们的大巴车还没到,但是群众已经早早地到楼下等待了。记者发现,现场随处可见志愿者的身影,他们帮群众搬行李、搀扶老人、照顾孩子……忙得不亦乐乎。静海群众的“异地生活”虽然短暂,但对他们的不舍溢于言表。


“二十来天的时间,他们不辞辛苦地照顾,太感激了。”“再华丽的语言也无法表达我此时的心情,欢迎他们到静海玩。”群众你一言我一语表达着感谢。


“兄弟区县就是一家人,让老百姓住在这里跟住在静海的家里没有区别,就是我们应该做到的,希望他们以后回来看看。”西青区赤龙南里街道办事处工作人员赵军听到大家的夸赞,不好意思地告诉记者。





随着最后一辆车缓缓驶离,所有从东淀蓄滞洪区转移安置至西青区赤龙南里街道转移安置点的台头镇17个村的2000余名群众全部踏上回家的路。行驶的大巴车上欢声笑语,谈笑间群众憧憬着到家后的安心日子。


唐官屯中学转移安置点:群众返家 无比激动


经过环境清整、防疫消杀、设施修复后,离开家园10多天的王口镇南茁头村、北茁头村的父老乡亲们可以回家了。一大早,在唐官屯中学转移安置点,群众在工作人员、志愿者的帮助下收拾好行李,整装待发,为回家做足准备。现场笑声不断,大家用质朴的语言表达着感谢,诉说着能够重返家园的激动心情。







静海区第六中学转移安置点:回家的喜悦写在脸上





一大早,转移安置在区第六中学的台头镇和独流镇的84位村民登上了接他们回家的大巴车。


高兴,是所有回迁村民的心情写照。他们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灿烂的笑容。村里的水电煤气恢复了,道路也都打扫干净了,等待他们的是未来可期的好日子。


台头镇:全部回迁!回家真好!





从早上6点开始,台头镇的2万余名群众陆续回到了日思夜想的家乡,往日静谧的村庄又逐渐热闹起来。看着眼前干净整洁的家园,有的群众笑了,有的群众却哭了,笑的是这种心惊胆战后久违的平安,哭的是感动于抗洪英雄们日夜的奋战。




“回家的感觉真好啊,你看咱这村多干净,多亏了大伙儿帮着我们抗洪,村里一滴水都没进,房屋都安安全全的。我们在转移安置点的这段时间吃得好、睡得好,唯一担心的就是家里的情况,现在心也安定下来了。”台头镇胜利村村民张宝珍说。



从8月3日离家到20日返乡,大家经历了害怕、无奈、心慌,好在,千万名抗洪英雄帮助乡亲们打赢了这场合头保卫战。眼下,村民们正忙着打扫、消杀,随着洪水逐渐退去,广大父老乡亲们也要陆续恢复生活生产,相信在勤劳质朴的东淀大洼人的努力下,来年,大清河畔的村庄会更美,瓜果也会更甜。


王口镇:群众回家 路短情长


8月20日,王口镇北坝台村、北茁头村、南茁头村、段堤村4个村共计6000余名转移安置群众陆续回迁,村民们扛着大包小裹,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





在南茁头村,道路里巷一早就挂起了“欢迎父老乡亲回家”“这里是家,欢迎回来”的欢迎横幅。留守的工作人员按照分工,准时就位,翘首以盼着重逢的时刻。当大巴车缓缓驶入,村里也逐渐热闹起来。“回家真好,一颗悬着的心总算放下了。”“转移安置点对我们照顾得特别周到,感谢党,感谢政府!”分别10多个日夜,父老乡亲们感慨万千,有对抗洪水胜利的喜悦,对人民子弟兵的感谢,也有对街坊邻居的思念。 


 归家的路途又短又长,短的是距离,长的是心意。在这10多个日夜的“异地”生活中,村民邓乃强最放心不下的还是自家牛棚里的3个“老伙计”。转移的前一天,邓乃强忍痛把即将出栏的20头牛降价出售,剩下的3头母牛成了他最大的牵挂。邓乃强告诉记者,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家园守住了,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日子总会一点点好起来。


父老乡亲们,欢迎回家




家里的灯亮了、燃气通了、水也接上了、转移安置在养老院的老爹老娘也被“护送”回来了……出乎转移安置群众预料的是,迎接大家的不只是留守在家的村干部、志愿者,还有区卫健委、国网天津静海供电有限公司、区城管委等职能部门的工作人员。



“儿子,赶紧出去看看,让给咱村服务的工作人员都来咱家吃面条,尝尝我的手艺……”台头镇新立村村民邢维苓催促着正打扫卫生的儿子。



中午12点,回迁群众的厨房里传出一阵阵饭菜香,村里又有了往日的烟火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