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静海区人民政府 2019年12月3日星期二

无障碍 简体| 繁体

静海区政府  >  政务公开  >  政策文件  >  静海区政策文件  >  区政府
名    称 :
天津市静海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天津市静海区文化和旅游融合“十四五”规划等9个专项规划的通知(8.唐官屯篇)
索   引  号 :
11120223000200715W/2022-00086
发 布 机 构 :
天津市静海区人民政府
发 文 字 号 :
津静海政发〔2022〕11号
主    题 :
综合政务\其他
成 文 日 期 :
发 文 日 期 :
有   效  性 :
有效



天津市静海区人民政府关于

印发天津市静海区文化和旅游融合十四五

规划等9专项规划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各委、办、局,各直属单位:

《天津市静海区文化和旅游融合十四五规划》、《天津市静海区城市管理精细化十四五规划》、《天津市静海区装配式建筑发展十四五规划》、《天津市静海区知识产权十四五规划》、《天津健康产业发展合作示范区十四五规划》、天津子牙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产业园发展十四五规划》、《天津市静海区静海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天津市静海区唐官屯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

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天津市静海区中旺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20211123日区政府第122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印发给你们,请照此执行。



天津市静海区人民政府

20223





天津市静海区唐官屯镇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

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


十四五时期(20212025年)是唐官屯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基础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城镇的第一个五年,唐官屯镇站在新起点、进入新阶段、开启新征程,高标准建设产城融合、特色鲜明天津西南重镇的攻关期。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根据市委十一届九次全会和区委二届十一次全会部署,结合《天津市静海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立足唐官屯镇实际,编制《唐官屯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统筹考虑十四五规划与2035年远景目标,主要阐明十四五时期的发展目标、发展任务、发展重点和政策取向,是未来五年唐官屯镇发展的宏伟蓝图和全镇人民的行动纲领。


一章发展基础和发展环境


第一节发展基础


十三五期间,唐官屯镇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坚决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认真落实区委、区政府部署要求,主动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大力推进三大变革,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筹推进高质量产业发展,扎实推进1351工程和静海干净三年行动,管党治党取得新成效,经济发展实现新进步,民生福祉再有新提升,人居环境呈现新面貌,各项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为下一个五年的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高质量发展深入推进各项经济指标大幅提升,2020年全镇税收完成1.15亿元,是2015年的1.3倍;5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入18.3亿元,是上一个五年的1.6倍;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从2015年的2家增长到2020年的17家;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企业从无到有,达到11家,占比超过5%;唐官屯加工物流园区起步区3平方公里基本开发完毕,贡献率占全镇经济总量的80%以上。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经济发展质量和水平不断提升,装配式建筑产业快速成长,成为全镇经济的主要增长极,加工物流、能源仓储两大传统主导行业质量和效益大大增强,形成了以现代商贸物流业、装配式建筑、都市型农业为主的产业体系。主动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积极开展驻京招商、专题招商活动。营商环境持续改善,加强政企互通,实现智能办公,服务效能显著提升。

园区集聚效应凸显以唐官屯加工物流园区为主的天津市现代建筑产业园获批国家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升级为国家级园区,形成了以成品油运输仓储批发交易、装配式建筑材料精深加工、物流配送等产业为重点的产业发展格局。集聚效应注入强大动能,获批天津市装配式建筑产业示范园,高标准建设装配式建筑构件集散地和物流交易中心,打造京津冀装配式产业中心,中铁建大桥局、中新装配、北京丰桥筑工等7个装配式项目落户园区,形成了年产值超过50亿元的第三主导产业,成为华北地区最大的装配式建筑PC构件生产基地。土地使用效率进一步提高,园区亩均税收在全区领先,亩均产值达到315元,高于全市工业园区平均水平20%以上。十三五末园区实现年税收1.1亿元,就业人口超过3000人,已成为天津市西南部最大的物资集散地、天津南部最具发展潜力的物流园区。

农业质效明显提升坚持把乡村振兴作为一号工程,农村环境面貌持续改善,农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始终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9万亩以上,小麦种植面积在3万亩以上,成为全区最大的优质小麦生产基地;大力发展设施农业,盘活660个、占地2231亩地设施大棚,蔬菜产量逐年增加;扎实开展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开发高标准农田2.1万亩,修建涵闸33座,新建泵站38座,架设高压线、铺设暗管100余公里。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和科技成果推广应用,实施绿肥休耕、粮豆轮作试点项目,积极推广小麦、玉米等作物新品种以及秸秆还田、测土配方施肥等新技术,通过多种措施管住了米袋子,保障了菜篮子。产权制度改革稳步推进,完成43个村街产权制度改革工作,成立15个村委会代行职能经济合作社和28个股份经济合作社,发展218家农民专业合作社、123家家庭农场。

生态文明扎实推进。深刻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落实水十条气十条要求,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强生态环境治理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加强对涉酸、涉气等重点污染源企业的日常监管聘请环保管家帮助企业开展环保问题检查共发现问题1500余处并快速有效整改。严格落实重污染天气响应措施,强化日常大气污染管控,加大秸秆、荒草禁烧、餐饮油烟直排等重难点问题的巡查力度,格落实重污染天气响应措施,2020年全年空气质量良好天数达到94天,比最差的2016年提高了58天。严格执行河长制坑长制,开展河道、坑塘排查,建立了管理、巡查、考核等12项工作制度,整改治理问题坑塘178个,河道清淤78公里。严格落实清洁村庄长效机制,为43个村街配备清扫运输设备,建立保洁队伍39个,积极开展垃圾分类管理,推进临时垃圾堆放点整改取缔工作,启用34处地埋式垃圾箱,在靳官屯建设生活垃圾处理站和有害垃圾转运站,建成11个无害化粪污处理设施、1个粪污收集中心,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取得阶段性成绩。

城镇建设深入开展。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截至2020年底,共建成美丽村庄26卫生村15累计投入3800万元,修建乡村公路6348公里,修补路面1.8万平方米,安装太阳能路灯1677盏,修建健身广场2米。完成43个村街煤改清洁能源和自来水、污水改造建设,累计新建供热场站39座,改造22264户。建设网格化管理体系,实行党员、村民代表积分制管理,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

民生保障更加有力秉承为民初心,抓好兜底线、救急难的民生保障工作。兜底供养特困户191人、低保户539户、低收入户52户,切实做到了应保尽保。社会保险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全镇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数累计达到25949人,全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96%以上。公共卫生服务能力不断提高,建成120急救站点,建设38所村级卫生室,做到了村民小病不出村、急病迅速得到救治。夯实基层养老服务基础,建成村街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试点12个,全镇43个村街基层助老体系建设初步形成。公办园办学水平全面提升,民办托幼点规范运行,新建小学1所,村级幼儿园12所,累计教育投入近9000万元。文化下乡工作扎实开展,为43个村街农家书屋配备各类图书1.5万余册。对无人居住的危漏房屋进行了全面排查,累计完成1274户危房改造。落实467户退役军人优抚待遇。推动民族团结、宗教活动稳定有序。疫情防控扎实推进,保持了零疫情的防控成果。

社会治理持续深化。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持续排查化解重点矛盾纠纷和不稳定因素,坚决防止诱发极端恶性事件、公共安全事件和重大群体性事件。加大重点地区整治和涉枪涉爆犯罪清查清缴力度。信息化平台加快建设,以网格管理和网络技术为依托,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三违治理深入推进,完成违法占地整改55宗、115亩,整改进度始终在全区前列。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取得显著成果,切实消除了重大安全事故隐患,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好转。食品安全监管力度不断强化,开展了雷霆行动明厨亮灶和打击非法行医等一系列食品药品安全治理行动,突出学校食堂及周边摊贩综合治理,实施打击制售假冒伪劣食品专项排查整治,有力保障了全镇人民群众的食药安全。

十三五期间,唐官屯镇经济社会稳步发展得益于区委、区政府和镇党委的坚强领导,得益于全镇人民的凝心聚力。但在成绩取得的同时,也应清醒地看到,唐官屯镇在推进高质量发展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国内外发展下行压力的冲击对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提升造成压力。二是综合实力不强,发展质量不高,产业结构转型任务艰巨。三是民生需求的快速升级与优质公共服务供给不足的矛盾更加突出。四是改革创新仍面临较大阻力,开拓意识不强,思想解放程度不高,理念和思路创新的动能不足。


第二节发展环境


十四五时期,唐官屯发展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将发生复杂而深刻的重大变化,不确定性更大、风险挑战更多,但总体上仍处于战略机遇期。

从国际形势看,当今世界处于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球经济格局加速演变,国际经贸投资规则体系面临冲击,全球经济增长持续放缓,疫情下的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全球贸易活动严重萎缩,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受到严峻挑战,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面临重大突破,可能引起产业链分工和生产组织网络重大调整,深刻改变国家间比较优势和发展优势。

从国家重大战略看,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新时代国家重大战略之一,是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重大战略的协调对接,将推动各区域合作联动,促进区域间相互融通补充。京津冀协同发展等国家战略深入实施,雄安新区建设加快推进,中心城市和城市群正在成为承载发展要素的主要空间形式,以特大超大城市为中心、以1小时通勤圈为基本范围的现代化都市圈加快培育发展。

从产业环境看,第一产业将更注重粮食安全和生产效率提升,第二产业将更注重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性,第三产业将在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际国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实现更多应用场景,生产性服务业将在平台化、智能化和标准化中提质增效。

结合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唐官屯镇实现高质量发展将面临以下发展机遇

一是区域协同发展格局加快重构,有利于全镇引进高端资源要素、提升战略地位。十四五时期,区域协调发展将成为推动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京津冀协同发展是新时代推动生产力布局和空间结构重构、打造新的增长极的重要举措。十四五时期,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项目将进入密集施工期,为我镇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性机遇,有助于我镇充分发挥区位优势、交通优势、空间优势,提升商贸物流区的承载功能,吸引更多高端优质项目,增强对接服务雄安新区建设能力和集聚资源要素能力。

二是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有利于我镇加快装配式建筑产业发展、培育发展新动能。我国经济经过改革开放40多年的发展,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济体量,发展的韧性好、潜力足、回旋空间大,经济结构持续优化,已经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随着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兴起,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深刻改变着资源配置方式、生产组织方式、价值创造方式。依托加工物流区和装配式产业基础,夯实实体经济根基,有助于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

三是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有助于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党和国家事业全局、深刻把握现代化建设规律和城乡关系变化特征,顺应亿万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三农工作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抓住乡村振兴战略契机,有助于完善农村基础设施,补齐农业农村发展短板,增加农民收入。

四是绿色转型是十四五时期的重大趋势,有助于发挥装配式建筑产业基础,促进绿色生产和绿色消费双向增长。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要推进绿色发展,加快建立绿色生产和消费的法律制度和政策导向,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围绕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推进绿色发展和落实生态文明建设要求,为装配式建筑产业发展创造良好机遇,有助于加快唐官屯镇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成为促进天津市住房和城乡建设领域的绿色生产绿色消费的有力抓手,助力全市建筑产业发展水平和效益提升。

综上分析,十四五时期唐官屯镇既处于发展方式深度调整期,也仍处于大有可为的战略机遇期,关键是要保持战略定力,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积极探索创新,不断激发市场活力增强内生动力,为实现转型发展探索新路径、新思路、新举措。


第三节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


按照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确定的我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远景目标和市十一届九次全会提出的基本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的远景目标,结合静海区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建成现代、活力、绿色、健康、平安、幸福静海的远景目标,2035年,高质量现代产业体系、高质量现代村镇体系、高质量生态文明体系、高质量民生保障体系、新时代社会治理体系、高水平双向开放体系全面形成,天津产城融合特色鲜明西南重镇、辐射京津冀的加工物流产业集散基地、国家级现代建筑产业基地功能定位全面实现。


第二章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第一节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市委区委总体部署和要求,以落实六个静海远景目标、四区发展定位、唐官屯镇一基地一枢纽一水乡发展格局为根本遵循,紧紧把握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雄安新区建设等国家战略,切实把新理贯穿于全镇改革发展思路之中,装配式建筑产业发展主线,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现代化村镇体系、高质量生态文明体系、高质量民生保障体系、新时代社会治理体系、高水平双向开放体系,全面推动唐官屯镇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建成创新能力卓越、产业层级高端、交通网络发达、辐射功能强大的天津西南重镇


第二节基本原则


——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和完善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贯彻全面从严治党责任,不断提高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能力和水平,不断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根本保证。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共同富裕方向,始终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维护人民根本利益,激发全镇人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坚持新发展理念。把新发展理念贯穿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坚定不移走高质量发展之路,融入新发展格局,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坚持深化改革开放。打开脑袋上的津门,坚决破除一切制约高质量发展、高效能治理、高品质生活的体制机制障碍,着力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不断增强发展动力和活力。深度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积极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加强政策协调和规划衔接,打造高水平开放平台,不断增强发展的平衡性、整体性,培育对外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坚持系统观念。强化规划引导,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统筹发展与安全,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着力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强化底线思维,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挑战,推动各项任务协调衔接,实现发展质量、结构、规模、速度、效益、安全相统一。


第三节发展定位


紧紧围绕唐官屯特色优势与区域形势变化,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大局中找准定位、主动作为、乘势而上,努力把唐官屯建设成为国家级现代建筑产业基地建设华北地区的货运中心枢纽、建设北方宜居运河水乡

国家级现代建筑产业基地:依托静海区现有钢铁产业基础、静海经济开发区家居产业集群以及唐官屯物流园的物流优势,建立装配式混凝土预制构件及物流产业版块。依托装配式建筑市场发展优势,联动大邱庄形成钢铁+pc为主导的装配式建筑基地,积极向上下游延伸产业链,加快推动天津市现代建筑产业园建设,打造全产业链协同发展的建筑产业化基地。

建设华北地区的货运中心枢纽深度融入贯彻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把自身发展放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乃至全国发展的大格局中谋划、推动和实施,紧扣静海区打造京津雄黄金三角重要节点,深化静沧廊(3+5)协同发展战略合作,以服务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全方位对接服务雄安新区建设为导向,依托唐官屯铁路货场,充分发挥京津冀周边交通条件最优的物流集散镇和雄滨发展走廊上的交通条件+物流基础最优镇的特色优势,打造华北地区的货运中心枢纽

建设北方宜居运河水乡立足于产业基础、资源禀赋和文化底蕴,依托唐官屯镇四通八达和公铁多式联运的交通优势,辐射河北周边物流交易,强化天津南部最具发展潜力的物流园区功能,以现代物流和装配式建筑生产为主,生态农业、商贸服务为辅,挖掘大运河文化资源优势,做好文章,用好资源,打造文化,擦亮品牌,提升价值。利用大运河、马厂减河水资源,联通镇区水系,提升滨水空间,打造水城相融合,人文景观与自然环境相协调的生态水乡。


第四节发展目标


锚定二〇三五年基本建成一基地一枢纽一水乡的远景目标,抢抓区委建设六个静海、实现四区定位目标等重大历史机遇,综合考虑唐官屯的发展环境和现实条件,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结果导向相统一,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要努力实现以下主要目标

——经济发展质量明显提高。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的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深入推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增长潜力充分发挥,全镇综合实力和竞争力明显提高2025年末综合发展实力明显提升,地区生产总值超过15亿元年均增长6.5%财政收入翻一番,达到2.5亿元五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超过30亿元解决就业人口超过8000万元生产总值能耗完成上级下达目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高于经济增长速度,全面提升城镇综合实力、载体功能和人民生活水平。

——园区发展质效显著提升。园区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绿色发展模式更加成熟,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装配式建筑产业集聚效应充分激发,高新技术企业和骨干龙头企业明显增多,商贸物流业竞争优势得以发挥,产业附加值和技术含量大幅提高。2025年末,园区税收超2亿元,就业人口超6000人。

——乡村振兴战略取得重大进展。城乡发展更加协同,劳动力结构的适应性持续提升。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程度明显提高,城乡融合发展成效明显,农村对人才的吸引力逐步增强。农民增收渠道持续拓宽,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新成效。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成为普遍实践,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得到有力推进,生态环境持续改善,资源能源利用效率大幅提高,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取得成效显著,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环境更宜居,生态更美好。

——社会和谐度实现新跃升。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显著提升,民生福祉不断增进,基本公共服务均衡普惠,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群众生活更加殷实安康,居民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和健康素质显著提高,民主法制更加健全,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


第五节空间布局


立足资源禀赋、区位优势和产业发展基础,十四五时期重点打造一极两河三片123空间发展格局形成一极引领、两河辐射、三片联动的梯次发展框架,扎实推进一基地一枢纽一水乡建设

一极引领紧抓京津冀协同发展、雄安新区建设战略机遇,以天津现代建筑产业园为主要载体,提升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推进铁路专用线建设,打造园区公铁联运交通优势,扩大唐官屯物流集散辐射能力,构筑装配式建筑全产业链发展格局,补短板促均衡,强化区域合作,建设京津冀区域性装配式建筑产业示范园区,打造高质量发展主引擎和核心增长极。

两河辐射以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为契机,深入挖掘大运河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充分发挥南运河、马厂减河两个一级河道沿线承载的重大自然和人文价值,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大力提升沿河九宣闸文化公园、清真寺等历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挖掘李鸿章亲笔书写的石碑文化价值,亮化后小屯十里杏花长堤,着力建设运河文化休闲观光带和绿色生态景观带两个文旅融合的沿河延伸发展带,推动都市型农业、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打造唐官屯镇文化传播新地标。

三片联动以东部(16个村街)、西部(23个村街)和镇域(4个村街)为划分,着力打造东部产城融合片区、西部都市休闲片区和镇域商贸服务片区,以京沪铁路、104国道贯穿三大片区,形成三大片区协同互动、共同支撑全镇发展新格局,加速唐官屯镇现代化和城镇化进程,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

其中,东部产城融合片区:以粮食功能区为依托,重点发展特色粮食作物、油料、饲草等经济作物种植和林下养殖,提升唐官屯物流集散功能,完善装配式建筑产业全链条,打造以经济作物和林下养殖为主的都市型农业、以现代物流和装配式建筑产业为主的产城融合发展片区;西部都市休闲片区:加大沿南运河生态岸线开发利用,以龙海产业带果树种植和运河沿岸蔬菜种植、休闲、采摘园为主,重点发展特色设施蔬菜、瓜果、林木的种植及休闲观光、旅游采摘为一体的都市休闲农业,打造运河文化休闲观光带和绿色生态带,建设现代化设施农业园,推动都市型农业、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镇域商贸服务片区:作为唐官屯镇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着力提升政务服务、公共服务层级和水平,发挥镇区的东西综合发展轴与南北生态景观带辐射作用,积极开发少数民族特色,以传统酱货、腌制品等为依托,打造种养、屠宰、销售为一体的地域特色农业,提升政务、商业、教育、文化娱乐等功能,带动并服务于全镇乃至更大范围的地区,建设成为南运河沿岸自然环境良好、商贸业发达的静海区特色发展节点。


第三章坚持动能引育,构建高质量现代产业体系


深入实施新动能引育行动计划,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提升园区发展能级,壮大装配式建筑产业和加工物流业,努力构建以装配式建筑生产和现代加工物流为引领、生态休闲农业和商贸服务业为支撑的双轮驱动现代产业体系,促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


第一节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


构建农业发展体系。把握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传统农业产业结构,提升农业发展质量,创新农业经营方式,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打造农业特色品牌,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形成地域特色鲜明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

优化农业产业布局。抓好产业兴农,扎实推进“西农东粮中商贸”农业产业布局,西部23个村以龙海产业带和运河文化为依托,重点发展特色设施蔬菜、瓜果、林木的种植及休闲观光、旅游采摘为一体的都市休闲农业;东部16个村以粮食功能区为依托,重点发展强筋优质小麦、小站稻等粮食种植,油料、饲草等经济作物种植和林下养殖;中部镇域4个街,积极开发少数民族特色,以传统酱货、腌制品等为依托,打造养殖、屠宰、销售为一体的地域特色农业。


专栏1 农业重点培育工程

实施薛家庄月季花基地配套设施提升改造项目

整合马辛庄、良辛庄两个设施农业园区资源,在强化蔬菜种植的基础上,打造设施甜瓜、设施桑葚、设施蜜桃、露地樱桃等特色种植

鲁辛庄等坑塘资源丰富的村街拓展水产养殖产业,走集观光垂钓为一体的发展模式;利用鲁辛庄闲置厂房,招商农产品加工及配套项目;

大十八户、夏家庄、小郝庄依托现有的葡萄、桃子种植,合理扩大种植规模,向种植基地发展;

以农业综合开发为依托,规划建设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程;

以伊顺达屠宰加工厂为重点,加快牛羊肉屠宰基地建设


提升现代农业发展质量。规划完善高标准农田建设,提升改造老旧沟渠,疏浚重点河道,强化输水排水能力。积极推广喷灌、滴灌等灌溉模式。提升农业机械化装备水平,实现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


专栏2 现代农业发展质量提升工程

对西部村街完善高标准农田的后续配套建设,从田、路、水、林一体化着手,达到整体性提升效果;

重点规划东沟乐、西沟乐、小郝庄、大郝庄等机场铁路以北的高标椎农田改造项目;

加快对镇域内所有支斗毛渠的清淤工作,实现水网畅通;

在东、西部重点村街建设蓄水坑塘,保障重点项目正常生产和抗旱用水。


创新农业经营方式。在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和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基础上,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家庭农场、生产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健全和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专栏3 农业经营方式创新工程

重点培育以良心种植合作社为龙头的农民合作社向市级和市级示范合作社发展;

对已提升的合作社抓好建设后期跟踪指导,不断壮大其经营规模和推进产业升级,辐射带动周边农户致富;

积极支持家庭农场和生产大户的适度规模发展,注重强化知识、技术的培训和指导,培育更多懂知识懂技术的新型职业农民参与生产;

建立乡镇农业社会化服务队伍,在农机服务、劳动服务、经纪人服务等方面形成标准化的产业服务模式。


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提升设施农业示范区和农产品基地执行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的水平,实现主要菜篮子产品无害化、标准化生产,创建可追溯体系。做好耕地地力保护,控制化肥、农药使用量,继续推广测土配方施肥、轮作休耕和绿色防控等技术。加强动物疾病风险防控。

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鼓励工商资本参与农业产业发展,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完善利益链,让农民合理分享全产业链增值收益。改变单一的初级产品生产销售模式,加强农产品产后分级、包装、加工、营销,发展农产品加工企业,提高农业附加值。提升农村物流配送服务和供应链建设水平,搭建网络销售平台,推进农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健康养老等产业深度融合,探索乡村旅游试点村,打造集民宿、农耕体验、餐饮娱乐、文化旅游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


专栏4 品牌强农重点工程

完成小十八户优质小站稻种植基地、小郝庄鲜桃名优基地等名优品牌创建

在良辛庄村打造良心蔬菜特色品牌;

优化提升杨老二酱货、九环调味品等特色优品。


努力打造特色产业品牌。推动实施品牌强农工程,深挖地域传统特色产品,大力发展专业户、专业村、专业市场,走一村一特品、一镇一优品之路,建立一批具有本地特色的农产品名优基地,以特色品牌和高品质产品打造唐官屯品牌。

盘活农村发展体制机制。抓好宅地基改革试点工作,结合试点村摸索出因地制宜的务实政策,以保障农民的住房福利为底线,进一步探索宅基地三权分置的实现形式。巩固完善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成效,在落实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的基础上,稳定农户承包权、放活土地经营权,推动构建以农户家庭经营为基础、合作与联合为纽带、社会化服务为支撑的立体式复合型现代农业经营体系。进一步巩固、深化全面小康建设成果,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坚决防止返贫,重点助力镇原县新集镇特色产业发展壮大,有效推动实现扶贫助困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


第二节培育壮大装配式建筑产业


打造国家级装配式建筑示范区。加快推进产业升级,重点发展高端装配式建筑,引进装配式建筑上下游配套产业,形成涵盖设计、生产、检测、运输、配送、交易、金融服务的装配式建筑全产业链以发展绿色建筑为目标,主动服务雄安新区和京津城区,努力建设高端装配式建筑标准体系,构建高端装配式建筑全产业链条,打造京津冀地区领先的全产业链协同发展的建筑产业化基地。装配式建筑产业对全镇经济带动能力显著提高,到2025年底,企业产值在全镇工业总产值占比达50%,税收占比达30%撤销取缔工业聚集区内企业转型成功率达100%

建设高端装配式建筑标准体系。建立健全产品技术标准体系,统一行业标准、地方标准,规范产业产品质量管理。牵头建立静海区装配式产业行业商会,实现资源共享,加强政企沟通,规范行业市场运作。围绕装配式建筑标准化体系建设,着力推进建筑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发展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装配化施工、一体化装修等新型工业化建造方式,促进建筑业与信息化、工业化深度融合,促进装配式建筑业提档升级,在高端装配式建筑行业产生示范引领作用。

拉长装配式建筑产业链条。高标准建设装配式建筑构件集散地和物流交易中心,创新业态发展模式,引导预制混凝土部件、钢结构部件等行业骨干企业,从提供单一产品向提供研发设计、采购物流、安装施工、建设维护和技术支持等一体化服务转变,整合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现场装配等各个业务领域,重点引进上下游配套产业,形成涵盖设计、生产、检测、运输、配送、交易、金融服务的装配式建筑全产业链。2025年底,天津市现代建筑产业园做到不出园区,实现从房屋建筑到装修入住所需材料一条龙采购。

提升产品竞争力。立足全国规范标准体系、经济技术发展水平、行业发展水平和客户需求,充分考虑不同地区的特点和要求,循序渐进发展特色工业化结构体系和技术体系,优化改善工艺方案,持续提升生产效率。强化精细管理、标准化管理,重点对各类构件的物资配置、领用管理、构件随气温变化的养护管理、构件运输装车管理等生产环节进行节约优化,降低生产成本。

增强创新研发能力。加强与重点高校及科研院所的合作研发力度,立足全国规范标准体系,推动特色工业化结构体系和技术体系建设,建立高端装配式建筑研发设计中心,发展高端装配式建筑模块研发设计服务产业力争研发大尺寸装饰图像挂板、彩色混凝土、透水混凝土等新产品,形成具有竞争力的产品及体系,增强市场竞争力。

快速抢占市场份额。积极对接京津冀地区房建、市政、地铁轨道等建筑单位,以市场促发展,推进规模化生产,健全完善产销体系,提高市场占有率。深化与静海区政府的战略合作,扩大做实属地市场,深度参与静海区保障房、文体公共设施、子牙循环产业经济开发区、大邱庄工业园、静海区驻地棚户区改造、村镇开发建设等装配式建筑项目,促进装配式建筑生产与房建施工的共促互进格局。


专栏5装配式建筑产业提升工程

重点引进上下游配套产业形成涵盖设计、生产、检测、运输、配送、交易、金融服务的装配式建筑全产业链;

循序渐进发展特色工业化结构体系和技术体系;

建立高端装配式建筑研发设计中心,标准建设装配式建筑构件集散地和物流交易中心;

重点推动装配式产品在中德生态城应用,推动静海区委党校示范工程实施;

实施高端装配式建筑全产业链条构建计划,引进一批高质量装配式产业项目,育成一批业务领域覆盖全面的重点企业;

实施产业产能倍增计划,稳步推进中艾捷建等项目的建设进度,加快中铁大桥局、中新一期等项目生产线全面启动。


第三节大力发展加工物流业、商贸休闲文化服务业


依托唐官屯镇四通八达和公铁联运的交通优势,抓住静沧廊协同发展的机遇,大力发展加工物流业、高端商贸服务业和休闲文化旅游业。

大力发展加工物流业。扩大唐官屯物流区集散功能,形成以能源运输仓储交易、装配式建筑生产交易和物流信息交易为特色的专业化现代物流园。应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提升运输、储存、加工、配送等物流环节组织和管理水平,实现与上下游企业、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互联互通。整合物流资源,创新现代物流发展模式,发展专业性物流、第三方物流、第四方物流,推进物流业务外包,促进制造业与物流业的有机融合与联动发展。

提升商贸商务服务业。依托镇区综合商业发展轴,对老京福路与南北街交汇处的公共设施进行整合,集中布置商业贸易、百货、超市、旅馆、银行、餐饮休闲等服务业,在老京福公路从镇区东侧横穿的起点地区形成集商贸、休闲、文化等功能于一体的地区性服务核心和镇级商务商贸服务中心,打造全镇对外窗口。

打好文化品质提升攻坚战。打造运河文化观光带。立足天津市南运河畔地理优势,坚持生态和文化并重,充分发挥南运河、马厂减河两个一级河道沿线承载的重大自然和人文价值。充分挖掘唐官屯古镇文化底蕴,加大对山西会馆遗址等历史文物遗存开发利用力度。扎实推进九宣闸文化公园建设,打造运河文化观光带,建成集休闲、娱乐、观光为一体农业生态旅游景点,推动本地文化走出去、推动文化交流互鉴,打造城林相映、田园千里的运河特色古镇,成为唐官屯文化传播新IP、网红打卡地。


专栏6 运河文化观光带重点工程

提升九宣闸文化公园。深入挖掘九宣闸水利枢纽功能和李鸿章亲笔书写的石碑历史文化内涵,更新完善公园现有设施进行,新增凉亭、绿荫小路、垂钓等点位,增加园林树种数量、提高树种品质,丰富唐官屯百姓文化生活场景。

亮化后小屯十里杏花长堤。升级十里杏花堤,引进种植杏树新品种,治理沿堤路况、坑塘,打造采摘、休闲、娱乐等多种功能的承载地形成十里杏花堤九宣闸文化烧窑盆千年古树等一系列特色文旅品牌。


第四节提升园区发展能级


加快升级进位。牢牢把握住发展窗口期,集聚部级、市级、区级要素资源,提高资源统筹利用水平,推进园区向产业价值链高端迈进。稳步推进中铁建大桥局、中艾捷建、伟力凯恩等在建项目建设进度,促进中冶建工、慕尼黑电梯、格力二期等一批项目投产见效;推进鲁辛庄工业区符合条件的地块新上项目、扩大投资。按照两基地建设要求,充分发挥京津冀周边交通条件最优的物流集散镇和雄滨发展走廊上的交通条件+物流基础最优镇的特色优势,加快推进铁路货场及周边地块建设。

创新合作模式。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企业参与的原则,通过公开招标方式引入社会投资人,共同出资成立项目公司。将项目公司作为项目开发建设主体,负责园区拓展区投资、开发、建设、运营工作,推动社会化资本运营,实现项目市场化运作。

完善配套设施。实施产业配套设施建设升级计划,完善园区基础配套设施建设,起步区、拓展区实现七通一平。积极推动以5G为代表的新基建在园区加快布局。实施园区现代化治理水平提升计划,构建园内企业的交流与合作平台,建立起数字化、信息化的智能指挥中心,全面推广以装建云平台为载体的信息化互联网平台,创建园区品牌。

抢抓招商窗口期。全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力争每月开展政企银企对接会和各类招商活动1场以上,打造营造环境、服务企业的“高地”。明确产业招商地图,推进功能平台建设与产业提升工程,延伸对接优势产业链条,重点发展装配式建筑产业及上下游项目、物流产业项目和高端服务业项目,提高园区招商质量。创新招商方法,拓宽招商渠道,搭建多层次多领域务实合作平台,吸引更多优质项目入驻唐官屯加工物流区,努力使园区成为承接产业转移地集聚地、稳岗就业的大舞台和财政收入的压舱石。


专栏7 园区合作项目建设工程

以政府主导、市场运作、企业参与为合作原则,与中铁建大桥局合作完成园区拓展区开发建设。按照建设一片、成熟一片、出让一片、收益一片模式,科学安排建设时序,滚动开发。

项目一期整理铁路南侧区域土地,面积约3280亩,规划建设期为2021-2022年;

项目二期,整理二经路东侧、铁路线以北区域土地,面积约1720亩规划建设期为20232024年;

项目三期整理剩余两个村庄和现状企业地块,面积约1000亩,规划建设期为20252026年。


促进产城融合发展。统筹镇区改造和园区发展,以装配式建筑业和加工物流业为产业基点,结合全镇规划调整和唐官屯物流特色小镇建设,强化产业配套和生活服务功能,以产兴城、以城促产,构筑产业为先导、城镇体系为支撑的产城融合发展新格局。重点发展服务镇区,促成产城融合的服务业项目招商建设。加快完善生活设施配套,推进蓝领公寓建设。


第四章坚持创新引领,构建高质量现代村镇体系


立足天津市南运河畔地理优势,加强创新引领、规划引导,坚持以产兴城、以城促产、产城融合,推动高标准规划、高水平建设、高效能管理,完善功能布局,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基础设施保障能力和功能层级,增强城乡区域发展协调性,建设和谐宜居、富有活力、功能完善的现代化中心镇。


第一节构建城乡融合发展空间格局


提高城乡规划水平。充分发挥规划引领作用,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水准建设、高标准管理,高标准编制全镇战略发展规划、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积极推动园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确保各级规划有机衔接指向一致,空间配置相互协调。统筹谋划区域空间和产业布局,推动城镇、农业、生态空间与生态保护红线、永久性基本农田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规划衔接,实现一个规划、一张蓝图干到底。加强土地空间统一规划和管制,严格划定城乡建设用地扩展边界,合理调配土地资源。

优化城镇空间布局。按照两基地建设要求和一极两河三片123空间发展格局,打造东部产城融合片区、西部都市休闲片区和镇域商务服务片区,主动融入京津冀城市群发展,提升城镇规模和影响力,逐步启动镇区改造,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大运河开发保护工作,将镇区周边村庄进行改造集中,建成配套完善、环境优美、交通便利的天津南部新城镇。增强园区载体功能,加大园区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力度,搭建优质产业载体和服务平台,突出特色、强化设施、拓展腹地、联动周边。支持有条件、有意愿的村庄迁入镇区并居,增加镇区的人气商气朝气,实现土地使用效率提高和群众居住环境改善双赢进一步理清镇区闲置用地、低效利用土地,加大闲置厂房腾退和落后企业的清退力度,解决集中居住区和撤并工业区居产不分问题。

打造特色中心城镇。加强乡村建设规划,坚持多规合一、城乡融合的发展理念,推动城镇发展与特色产业相结合、与服务“三农”相结合,实现产城融合发展。依托商贸流通、运河文化、都市型农业等资源禀赋特点,科学安排乡村布局、资源利用、设施配置和村庄整治,推动村庄规划管理全覆盖,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城镇建成区人口密度和能源利用效率。稳步提升城镇人口素质和居民生活质量,打造成天津市南部特色中心镇,辐射带动周边乡村。


专栏8 美丽乡村建设重点工程

2021年完成4个美丽村庄示范村建设(赵官屯、靳官屯、良辛庄、大郝庄);

2022年完成10个美丽村庄示范村建设(一街、二街、三街、四街、赵官屯、靳官屯、良辛庄、大郝庄、大张屯、长张屯);

202543个村街美丽村庄示范村建设全部完成。


做优做美新农村。做好村庄规划,完成37个村的村庄规划,打造各具特点、民生幸福、别致多样、留得住乡愁的美丽乡村。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实现发展成果城乡居民共享。


第二节提升城乡综合载体功能


加强交通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做好四好公路建设,加强全镇路网建设水平,疏通园区、镇区的交通联系,增强镇区道路与外围主干道路的联通,控制镇区过境货车等大型车辆的频次,提升交通承载能力。健全农村道路养护机制,完善农村公路养护体制,爱路护路的乡规民约、村规民约制定率达到100%。加快构建乡村物流基础设施骨干网络,健全村邮站和村快递配送公共服务中心等末端设施,健全农村客运和物流服务体系。

夯实信息化基础。推动光纤到村入户工程,实现光纤网络到用户的全覆盖,推进5G、物联网、工业互联网、卫星互联网为代表的通信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下一代广播电视网络建设,实现广播电视网络双向化升级改造,搭建民生服务平台、农村互动电视平台以及社区管理服务平台,更好地满足农村群众网络文化需求。实施农产品网络销售全覆盖和信息进村入户工程,推动生产智能化和资源节约化发展。


专栏9 城乡综合载体提升工程

推动光纤到村入户工程,实现光纤网络到用户的全覆盖;

实现广播电视网络双向化升级改造,搭建民生服务平台、农村互动电视平台以及社区管理服务平台;

实施农产品网络销售全覆盖和信息进村入户工程。


第三节提高城镇现代化管理水平


创建优美城镇市貌。逐步对镇区静青线两侧街景立面进行综合治理和改造提升,加大主要街道综合整修和灯光设置,优化景观建设、规范户外广告,改造提升街道街景立面。推行机械化清扫和水洗道路作业,推进环卫作业市场化运作、公司化管理、社会化服务。持续推进全域清洁化,推动村庄保洁网格化管理,建立日常巡查检查制度,提高环境管理精细化水平。完成卫生城镇创建工作。

提高城镇精细化管理水平。优化城镇管理信息系统,提高网格化管理水平。加强综合执法,强化细节意识,落实属地管理,明确责任主体。完善镇村二级监管机制,推动城镇管理向基层延伸。加强管理精细化,加快推进公共服务城中心村延伸覆盖,推进公共服务重心下移。推进城镇公共信息平台等电子政务重点项目建设。


第五章坚持低碳引导,构建高质量生态文明体系


以绿色低碳引导发展,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围绕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加快推动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持续改善生态环境,筑牢生态安全屏障,持续巩固蓝天、碧水、净土长效成果建设人民安居乐业、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幸福家园。


第一节构筑绿色发展方式


全面推行清洁生产积极推动践行碳达峰和碳中和战略,科学有效节能降耗,发展壮大绿色产业,鼓励支持诚天环境工程有限公司、仁众果瑞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做大做强环保技术开发、节能环保工程设计等产业,着力培育经济发展绿色新动能。加强环保监管力度,淘汰落后工艺设备,加快落后产能转型升级,深化园区围城治理工作效应。

积极倡导绿色生活。深入推进人居环境整治,进一步提高全镇生活垃圾分类覆盖范围开展绿色生活创建行动,大力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处理,完善乡村垃圾、柴草等收集、运输、再利用体系,做到循环、绿色、再利用。注重培育生态文化,倡导勤俭节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消费方式和生活习惯。

高质量发展可再生能源。加快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大力推动可再生能源高质量、市场化发展,积极引进渔光、屋顶、风力等光伏发电项目,为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提供有效的项目支撑。

推进各类资源高效循环利用。加快发展循环经济,推动产业园区绿色化循环化改造,实现能源梯级利用、水资源循环利用、废物交换利用。


第二节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深化大气污染防治。落实环保巡查机制,做好在建建筑工地、餐饮油烟等重点领域的日常监管,积极做好重污染天气应对工作。

加强水污染治理。加强河湖长制主体责任,做好一河一策方案编制,全面落实巡河任务,组织开展专项整治,推动管护机制,加强舆论监督,落实向群众汇报工作,积极参与区河湖长优秀河长、最美河湖创建活动,五年内力争创建农村示范河湖40条、榜样河长15名。

做好土壤治理。开展农田面源污染监测预警,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增加有机肥使用量。巩固发挥田长制,持之以恒推动违法用地整治工作。狠抓土地资源利用清查和乱占耕地建房问题整治,严厉打击违法建设,对新增违法用地坚决零容忍


第三节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


树立生态文明新形象。深入开展创卫工作,落实好镇区环境卫生网格化管理,建立创卫例会制度,努力打造净化、绿化、亮化、美化的唐官屯镇新形象。

提升自然生态空间承载力。严格生态底线管理,加强水系生态保护与修复,推动大运河综合整治,加大重点河湖生态缓冲带修复力度。聚焦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围绕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破解生态环境保护的突出问题,补齐环境管理薄弱环节。实施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决打击乱占耕地,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非粮化

完善生态保护体制机制。严明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制度,深入落实市区各项工作机制和管理规章制度,严格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和政府监管责任。完善生态环境治理总体责任落实机制,落实党委、政府和部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健全党政领导责任体系、企业主体责任体系、全民行动体系、市场信用体系等,建立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制度坚持留白、留绿、留璞,优化生态保护空间体系。推进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落实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制度,健全生态环境监测和评价制度。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完善市场化多元生态补偿机制。


第六章坚持质量为本,建设高质量民生保障体系


坚持共建共享,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全面提升教育能力,不断完善卫生健康体系,着力补齐民生短板,提升增加优质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有序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


第一节优先发展教育事业


全面增强教育能力。积极适应人口变化,科学布局学前教育,加强学前教育资源布局一体化,加快提升学前教育水平,积极推进镇中心幼儿园创建区级示范幼儿园,各村办园全面达标升级工作,学前入园率达100%。全面推进学前教育,推进3所民办园教学功能提升,加快7个幼儿园新改扩建设。加强民办幼儿园的办园管理,提高民办园教育水平,逐步解决幼儿有园上、上好园问题。鼓励学校、幼儿园进行公私合作、改制并股,引进名校名师资源。推进中学优质特色发展。抓好青少年品德教育,持续开展爱国三问主题教育,加强和改进学校体育美育教育,开展文明校园创建。完善家庭、学校、政府、社会相结合的思想道德教育体系,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开展校园周边环境综合整治、净化网络文化环境、网吧专项治理行动。

建立健全三级教科研组织网络。以深化教研综合改革为重心,以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为途径,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目的,完善教研科研制度,增强教研工作实效。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最大程度消除教师倦怠心理,培养广大教师爱岗敬业,扎实工作,开拓进取,积极主动的工作热情。加强基本功培训,提高教师业务素质,开展教师技能大赛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掀起教师大练兵的高潮。造就一支师德高尚、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专业化教师队伍。

努力提高办学条件。协调镇村两级资金全面推进学前教育资源建设、学校学位提升工程、水冲厕所改造工程,在基本均衡基础上补齐教育短板。进一步补齐义务教育短板,均衡配置教育资源,改善办学条件,全面推进办学条件标准化,实现镇域内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结合上级教学设备提升工程,顺利完成第三轮市级现代化达标。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提高教师微课和典型课例的录制,丰富教学资源库,全面提升课堂教学的信息化水平。


专栏10 教育水平提升工程

培养多学科学术教育带头人;

增强基本功培训,提高教师业务素质;

深入实施乡村幼儿师资培训工程;

实施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程;

建好用好管好乡村学校少年宫和快乐营地五爱教育阵地,广泛开展红领巾追梦行动新时代好少年学习宣传活动。


第二节大力发展卫生健康事业


提升基本医疗服务能力水平。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加强镇卫生院的软硬件设施建设,推进镇村卫生服务一体化改革试点。加强乡村医生管理,积极开展无证行医专项治理行动。鼓励医疗养老机构进行公私合作、改制并股,引进名院名医资源,成为教育医疗示范区。

构建更加完备的卫生健康体系。构建快速强大的新型农村基层卫生服务体系,提供优质便捷的医疗服务。强化常态化疫情防控物资储备和物资筹措机制,加大村街卫生室医护人员职业能力和应急处置能力培训。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提升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提高全体公民健康素养。加强科普宣传,让公众学习掌握传染病防疫的基本知识和理念,具备应对突发传染病的基本技能。

加快防、控、治联动体系建设。依托应急管理体系“网格化”管理机制,提高公众卫生健康监督管理机制。完善村街医疗诊所卫生监督体系,提升诊疗能力,有效连接防、控、治三环节,实现全链条的卫生健康保障力量。到2025年,全镇各企事业单位、村街达到组织机构健全有力、各类规章制度规范、群众参与态度积极、人民群众公共卫生意识和水平得到质的提升。


专栏11 医疗卫生能力提升工程

推动完善1个镇卫生院的软硬件设施建设;

构建新型农村基层卫生服务体系,推动35个村级卫生室的改造,实现卫生乡村一体化管理。


第三节繁荣发展文体事业


推动历史遗迹传承和保护。按照静海区打造一线、两翼、三古镇,讲述四个故事的文化旅游发展思路,全面挖掘唐官屯古镇文化底蕴,修缮泰山圣母庙等历史文物遗迹,以唐官屯文化、漕运文化为特色,打造运河特色镇,加大马辛庄遗址、鲁辛庄遗址、前石门遗址、曲庄子遗址、靳官屯遗址、程庄子村西遗址、刘下道遗址、玄帝庙遗址、程庄子城址、程家庄遗址、山西会馆遗址、唐官屯一街遗址等历史文物遗存开发利用,形成文化遗产发展战略,推动本地文化走出去,实现文明交流互鉴。

厚植乡风文明的靓丽底色。广泛开展电影进村活动,引导全镇43支文化队伍发挥文化带动作用,开展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不断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打造为广泛服务群众、宣传乡风文明的阵地。

提升公民文明素养。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建设成果,扩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信息服务平台功能,完善供需对接机制,推动工作长效常态。开展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活动,结合农村风俗传统、生活习俗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普及。建设农村思想文化阵地,开展形势政策宣传教育活动,加强对农村社会热点难点问题的应对解读,加大国家意识、法治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宣传教育力度,规范网络伦理、网络文明、网上公民道德建设。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营造崇德向善、孝老爱亲的浓厚氛围,并选树一批我镇的先进典型、模范人物,大力进行弘扬宣传,树立人人崇敬英雄、人人学习英雄的浓厚氛围。深入推进全域科普,大力提升农民科学素质,依托乡镇、村党群服务中心建设完善科普e站。利用微信公众号对科普内容进行推送,积极营造全民参与支持科普工作的良好网上氛围。

丰富乡村文化生活。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完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管理制度,提升和完善镇、村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硬件建设和管用水平。坚持服务基层、服务群众、服务社会,充分发挥文化职能,加大对村街公益岗人员的培训力度。继续扩大文化场馆及设施开放力度,进一步丰富村级文化活动场所功能设施,深入开展影视作品“线上”、“线下”服务,鼓励人民群众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体育活动,力争2025年底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参与率达到85%。健全志愿服务体系,充分发挥志愿服务者作用,提升志愿服务能力和水平。开展优秀项目展示交流活动,不断提升“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送基层活动”的服务质量和成效。


专栏12 文化提升工程

建立唐官屯镇文化活动影视平台,每月向群众免费推出优秀影视作品;

推动精品影视进村街活动,开展书香天津·读书日活动,开展送书、送戏、送综艺节目、送电影、送书画、送春联到村、进企业等活动。


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推进体育设施建设,加大体育事业的支持力度,对15个村街的健身器材进行更新,保证群众健身需求和健身安全,形成唐官屯镇健身特色。建立体育设施巡查长效机制,保证健身设施有人管、有人修、有人护。积极配合区委区政府组织相关体育赛事,配合体育局创建静海区武术之乡,宣传健康静海,营造全民健康新氛围。


第四节加大民生保障力度


扩大养老服务供给。推动村街日间照料服务中心规范运营,提升养老服务能力和水平。逐步建立和完善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养老服务体系,探索日间照料中心社会化运营,做好各养老机构安全管理工作。积极推进镇养老院社会化运营改革。

推动实现更高质量就业。继续做好返乡留乡农民工就近就地就业工作。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不断扩大返乡留乡农民工就业领域,扎实做好各项工作。进一步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加大投资创造就业空间,扩大企业招用规模,做好就业困难人员就业援助工作。落实就业困难人中认定办法,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通过市场渠道难以就业的,利用公益性岗位托底安置,对生活困难的失业人员及家庭,按规定及时纳入最低生活保障和临时救助等社会救助范围。

加强社会保险制度建设。全面实施全民参保计划,依法扩面征缴,实现法定人群全面覆盖。重点推动私营企业、中小企业、新建企业的各类就业人员参保,严格落实用工单位直接为派遣人员代扣代缴社会保险费的办法,保障被派遣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对自愿参保的人员,通过强化政策激励,推进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参保工作,引导群众积极参保、长期参保城乡居民参保率达到96%

完善社会救助体系。落实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政策,规范社会救助程序,深入推进精准救助,提高社会救助办理效率,保障困难群众生活。保障重点人群合法权益,优化妇女发展环境,促进妇女儿童全面健康发展,健全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救助体系,引导广大残疾人平等参与、主动融入、共建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加强退役军人日常管理、服务组织建设,及时发放退役军人抚恤金和慰问金,做好村级退役军人服务站管理工作,发挥好关爱退役军人协会的积极作用,维护退役军人群体稳定。持续开展走家入户送温暖,解忧暖心传党恩活动,加大农村危房改造力度着力提升群众生活品质

优化社会事业。完善殡葬基本服务,倡导文明殡葬、文明治丧、节地生态葬法,积极推动殡葬基本服务设施建设,积极推动镇公益性骨灰堂建设,切实保障“逝有所安”的殡葬需求,满足群众殡葬基本公共服务需求。完善村街红白理事会建设,紧密结合《天津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制定村规民约,助推全镇殡葬移风易俗和精神文明建设。充分发挥好清真寺管委会的工作职能,做好相关服务,建立和谐友善的民族关系。


专栏13 民生保障工程

完善社会救助项制度,实现网上申请,一站式服务;

开展关爱留守儿童、关爱特殊群体、关爱困难家庭活动;

实施志愿服务品牌提升工程,打造以学习宣传、文化健身、互帮互助、文明风尚为主体的4+N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品牌项目;

12个试点示范带动43个老年人日间照料服务中心全部实现规范化运营;

依托44个村居红白理事会,广泛倡导移风易俗文明治丧;

推动完成镇级骨灰堂建设,实现环保、惠民殡葬;

开展联合执法,依法打击不文明殡葬行为。



第七章坚持效率为先,构建新时代社会治理体系


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制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构建全民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不断提高治理效能,进一步彰显社会公平正义,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显著提升行政效率和公信力,明显提高社会治理特别是基层治理水平,不断健全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体制机制,发展安全保障更加有力,社会更加充满活力、安定和谐。


第一节完善现代社会治理体系


健全基层社会治理体系。规范化建章立制,为确保网格化管理顺利施行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及时发现并研究解决基层党组织建设、乡村治理和群众生产生活等问题。加强党组织对村级各类组织的集中统一领导,健全和完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机制。在全镇范围内全面开展人口信息摸底工作,建全网格,以详实的基础信息为网格化管理提供坚实基础。加强村级组织建设,注重源头培养、跟踪培养、针对性培养,弘扬新时代斗争精神、奋斗精神、担当精神,建立一套三农工作干部队伍培养、评价、选拔、任用和正向激励机制,提高村干部的政治素质和工作能力。

全面提高政府法治能力。将法治素养和法治能力作为衡量干部的重要指标,强化对政府工作人员的法治教育培训,全面提高政府工作人员法治思维和依法行政能力。严格执行行政规范性文件专家论证、合法性审查和社会公示等程序,落实行政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和清理机制,完善依法行政制度体系。全面推进政务公开,自觉接受党内监督、人大监督、监察监督、民主监督、司法监督,确保行政权力制约监督科学有效。严格执行行政执法公示制度,过程记录制度,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加强行政执法物资保障和人员培训,确保行政执法严格规范公正文明。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法治宣传教育活动,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为全镇居民提供优质法律服务。加强政府诚信建设,深化放管服改革,做好对市场主体事中、事后监管,促进市场公平竞争,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

抓实网格员队伍管理。深化“战区制、主官上、权下放”,更精更细更优服务人民群众,对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群众基础,筑牢首都政治护城河,尽好天津卫城之责具有重大意义。实行定人、定责、定岗责任制,夯实基础治理网底,做实做优基础网格,及时反映、解决人民群众各方面各层次利益诉求,打通基层治理“最后一米”。做好全镇“四失”、“五类”排查走访工作,切实做好社会弱势人群和重点关注人群等高危人群的关爱帮扶、服务保障和风险隐患前置防范工作,维护社会稳定。定期对专职、兼职网格员进行培训,系统性强化队伍。建立健全网格化管理服务工作例会制度、民情收集和公示制度,充分发挥“三级网格”作用,守好社会稳定后方阵地。


专栏14 现代社会治理体系建设工程

建立健全网格化管理服务工作例会制度;

着眼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健全网格员人员全配备、入户全覆盖、信息全采集、民情全掌握、问题全上报、微信全建立、力量全整合、奖惩全兑现、责任全压实服务管理的九全工作机制。


发挥社会组织作用。健全社会组织管理制度,形成政社分开、权责明确、依法自治的现代社会组织体制。支持行业协会商会类、科技类、公益慈善类、社区服务类社会组织发展。加快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脱钩,健全法人治理结构。加强综合监督和诚信建设,更好发挥自律、他律、互律作用。

增强社会自我调节功能。引导公众用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等道德规范修身律己,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和家庭责任,自觉遵守和维护社会秩序。加强行业规范、社会组织章程、村规民约、社区公约等社会规范建设,充分发挥社会规范在协调社会关系、约束社会行为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完善公众参与机制。依法保障居民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完善公众参与治理的制度化渠道。对关系公众切身利益的重大决策,以居民会议、议事协商、民主听证等形式,广泛征求公众意见建议。通过村务公开、居务公开、民主评议等途径,加强公众监督评估。

健全权益保障和矛盾化解机制。建立健全各村街矛调中心相关制度,加大宣传力度,使其真正成为群众表达诉求的窗口,做到及时掌握村情民意,化解矛盾,维护和谐稳定。做好信访案件调查回复工作,对于接收的信访案件认真开展调查,及时反馈并做好信访人工作,避免出现重复信访、信访积案等问题。做好重要时间节点稳控工作,不出现非法上访等问题。


第二节夯实安全发展基础


筑牢公共卫生管理屏障加强市场监管,坚决取缔和严厉打击非法野生动物市场和贸易,从源头上控制重大公共卫生风险。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健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加强农村基础防控能力建设,加强公共卫生队伍建设,健全防治结合、联防联控、群防群治工作机制。坚持疫情防控常态化要求,始终绷紧疫情防控之弦,持续强化疫情防控知识健康宣教,守护好人民群众生命健康,持续巩固静海区疫情防控零确诊战果。

加强安全生产监管。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开展安全生产大排查大整治行动,建立动态化安全监管机制、常态化隐患排查机制、全覆盖安全责任体系。坚持铁腕执法,加强各领域安全监管,强化危化品、建筑、交通等领域的专项治理。加强消防网格化防控体系建设。做好群众服务工作。积极利用12345为民服务热线等平台,解决群众最关心、最需解决的问题,让群众满意。做好宗教工作,加强民族团结,建立和谐友善的民族关系。

保障食品药品安全。严格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食品安全四个最严重要指示,将食品安全工作纳入村街年度考核、星级评定工作及政府跟踪督办内容。加强源头治理、综合治理、精准治理,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坚决守牢安全生产底线、食品安全防线。加强日常监管,对食品生产企业分类实施双随机检查、重点检查和专项检查,积极推动明厨亮灶工作实现100%全覆盖目标。提升快检抽检能力,提升基层协管员队伍监管能力水平。食品生产经营单位视频远程监控系统接入率占比达到70%以上,各环节食品安全监管数据实现90%接入区级大数据指挥中心,形成各类食品生产经营者的一户一档信用档案。增加食安科普阵地建设投入,加大制假售假打击力度,鼓励群众积极投诉和举报食药安全违法犯罪行为,努力形成人人参与,社会共治良好局面。


专栏15 食品安全保障工程

建立全链条监管模式;

建立覆盖机关、学校、村街的食品安全普法宣传站,向群众宣传食安科普知识;

推进食品、食用农产品追溯体系建设;

扩大对种养殖基地、农贸市场、超市、餐饮等环节抽检覆盖面,同时提高检测频次;

基于食安静海食品安全大数据监管平台,推进现代化信息技术在食品安全监管领域应用;

积极开展食品安全宣传周等主题宣传活动。


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树牢隐患就是事故、事故就要处理理念,以铁面、铁规、铁腕、铁心持续深化乡村交通、消防、公共卫生、食品药品安全等领域大排查大整治。坚持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坚持常态减灾与非常态救灾相统一,全面提高抵御气象、地震、火灾等灾害综合防范能力。加强镇、村灾害信息员队伍建设,完善预警发送系统。有效提高基层防汛预报预警水平,扩大监测预警范围。


第三节营造和谐有序社会环境


创新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完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体制机制,以信息化为支撑加快建设社会治安立体防控体系,建设基础综合服务管理平台。大力推进基础信息化、警务实战化、执法规范化、队伍正规化建设。构建群防群治、联防联治的社会治安防控网,加快推进网上综合防控体系建设。实施社会治安重点部位、重点领域、重点地区联动管控和排查整治。加强打击违法犯罪、禁毒、防范处理邪教等基础能力建设。

深化平安乡村建设。深入落实新时代枫桥经验和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双百行动,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强化条块对接,落实区、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排查化解稳控责任,调处化解群众矛盾纠纷,预防和减少因矛盾纠纷激化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和民转刑案件。


第八章坚持改革为要,建设高水平双向开放体系


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坚持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着力构建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开放合作新格局,以开放合作拓展发展空间,释放开放互动巨大潜能,在应对国际竞争中占得先机,在服务发展大局中主动担当,促进要素有序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市场深度融合,争做静海区改革开放的窗口和排头兵。


第一节提升重大改革系统集成效能


加快转变政府职能。降低制度交易成本,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续营造办事方便、法治良好、成本竞争力强、生态宜居的一流营商环境。提升政府服务效能,加快全面实现政府各部门数据互联互通、信息共享,破除信息壁垒,打通审批服务最后一公里

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加快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数据等要素市场发育,实现要素价格市场决定、流动自主有序、配置高效公平。积极落实市民营经济19静海16,稳步推进双万双服工作,畅通政企沟通渠道,为企业提供全程跟进、定制化服务、一站式服务。以政府高效率换取企业高效益,充分激发民营企业活力和创造力。

全面提高政府法治能力。坚持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工作,自觉接受监督,规范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提高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水平。落实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全面推进政务公开,依法保证群众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


第二节积极构筑对内开放新格局


深度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借助静沧廊(3+5)协同发展战略合作机遇,提升唐官屯镇在京津冀交通网络中的节点作用,主动参与京津冀职能分工体系,以技术为主线,以产业为关键,以保障房建设为重点,大力推动装配式建筑产业发展,打造以现代商贸物流和装配式建筑为特色产业的北京非首都功能第二承接战场。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对接合作,加快打通与河北省交接地区的断头路瓶颈路,积极构建快速、便捷、高效、安全、大容量、低成本的互联互通交通网络。做强服务配套功能,建强口子镇,打造吸引人才的集聚区和辐射河北周边县市的高水平生活区。

打造特色鲜明西南重镇。提升镇域经济发展能级,在更大范围集聚资源、拓展市场、外溢发展,努力建设创新能力卓越、产业层级高端、交通网络发达、辐射功能强大的天津西南重镇。鼓励农业合作社和农业企业跨区经营,规模化开发、系列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积极探索区域农产品绿色通道,加强农业科技开发、特色农业开发,以及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的合作,采用互联网+农业经营模式,构建跨区域农产品产销体系。深化人才交流合作,联合开展专业技能培训、创业就业培训和实用人才培养。

打造高水平对外开放高地。发挥唐官屯加工物流区作为天津市市级示范工业园区、天津市装配式建筑产业示范园、天津市西南部最大的物资集散地、天津南部最具发展潜力的物流园区基础和优势,带动装配式建筑全产业链发展。围绕循环经济、新能源和智能再制造等产业,有效驱动技术创新和产业集群成型,大力引进再制造和装配式建筑等产业项目,为构建京津冀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增添新动能。依托装配式建筑、被动式低能耗建筑、绿色建材、海绵城市建设、综合管廊等行业技术产品,形成全国装配式建筑产业聚集区。

构筑内外联动、协同发展格局。积极参与静海区和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市场竞争,围绕静海区装配式建筑空间布局,推动唐官屯加工物流区装配式混凝土预制构件产业基地、装配式建筑物流产业基地与高新产业园家装、厨卫、智能化建筑等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子牙经济技术开发区智能制造等高端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大邱庄工业园装配式建筑钢结构部品部件生产基地形成分工协作、联动发展、优势互补、深度融合的互利合作格局,将静海区装配式建筑产业打造成北方一流、天津领先的国家级装配式建筑产业园区。


第三节着力打造对外开放新平台


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发挥好国家级装配式建筑产业园的示范带动作用,引导企业树立品牌意识,推动企业走出去,开拓一带一路新兴国际市场。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企业通过并购、重组、战略合作等方式,开展国际化经营,努力提高开放度和便利度,不断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试点经验,为全区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作出新贡献。

提升引进来的能级和水平。把利用外资和转方式、调结构结合起来,更加注重引进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高素质人才,更加注重吸引跨国公司、国际组织和国内各类企业总部,提升利用外资质量和水平,促进内外资创新融合发展。

拓展走出去新空间。积极开展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把产品输出、产业输出与资本输出相结合,深度融入全球价值链,推动企业更好地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提升走出去的水平,提高境外投资的质量和效益。


第九章保障措施


第一节强化党建引领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广泛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形成推动发展的强大合力。坚持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不断从党的百年奋进征程中汲取精神动力,在全镇上下凝聚起奋斗十四五航新征程的唐官屯力量。强化党委和政府在规划实施中的主体责任,加强规划编制、实施和管理制度建设。统筹各类空间性规划,推进多规合一。倾力打造基层监督六个一工程,深化以案三促,坚决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清理规范各类检查评比、考核督导事项,科学推进各项任务落实落地。

守好基层党建红色阵地。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建强红色阵地,提升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充分发挥农村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更好地强信心、聚民心、暖人心、筑同心。结合学党史、铭党纪、办实事、见事功我为群众办实事等活动,全面落实发展党员纪实制度,推行唐官屯镇党员积分制管理办法,规范发展党员程序,加强对村两委的培训,充实村街后备力量把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落实到政策制定、工作部署、财力投放、干部配备等各方面,释放基层组织新活力,让基层干部把精力集中到干事创业、为民造福上来。


第二节注重工作创新


守好经济发展主阵地。牢牢保持住得来不易的发展势头,以加工物流园区为主战场,紧紧抓住基地一枢纽一水乡产业发展格局,围绕装配式建筑产业发展这条主线,创新谋划镇域规划、产业发展、招商引资等重大事项,保证全镇经济社会始终沿着高质量发展的方向向前推进

发挥群众和基层首创精神。凝聚各方力量和智慧,鼓励先行先试、开拓创新,充分调动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规划设计、发展载体、人才支撑、政策保障和服务管理等方面加强创新,突出重点、分类有序推进。发挥各类服务机构作用,完善产业监测体系,研究开展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情况统计。立足各村实际,探索创新多元模式,以生动实践推动规划深入实施。


第三节加强宣传监督


搭建社会参与平台,构建政府、市场、社会协同推进的参与机制,引导各类资源要素集聚。落实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全面推进政务公开,依法保证群众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加强舆论宣传引导,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和各类宣传阵地,努力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弘扬企业家精神和工匠精神,倡导诚信守法,营造崇尚创新、鼓励创业的良好环境。


第四节完善评估机制


坚持科学统筹,建立十四五规划实施监测评价指标体系,加强规划实施动态监测。健全考核评价和奖惩机制,把规划实施成效纳入镇、村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年度绩效考评。加强各村统计工作和数据开发应用,确保相关数据真实准确。建立督促检查机制和规划实施第三方评价评估机制。加强审计机关对规划实施的审计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