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静海区人民政府 2019年12月3日星期二

无障碍 简体| 繁体

静海区政府  >  政务公开  >  政策文件  >  静海区政策文件  >  区政府
名    称 :
天津市静海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天津市静海区商务发展“十四五”规划等5个专项规划的通知(1.商务篇)
索   引  号 :
11120223000200715W/2022-00128
发 布 机 构 :
天津市静海区人民政府
发 文 字 号 :
津静海政发〔2022〕17号
主    题 :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经济运行
成 文 日 期 :
发 文 日 期 :
有   效  性 :
有效

天津市静海区人民政府关于

印发天津市静海区商务发展十四五规划

5个专项规划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各委、办、局,各直属单位:

经区人民政府同意,现将《天津市静海区商务发展十四五规划》、《天津市静海区林海循环经济示范区十四五规划》、《天津子牙经济技术开发区循环经济产业园区第十四个五年发展规划(20212025年)》、《天津市静海区大邱庄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天津市静海区妇女和儿童发展“十四五”规划》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天津市静海区人民政府

2022519




天津市静海区商务发展十四五规划


序言


十四五时期是静海全面建成高质量小康社会基础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是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时期。《中共天津市静海委关于制定静海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了未来静海发展的总体目标、功能定位、发展路径和战略举措,为全区商务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为了更好地发挥商务经济有效促进和支持作用,依据《中共天津市委关于制定天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天津市商务发展十四五规划》,以及区委十四五规划《建议》和静海区十四五规划《纲要》编制本规划。本规划作为静海区十四五规划体系中重要专项规划,是指导未来五年全区商务发展的重要遵循。


第一章立足新发展阶段,乘势推进商务经济高质量发展


十四五时期(20212025年)是静海区全面建成高质量小康社会基础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是推动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时期。加快建立形成与天津作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相适应的商务经济体系,既是助力五个现代化天津建设的静海之为,也是落实六个静海战略目标的重要举措。为此,商务工作必须适应新形势,开拓新思路,厚植新优势,做出新贡献。


第一节发展基础


十三五期间,静海商务工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天津工作提出的三个着力重要要求,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提高商务经济发展质量为目的,扎实推进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谋发展等各项工作,总体呈现规模效益同步增长、结构质量同步优化、平台业态同步发展的良好局面,成为拉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一、商务发展提质增效,规模总量逐步壮大

一是商业规模持续增长,居民消费稳步提高。十三五期间,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完成483亿元,年均增长4%2020年,全区批发零售企业销售总额完成2252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96.43亿元,增加值分别达到52.9亿元和4.05亿元,十三五期间平均增长0.2%1.4%。在商业发展拉动下,居民消费水平稳步提高,2020年人均消费支出达到20007元,较十二五末年均增长2.5%

二是外贸出口转型升级,市场活力更加凸显。十三五时期,全区累计完成外贸出口585亿元,十二五时期增长55.5%,增速续领跑全市。静海五金制品出口基地成为天津市唯一国家级五金制品外贸转型升级基地,累计完成外贸出口443.4亿元,十二五时期增长54.5%,占全区出口比重75.8%高新产业园被认定为中国自行车电动车之都,获批为国家级自行车外贸转型升级基地静海分基地,累计完成自行车及其制品出口额59.6亿元,十二五时期增长112%一带一路市场开发成效显著,对沿线国家和地区累计完成出口额266.5亿元,十二五时期增长79.9%全区新增外贸进出口权企业511家,总数突破2000家,十二五时期增长26%。品牌化经营加快推进,天津市国际自主知名品牌企业从无到有达到8家,占全市总数的13%。经过五年努力,全区外贸出口总量稳居五个涉农区第二,增速始终保持全市前列,对区域经济支持作用明显增强

三是利用外资持续扩大,引资领域不断拓展。五年累计实际利用外资3.4亿美元,超额完成市下达年度目标任务;累计新批外资项目27家,增资项目31家次,实现外资到位65家次。其中,丰树物流项目2020年初正式开工,投资2000余万美元;台玻公司一次性增资2500万美元,鲜一瑞科、鑫山家具、中南再生等企业均增资到位500万美元以上。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服务效能明显提高,有效提振了外商投资信心,促进了更高水平利用外资的有效增长。

二、商务布局显著优化,载体平台加快建设

一是商业规划大幅提升,总体布局基本形成。十三五时期坚持以提升规划水平优化商业布局,以优化发展布局推动产业转型,总体形成以中心城区为核心、中日(天津)健康产业发展合作示范区大健康产业为特色、国际商贸物流园和唐官屯加工物流区为支撑的一核集聚、一心辐射、两园拓展的对外辐射商业布局,为十四五时期商业发展提供了基本遵循。

二是商业设施加快建设,业态形式日趋丰富。大型商业综合体、购物中心、连锁超市、农贸市场、社区便利店等设施规模持续增长,其中平湖国际进口商品城、红星美凯龙家居广场等大型商场、购物中心、连锁超市、餐饮店等设施超过20多个。在信息技术加速应用和消费升级推动下,电子商务新业态、新模式稳步发展,建成金仓互联网、多兴庄园、运友物流、中物网、俺的农场等一批大型电子商务平台。覆盖城乡的便民商业网络基本形成,日用消费品连锁店、农资连锁店、村级连锁便利店实现了乡镇全覆盖,农村消费环境明显改善,居民生活品质不断提升。

三是产业平台有力搭建,对外合作稳步扩大。着眼于构建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新格局,成功搭建中日(天津)健康产业发展合作示范区、中德天津大邱庄生态城、子牙循环经济产业园3大对外产业合作平台,构建形成双向开放、集成发力的对外开放新格局。海吉星国家质检总局认定为全国首家京津冀检验检疫试验区,进一步完善提升了我区口岸功能。加大与日、英、德等国在大健康、新能源、先进制造、农业等领域技术交流与产业合作,极大拓展了对外引资和合作领域,提高了利用外资规模与水平。

三、商务结构加快调整,产业特色更加突出

产业结构明显优化,发展水平持续提升。十三五时期在加快推进传统商业体系逐步完善基础上商业特色优势不断增强。以中日(天津)健康产业发展合作示范区为主导,融合养老、健康、体育等特色商业体系加快建设,产业规模加速集聚;国际商贸物流园立足生活性商贸物流,形成以海吉星现代农产品物流中心、利达粮油等一批重点现代物流项目为中心的现代物流集聚区;唐官屯加工物流立足发展生产性物流,形成以中化国际、三和众诚、唐昊交易中心为主导的成品油仓储配送中心和以格力电器仓储等为代表的生产资料物流中心;东方商业街等一批特色商业街不断完善。现代商贸和物流业的发展与区位交通优势形成叠加效应,有效提升了商务经济的发展等级。十三五期间,以商贸、物流为主导的新型商务经济发展格局加速形成,对区域发展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为推动全区经济转型发展起到积极拉动作用。


第二节发展环境


十四五时期,静海发展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将发生复杂而深刻变化,势必对商务经济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必须审时度势、扬长避短,在危机中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确保我区商务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一、面临的困难挑战

从国际看,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进入加速演进期,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国际贸易格局深度调整,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单边主义、保护主义继续蔓延,国际贸易规则博弈激烈;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广泛深远,商务活动、航运物流受到限制,对全球供应链、产业链造成严重冲击,使经济发展的不稳定不确定性明显增加。

从国内看,我国经济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经济运行中的结构性、深层次问题逐步显现,国内有效需求不足、实体经济困难较多,国内经济下行压力有所加大,对外进出口会产生一定压力。在天津对外贸易稳规模、提质量、转动力工作中,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结构性矛盾和瓶颈制约问题。

从静海看,城乡商业设施发展不平衡中心城区部分大型商业设施供给过剩,甚至出现闲置而社区商业、重点产业园区商业和便民配套设施严重不足,服务功能相对单一,无法满足居民日常消费需求。农村商业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商业网点少,快递物流覆盖率低,不同乡镇之间商业布局不均衡。受静海区人口规模相对较少、地处天津市近郊区、面临京津两大城市虹吸效应等多重因素影响,新型商业发展动力不足,知名新型商业业态进驻较少,体验式消费、智能消费发展缓慢,商业整体层次偏低。商业发展要素供给不足面临土地、资金、人才等要素的严重制约,突出表现在:商贸物流存量用地减少与新增用地不足同时存在,商业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难以破解,高素质商业人才引进困难、留住更难,成为制约商业发展的主要瓶颈。对外经支撑能力不足我区外贸出口主要集中在钢材、自行车、服装等劳动密集型产业,产品相对低端,缺少核心技术和知名品牌,尚未形成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竞争力的发展优势。进口增长压力持续加大受中美经贸摩擦、第七类禁止进口等因素影响,传统优势商品进口降幅加大,尽管水海产品、水果、乳品等一般消费品进口增加,但由于基数较小尚未对全区进口形成支撑作用,导致进口结构性回调趋势明显。主动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成效不够突出承接非首都功能项目偏少,与周边市县产业联动机制尚未建立形成,特别是缺乏多层次、大容量、高效率的轨道交通系统,导致商务服务产业对接和承接相对迟缓。

二、面临的发展机遇

首先,十四五时期,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关键时期,特别是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有利于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消费转型升级。十四五时期,天津加快推进一基地三区建设,加快实施制造业立市发展战略,全力打造国内大循环的重要节点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支点,初步建成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区域贸易中心城市,推动形成滨城、津城双城发展格局,有利于增强城市吸引力、凝聚力,提升城市辐射带动作用,有利于静海顺应发展大势和城市功能定位,提高服务业发展层次和水平。只要我们充分发挥自身独特优势,深度发掘居民消费潜力,就能够在主动融入和服务中实现共赢。

其次,实行更高水平对外开放,有利于静海加快建形成外向型经济增长新机制。十四五期间,我国对外开放深度和广度会持续扩大。静海地处沿海开放前沿,又置身于京津冀协同发展整体布局之中,具有实施双向开放的先发优势,充分发挥现有外资、外贸、外经等产业基础优势,抓住天津自贸区扩容的有力机遇,推动子牙经开区申报建立综合保税区,开发培养跨境电子商务、保税维修、外资综合等功能,深度融入国际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打造静海对外开放新高地。做大做强中日天津健康产业发展合作示范区等3大载体平台,着力提升产业集聚功能,加大对日、德、意等国家的产业交流与合作,集中引进一些高水平的利用外资项目和产业合作项目,使其成为新时代推动静海双向开放的新引擎,有利于静海进一步提升利用外资的规模和水平。

再次,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有利于进一步集聚优势资源、提升整体发展水平十四五时期,京津冀协同发展将进入深度对接、全面承接阶段,静海依托自身区位、交通、产业和载体优势,对接雄安新区巨大的市场需求,着力抓好产业承接、服务供给和生活配套,区域消费市场辐射范围有望放大至整个京津冀消费圈同时,未来雄安新区开发建设以及高端人口、新兴产业和创新要素的加速集聚,也会对静海农副产品、中高端消费品市场产生大的拉动作用充分发挥农产品和进口商品集散地的保供优势,有利于提升商业对外辐射能力和竞争力。依托静海作为国家五金制品出口基地自行车之都等载体优势,以扩大消费为战略基点,加强与长三角、粤港澳等先进地区的产业对接、项目衔接和良性互动,全面提升静海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的嵌入度、贡献度,可有效提升静海整体发展势能,实现区域经济更高质量、更有效率的发展。

综上所述,十四五时期静海商务发展仍处于大有可为的战略机遇期,关键是要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推进更高起点的深化改革、更高层次的协同发展和更高水平的扩大开放,不断激发市场活力、增强内生动力,为实现静海转型发展探索新路径、做出新贡献


第二章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商务经济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第一节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区政府的决策部署,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锚六个静海奋斗目标,聚焦四区功能定位,坚持以推动商务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全面构建对外开放新格局为导向,以改革创新、结构调整、动能转换为路径,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着力构建与现代化大都市相适应的商务经济新体系,加快形成宽领域、多层次、全方位的开放型经济增长新机制,为推动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展现新作为,做出新贡献。


第二节基本原则


一、坚持统筹规划,协调发展。按照静海区城市总体规划,综合考虑人口规模、城市空间、生态保护、土地利用、人文环境等因素,合理布局商业设施和网点,促进商业与人口、空间、环境等协调发展。

二、坚持以人为本,便民利民。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顺应居民消费升级趋势,改善商业设施硬件条件,补充农村商业设施短板,突出商业设施和网点的便利性、实用性,不断提升居民生活品质。

三、坚持创新驱动,联动融合。坚持创新发展理念,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推动商务管理、技术、业态、模式创新。促进商务经济与服务业不同领域间的深度融合。

四、坚持区域协调,开放合作。统筹全区商务经济发展布局,积极参与区域分工协作,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着力推进多层次的区域和国际合作,培育商务经济发展新优势,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五、坚持循环低碳,绿色发展。认真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植绿色理念,全力打造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商务产业链,促进商务经济集聚集约发展,不断提高绿色发展水平。


第三节积极推进商业发展定位调整


加强商业统筹规划不断优化发展布局,全力打造中国北方电商物流基地、服务京津冀的生活保障基地和京津冀商旅康文体融合消费示范区。

——中国北方电商物流基地

依托海吉星农产品物流园国检试验区优势,加快进出口农产品国际贸易中心建设,打造蔬菜一级批发交易中心、国产和进口水果交易中心、冰鲜水产及海产品体验消费中心、农副产品一站式采购中心、进口食品交易集散中心、城市集配中心等六大中心,发展高端进口消费、跨境电商、高品质农产品及食品产业、冷链物流与供应链金融等业务。依托我区优势产业,培育壮大金仓、多兴庄园等电子商务企业培育壮大一批行业电子商务平台;鼓励中小微零售、批发商企业积极应用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实现线上线下一体化发展;深入挖掘和释放网红经济发展潜力,打造直播带货集聚区,建设服务京津冀居民消费升级的电商物流分拨中心,形成辐射三北、通达全国、面向国际的北方具有影响力的电商物流基地。

——服务京津冀的生活保障基地

以满足京津冀居民高质量生活需求为目标,加快推动海吉星国际农产品物流园建设,以此为龙头,有效链接当地农业特色园区、农村社会化服务组织和种养大户,推动农业接二连三,构建形成集种植、加工、分拣、交易、物流等为一体的农产品全产业链发展,动本地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壮大,助力静海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完善提升海吉星进口农产品快速通关绿色通道打造保税展示交易区,提高物流配送效率,到2025年海吉星农产品批发市场蔬菜日交易量1.5万吨、年交易额达到150亿元,打造京津冀和雄安新区的菜篮子米袋子

——京津冀商旅康文体融合消费示范区

积极探索商业、旅游、健康、文化、体育等一体化发展新模式、新机制,为文化、旅游、康养、体育等业态完善配套商业服务设施,提升对京津冀地区消费者的吸引力,促进服务消费增长,形成京津冀地区商旅文体融合消费的典范。


第四节发展目标


——内贸流通提质增效。商品和服务供给结构进一步优化,消费市场更加繁荣活跃,便民商业服务体系更加丰富完善,市场秩序更加有序规范行业发展更加集约化、数字化、标准化,全区消费市场规模显著增长,商业经济实力显著增强。预计到2025年底,批发零售企业销售总额达到3624.8亿元,年均增长9.9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60.5亿元,年均增长10.7%

——对外贸易稳中提质。贸易主体持续壮大,贸易结构进一步优化,出口产品技术含量附加值稳步提升,外贸出口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更加丰富。以技术、标准、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竞争新优势更加突出。预计到2025年底,实现累计外贸进出口额1030.6亿元,年均增速6%

——利用外资稳中扩大。利用外资规模总体稳定,领域持续扩大,结构持续优化,引进开发一批具有龙头带动作用的外资大项目、好项目,综合效益和支撑能力稳步提升,以高技术产业、高品质服务供给、高能级投资主体为特征的利用外资格局更加明显。预计到2025年底,实现累计利用外资3.07亿美元,年均增长20.7%

——对外投资稳定发展。对外投资的行业布局、市场布局进一步完善,对外投资合作方式更加多元,走出去对国内产业转型升级的带动力不断增强。

——十四五商务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发展结构不断优化,质量效益明显提升,培育形成中国北方消费物流基地、服务京津冀的生活保障基地、京津冀商旅康文体融合消费示范区。

展望二〇三五年,商务领域基本建成现代化商务经济体系。以强大内贸市场助力国内大循环;“两基地一示范区”辐射京津冀、服务雄安新区的能力显著提升;高品质消费环境和商业生态环境全面形成;城乡居民商业服务便利化、均等化水平明显提升。以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增强外贸竞争新优势;加力发展外贸新业态、新模式;对外开放水平、外经贸综合效益、国际品牌影响力、研发创新能力明显提升;产业链的整合效应、集聚效应、竞合效应、协同效应得到充分发挥;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明显增强;全面形成对外开放新格局。

十四五商务经济指标预计情况

序号

指标

单位

十四五预期目标


十四五预计情况

2021年预计

2022年预计

2023年预计

2024年预计

2025年预计

五年

累计

1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亿元

2025160.5亿元年均增长10.7%

完成

数额

100.3

110.3

123.5

139.6

160.5

634.2

增速

4.0%

10.0%

12.0%

13.0%

15.0%


2

批发零售企业销售总额

亿元

20253624.8亿元年均增长10%

完成

数额

2410.0

2626.9

2889.6

3236.4

3624.8

14787.7

增速

7.0%

9.0%

10.0%

12.0%

12.0%


3

实际利用外资累计

万美元

五年累计完成3.65亿美元,年均增长37.3%

完成

数额

3900

5000

6500

8775

12285

36460

增速

15.5%

28.2%

30%

35%

40%


4

外贸进出口额

亿元

五年累计1096.5亿元,年均增长9.4%

完成

数额

181.1

192.8

212.1

237.5

273

1096.5

增速

4.0%

6.5%

10%

12%

15%



第三章优化商业发展模式,建设具有较强辐射力的内贸市场


第一节建立健全商贸流通体系


坚持以激发静海活力、繁荣商贸市场、完善便民服务体系和增强集聚辐射功能为主要任务,全力打造四级商业中心,构建以消费者为中心、以业态融合发展为特征、具有浓厚商业氛围的多层次、多功能商业体系。

一、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静海功能区

推动万达商业广场快速建设运营;推动奥特莱斯转型升级,打造体育健康全品牌消费中心;盘活义乌商贸城闲置商业载体;推动海吉星进口农产品保税展示交易区;推动子牙经开区进口再生金属保税展示交易区,实现买全球、卖全球,不断提升商贸水平,打造特色鲜明的国际消费中心城市静海功能区。

二、构建形成两核两带多点的商业空间布局

两核即静海主城区商业核心和团泊商业核心。静海主城区商业中心是城市商业形象的代表和城市发展的窗口,主要服务城区和周边乡镇人口,汇集高端商业设施、休闲设施和商务设施,以提供高级化、专门化、多样化、特色化的商品和服务为重点,加快万达商业综合体建设,培育红星美凯龙新型消费业态,不断满足广大消费者进口消费、品质消费、体验消费、服务消费等不断升级的消费需求。团泊商业中心主要服务天津市区及周边地区旅游、养老等人口,依托中日(天津)健康产业发展合作示范区、团泊镇温泉、国际青少年交流中心等文化旅游资源,合健康、旅游、康养、保健、体育等产业发展,大力发展旅游休闲、旅游购物、康复疗养、营养配餐等服务产业积极导入主动健康和智慧医疗理念,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体系,培育一批以在线医疗、精准医疗、医疗健康为主体的健康服务新业态。

两带即南北向运河商贸发展带和东西向雄滨商贸发展带。运河商贸发展带包括独流镇、静海新城、双塘镇、陈官屯镇、唐官屯镇,支撑起城镇商贸发展的空间构架。在加强运河生态保护修复、严守生态红线的前提下,依托已形成的沿运河城镇空间形态、生产方式、生活风俗等,挖掘运河文化、古镇、古街文化,促进商旅文融合发展,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运河文化商贸带。雄滨商贸发展带串联团泊旅游组团、大邱庄工业、双塘工业园、陈官屯镇、子牙循环经济产业区,大力发展与先进制造业相衔接的现代服务业和与园区生活相配套的商务服务业,使之成为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和服务支持雄安新区的商贸发展带。

多点即四级商业中心节点。全面构建区域级商业中心、区级商业中心、乡镇级商业中心和若干社区商业中心组成的四级商业中心体系。同时,以传承静海文化、提升城市整体风貌为重点,大力发展商圈经济,整合提升商务服务能级,加快商圈功能优化、业态调整和形态改造,引导商圈适度均衡布局、突出特色和错位发展,实现静海城乡商贸一体化发展。

商业中心体系规划配置表

层级

功能定位

商圈范围

服务对象

商务

商业

用地

面积

(公顷)

商业设施

面积

(万平方米)

综合购物、文化娱乐、休闲,在全市或区域内有一定影响力,有特色、对消费人群有一定的吸引作用

接近或超过100万人设置

本地及外来消费者,覆盖全区并辐射周边较大范围

150

80

综合购物、休闲娱乐,提供较高品质且针对周边人群的综合消费休闲体验中心

服务人口1030万人左右

服务一定规划地区内的人口

100

40

综合餐饮、购物、休闲娱乐,满足区域人群休闲娱乐

服务人口515万人左右

服务片区人口

80

15

满足日常生活消费的综合需求,组合超市、餐饮、修理、蔬菜零售等生活性服务内容

大型社区商业中心服务人口58万人;中型社区商业中心服务人口13万人;小型社区商业中心服务0.51万人

服务一个或多个社区

3

1.5

二、加快建设货畅其流、覆盖广泛的物流集聚区

围绕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着力提升静海国际商贸物流园、唐官屯加工物流功能。优化物流发展空间布局,提升我区供应链安全性、可靠性,打造覆盖广泛、创新赋能的现代物流体系。

着力提升静海国际商贸物流园功能加快推进丰树物流、丰树中央大厨房、智慧仓储物流基地、海吉星智能供应链中心、鲲宝物流、红星美凯龙等项目建设,提升静海国际商贸物流园区域性配送服务功能,完善冷链物流、中央厨房、展示交易、结算中心、酒店住宿等配套设施,推广生产基地+中央厨房+餐饮门店生产基地+加工企业+商超销售等产销模式,打造区域国际化冷链物流基地,形成京津冀1小时鲜活农产品冷链物流圈。发挥京津冀(天津)检验检疫试验区功能和海吉星通用型保税仓的报关通关功能,加强与有关国家和地区多领域务实合作,在更高层次、更宽领域汇聚资源要素,提升农产品进出口贸易影响力和开放型经济水平。

着力提升唐官屯加工物流功能加快推进唐官屯铁路专用线建设,扩大唐官屯加工物流区集散功能,形成以能源运输仓储交易、装配式建筑生产交易和物流信息交易为特色的专业化现代物流园。应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提升运输、储存、加工、配送等物流环节组织和管理水平,实现与上下游企业、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互联互通。整合物流资源,创新现代物流发展模式,发展专业性物流、第三方物流、第四方物流,促进制造业与物流业的有机融合与联动发展。

依托子牙经济技术开发区,大力发展逆向物流。建立家用电器、电子产品、废旧汽车等再生资源回收体系,促进产品回收和资源循环利用,打造金属保税展示交易区。推动废旧物资回收与生活垃圾分类回收两网融合,合理布局、规范建设再生资源回收网络体系。推进绿色回收进社区、进机关、进商场、进学校、进园区工程,扩大回收渠道和覆盖面。鼓励回收利用企业开展电话预约、线上预约与线下回收、手机APP和小程序回收服务模式以新能报废王运营中心为依托,建设智能化信息化再生资源回收平台鼓励报废王运营中心与国有企业合作对接,采取市场化合作运营模式,建立或整合再生资源信息服务平台,为上游回收企业与下游拆解和利用企业搭建信息发布、竞价采购和物流服务平台,提高回收企业组织化水平,降低交易成本,优化再生资源回收、拆解利用产业链。

三、加快建设独具魅力、业态多元的特色商业体系

进一步整合静海商业资源,以彰显静海城市魅力和本土文化为导向,构建静海特色商业体系,重点建设5条特色商业街区。

国际进口商品消费街依托湖国际进口,展示展销各个国家或地区差异化的美食、商品设立海吉星进口海鲜、水果等农产品保税展示交易区,满足进口食品消费需求畅通进口商品快销渠道,发展即买即提扫码购买+商家配送等多种线上线下发展模式,鼓励商业街市场主体创新发展引领性业态,努力满足消费升级趋势下服务静海及周边辐射天津市、京津冀地区乃至整个北方地区的进口日用消费品一站式体验购物需求。

万达高品质消费街区丰富和提升品质消费、品牌消费、体验消费、服务消费供给,围绕餐饮、住宿、休闲、娱乐、购物、体验等消费需求,配备多样化、集成化、品牌化、规范化的业态,丰富娱乐、购物、休闲等业态,引进品牌书店、运动馆、酒吧等多样化消费供给,打造夜间消费主题景观,打造一站式现代夜间消费步行街

合作示范区生活配套围绕体育、健康特色产业,完善射箭、骑行、网球、徒步等多项运动的体育用品产品线,打造体育、康养用品特色奥莱,大力引进国际知名体育用品、运动周边产品品牌,开设国际体育品牌区域首店,加大运动商品折扣力度,实现与武清佛罗伦萨小镇奥莱错位运营。依托北京协和医院天津院区以及康宁津园等设施养老项目,引进多业态商业配套项目,结合养老产业发展需求,提升满足中老年群体需求的产品占比。基于团泊丰富的温泉资源,补充配置温泉用品等周边产品销售,高标准配套旅游、住宿等有关服务,满足静海本地以及周边地区的观光、保健型出游需求。

东方夜间经济示范街区。全面升级东方夜间消费商业街,丰富夜间活动,引导商户结合不同时节消费特点接续开展啤酒节、美食节、丰收节等消费促进活动;多渠道引入网红店、新零售主题店、非物质文化遗产、老字号美食、陈官屯冬菜、王口炒货等品牌,完善街区业态;利用微信公众号、小程序、快手直播、抖音直播等多维度进行网上曝光,着力发挥在线消费等新兴产业的促销引流功能,激活街区人气商气;运用新零售理念与技术,打造扫脸支付一条街、口碑街、5G示范街、网红直播街等,推动智慧夜市建设。

独流特色风味小吃街。集聚独流老醋、卢记火烧、曹三焖鱼等本地老字号饭店和特色小吃,塑造静海特色美食品牌,打造静海特色美食窗口,提升静海特色美食影响力。以美食展示、体验和消费为主,集聚独流焖鱼、独流老醋、王庄子萝卜等静海本地特色饮食老字号门店和小吃饭店,打造静海特色餐饮消费集聚地。现场展示独流锅巴、独流焖鱼、独流火烧等美食制作工艺,在餐饮消费的基础上展示静海文化,配套民间工艺品、旅游纪念品等商店,提供游购一体的富有静海特色的消费体验。

四、全力推动和全面提升市场三化水平

坚持政府引导和市场化运作相结合,完善标准化菜市场规划布局,强力推动各类市场升级改造。积极推进海吉星农产品批发市场集约化、数字化、规范化发展,打造全链条冷链配送体系,开展供应链一体化建设;引导范庄子批发市场、陆兴菜市场、东兴水产品批发市场提升改造,建设标准化交易大厅,进行规范化、集约化升级改造;推进团泊、杨成庄等6个示范集贸市场规范化建设,加强执法检查,优化经营环境,打造一批农村示范集贸市场,提升内贸流通内在品质和创新活力。

专栏1市场改造项目

完善标准化菜市场规划布局,引导农村示范集贸市场规范建设。

1范庄子批发市场改造项目:提升改造范庄子批发市场,改善市场经营环境、经营设施设备,优化经营管理体系,推进农产品交易农产品规范化、标准化经营。

2陆兴农副产品市场改造提升项目已列入天津市静海区202210项民心工程,项目实施将有效改善陆兴市场原有分区杂乱、市场外溢、食品安全隐患等突出问题,为广大人民提供安全、有序的购物环境。

3示范集贸市场项目:引导集贸市场规范发展,打造一批环境整洁、规范有序的农村示范集贸市场,加速形成现代农村集市新面貌。

五、推动生活服务体系向高品质、多样化发展

积极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围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坚持以全覆盖、综合型、品质化为目标,完善中心城区、乡镇和工业园区生活性服务业配套建设促进生活性服务业精细化、便利化、品质化、品牌化、特色化五化发展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优化城区社区商业体系。按照老城区和新城区协调发展的要求,加快改造提升老城区社区商业,发挥存量网点作用,整合配套日用百货中心、便民早餐、家政服务等生活性服务设施,不断完善老城区商业配套体系,高标准建设新城区社区商业,高密度布局便利店和中小型社区生鲜超市等便民商业业态,实现5分钟可达便利店,15分钟可达生鲜超市格局,满足居民生活需要和提升居民生活品质。

健全乡镇生活服务业体系。结合美丽乡村建设,根据各村庄实际情况和需求,规划建设各类便民商业网点,打造一站式镇级消费中心,为乡镇居民提供便利安全的购物环境,满足居民不断增长的消费需求。人口较为集中的乡镇打造特色城镇镇级商贸中心,人口较少的乡镇建设一般城镇综合服务中心。

完善产业园区生活服务系。各园区按照产业园区自身主导产业类别、就业人口特点及消费特征,布局购物、休闲、餐饮、娱乐和其他生活服务业态设施,提升产业园区生活性服务业配套水平,满足园区内工作和生活人群的生产、生活等多方面需求,促进产城融合发展。

六、全面提升区域消费能力和水平

主动顺应消费升级趋势,进一步提升传统消费,培育新型消费,促进消费向绿色、健康、安全发展,鼓励消费新模式新业态发展。

提振大宗消费重点消费。完善加油站服务功能,打造集加油、加气、加氢、充电综合一体的末端服务能源站;做大车后市场,结合市场需求开展特色文化展示、特色产品展销,打造多功能、一站式服务驿站。鼓励汽车4S店加大促销力度,扩大新能源汽车销售,鼓励居民购买新能源汽车。加强停车场、充电桩等建设和服务供给。促进家电家具家装消费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对淘汰旧家电家具并购买绿色智能家电、环保家具给予补贴。

提振餐饮消费。鼓励餐饮企业丰富提升菜品,创新线上线下经营模式。完善餐饮服务标准,支持以市场化方式推介优质特色饮食。引导餐饮+新零售餐饮+新媒体等新型经营模式,发展多元化餐饮服务。提升静海菜餐饮影响力,培育一批本地特色菜餐饮品牌。支持和引导餐饮企业注册公司,纳入统计,引导企业规范经营,打造高品质餐饮环境。

促进释放农村消费潜力。以扩大乡镇消费为抓手带动农村消费加强乡镇商贸设施和到村物流站点建设支持建设立足乡村、贴近农民的生活消费服务综合体。积极推进电子商务与快递物流协同发展,依托快递进村工程,着力补齐农村地区快递服务民生短板,推动村邮站转型升级,以村村有网点为目标,进一步完善农村地区快递服务网络,持续深化涉农区快递服务农特产品直通车机制,助力农产品进城、工业品下乡,促进农村地区消费升级。

大力发展平台经济鼓励推动运友物流向大宗商品供应链延伸,拓宽服务领域,全方位拓展第三方业务。创新设立海吉星进口农产品保税展示交易区。培育壮大金仓电子商务平台。依托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推动金仓互联网区域多用户平台建设。整合进口消费品、消费帮扶产品及静海特色产品等资源,鼓励各市场、各商场、各类店铺经营商户积极入驻参与。大力发展网红经济,营造良好电商直播发展环境,鼓励各类网红、达人等具有影响力的专业人才入驻电商直播孵化集聚区

打造汽车租赁服务试点。发展消费新模式,推动汽车等消费品由购买管理向租赁、使用管理转变,依托银隆新能源汽车制造基地,优化资源配置,积极鼓励企业协作发展,通过汽车租赁方式,有效搭载冷链物流体系、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城乡快递物流配送体系等三大物流体系,制造专业化冷链车、回收车、快递车等新能源汽车,实现汽车产业与物流业高度融合发展。


巩固消费帮扶长效机制


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系列重要论述精神,坚持四个不摘,在持续巩固和增强消费带动脱贫增收的基础上,更加持续、稳定地激发消费帮扶活力,增强贫困地区产业的市场竞争力,保持政策稳定性、连续性,保持帮扶的决心、力度不减,全面、系统构建消费帮扶长效机制。

一、培育壮大消费帮扶企业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培育壮大一批消费帮扶示范企业,引导树立一批适合市场需求的高品质、绿色、健康特色农产品品牌;加大监管力度,进一步规范市场,保证产品质量,保障供销双方有序供应,实现受援地区产品生产、销售与消费的良性循环。引导中医院与尚药堂、甘肃天欣堂的常态化合作,建立稳定供销模式。

二、探索消费帮扶新模式

积极推动受援地区产品进入海吉星农产品批发市场扩大销路;发挥电商平台作用,通过直播带货等形式,鼓励金仓互联网、多兴庄园、新静原等企业完善供应链条,加大线上销售;依托消费帮扶专馆、专店、专柜等,加大受援地区产品展销力度;积极组织帮扶日、消费帮扶月等活动,引导帮扶地区产品进超市、进饭店,实现市场化运作,稳步提升帮扶地区农特产品市场竞争力。


第三节营造规范有序消费环境


优化消费环境,提升服务质量,推进内贸行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构建安全放心消费环境,推进综合治理现代化

建立健全商贸流通领域信用体系,开展企业信用信息归集,引导行业加强自律。营造诚信兴商市场氛围,丰富诚信兴商宣传活动载体与形式,培育更多诚信经营承诺示范店。推动重要产品追溯体系建设,配合市级部门推进放心食品平台、食品生产企业追溯系统与重要产品追溯管理平台对接,实现数据信息互联互通。加大商业经营服务场所监督管理力度,提升环境优美整洁度,引导使用行业服务文明用语。开展诚信经营,文明服务倡议活动,配合开展红黑榜、开设天津商业服务质量专栏和点评曝光渠道。贯彻实施天津市促进行业发展、推进基础设施建设、维护商贸流通行业秩序等方面的政策和制度。完善内贸运行监测体系,构建涵盖政府数据和社会数据的内贸领域统计监测大数据平台。


第四章把握新发展机遇,构建高水平对外开放新格局


充分发挥静海对内对外双向开放先发优势,实施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深入落实国家区域协同发展战略,加强与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协调联动,全力打造开放层次更高、营商环境更优、辐射作用更强的开放新高地。


第一节推动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


培育发展外贸竞争新优势

建设更具活力的子牙经开区。充分利用国务院《关于促进综合保税区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93号)《关于推进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创新提升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的意见》(国发201911号)两个政策,推动子牙经开区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完善园区产业结构和各项功能设施建设,开发培育跨境电子商务、外资综合服务等新动能,带动全区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实现全区对外贸易产业水平大幅提升。

升级打造进口商品集散地。持续完善区域口岸功能支持海吉星进一步完善园区功能,创新设立海吉星进口农产品保税展示交易区,充分发挥进口肉类、预包装食品、红酒、水果、坚果农产品全品种直通进区的口岸功能,大力引进相关品牌进口企业入驻静海;推动园区内大型肉类企业赴澳洲、南美等重点市场开展洽谈对接,拓宽进口采购渠道完善静海区域口岸功能,打造进口商品集散地。

做大做强外贸综合服务平台。推动中物网外贸综合服务平台充分发挥政银保融资政策作用,补齐资金短板,努力完善平台功能,扩大出口规模。完善海外电商平台建设,扩大平台宣传推广力度,吸引海外客商登录平台线上采购国内商品;帮助间接出口企业返静自营,吸纳北京、河北、山东等临近省市地区的企业以静海为对外贸易窗口。力争五年内平台服务国内中小企业突破1000家,较十三五末实现跨越式发展,为静海外贸发展注入强劲活力。

、推进货物贸易高质量发展

推进国家级转型升级基地建设。重点围绕基地自行车、汽车及其零部件等优势产业,大力开展以商招商,吸引拥有先进技术的上下游配套企业和项目来静投资合作,进一步扩大自行车产业基地和汽车零部件产业基地的集群规模和国际知名度;支持管材、线材、板材、自行车、电动车等符合条件的企业在国外注册商标,扩大自主品牌产品出口,积极申报天津市国际自主知名品牌企业称号,进一步提升自主品牌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提高自主品牌产品技术含量,扩大静海自主品牌产品国际市场份额。

探索发展跨境电商等贸易新业态。鼓励和支持农产品食品、服装等消费品出口企业积极利用亚马逊、EBAY等跨境电商平台拓宽对外销售渠道,借助海关97109810模式申报通关,实现跨境出口破零。鼓励有条件的企业自建电商平台,整合静海产业资源,吸引华北乃至全国各类产品以静海为对外贸易窗口,进一步扩大静海出口产业规模。指导有条件的企业认真研究跨境贸易新政策,探索发展贸易新业态。

探索中医药对外合作新模式。依托天津中医药大学、步长集团、尚药堂等中医药研发、生产、种植项目,加快推进研究制定国际中医药认证标准体系,完善中医药国际标准,加快掌握中医药国际话语权,实施中医药海外发展工程,推动中医药技术、药物、标准和服务走出去,打造全球中医药重要策源地。加快推动中国医学科技创新体系核心基地天津基地、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团泊院区)及附属区项目、中日国际健康体检中心等重点项目建设,打造京津冀地区和全国养老产业创新发展示范区。

、打造特色服务出口集聚区

依托中日(天津)健康产业发展合作示范区、子牙经开区现有基础条件,努力深化交流与合作,积极发展服务贸易,鼓励技术先进的外资企业开服务外包业务;鼓励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体育学院等实力高校,利用优质教研资源,继续扩大与日本在医疗、教育、体育、信息、环保等方面的服务贸易;聚焦健康科研、医疗康复、教育培训、体育健身、健康管理、养老服务、生态环保等主要方向,支持具备孵化功能的技术平台加大与国外知名大学、科研机构的合作力度,进一步加快先进技术的引进和转化效率,建设一批中日合作的重点项目,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集群,打造特色服务出口集聚区。


第二节积极实施走出去发展战略


鼓励重点出口企业紧抓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积极开拓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市场;组织企业参加商务部在境内外主办的中国国际品牌展,利用国家政策措施降低企业参展成本,提高开拓国际市场成效;鼓励企业利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政策,开拓周边国家和地区新兴国际市场,努力构建国际市场多元化新格局。支持中物网络科技、爱玛科技集团等有条件的企业加快走出去发展步伐,开展境外投资,设立海外仓、品牌专卖店等分支机构,建立完善境外营销网络体系;推动惠岩皮革开展哈萨克斯坦现代农牧业产业园项目建设,逐步完成60万亩土地规模化种植项目。对宏利工贸、金鑫盛隆等计划赴境外投资的企业做好服务,帮助企业联系相关部门给予政策指导,争取形成一批初具规模的跨国企业。


第三节积极有效利用外资


一、建设高质量外资承载地

推进中日天津健康产业发展合作示范区建设。围绕打造健康产业创新区,健康生活引领、国际交流示范区目标,加强与日本综研、野村综研、瑞穗银行对接,协助开展对日合作咨询和招商等业务,举全区之力,以项目化、清单化推动与日本和国内高等院校、医疗机构、科研院所、大健康相关企业总部等进行对接合作。拓宽招商引资路径,加大活动招商力度,争取举办中日大健康论坛、中日健康文化大会、国际健康产业品牌博览会、中国国际医疗旅游展、国际医疗旅游与健康产业大会等大型会议活动,进一步深化中日投资合作。

专栏2健康服务业建设项目

中医药智能关键技术装备创新中心:依托天津中医药大学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深度产教融合,推进中药制药关键技术与应用转化。

北京协和医学院附属综合医院:以血液、肿瘤为特色,同时涵盖呼吸、再生医学、重症感染、罕见病、放射医学、输血医学、保健康养等学科具有国际水平的创新型和研究型三级甲等综合医院。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团泊院区)项目:新建门急诊医技综合楼,行政办公教学楼,放疗中心等。

北京协和医学院附属专科医院:建设北京协和医院附属口腔医院、儿童医院、康复医院等专科医院。

血液学检测生物安全实验室项目:主要建设内容为临床微生物、临床免疫、临床细胞分子遗传检验。

中国医学科学院天津医学健康研究院:设立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研究所等一系列健康研究方向的研究单元。

北京协和医学院天津校区:依托综合性医院,建成集本科、研究生教育于一体的教学基地。

中日国际健康体检中心项目:与日本高端医疗机构合作,整合专家资源和健康管理技术成果,创建国际化健康管理学术交流平台和互访机制,将国际最前沿的科研成果引入中国。

京津冀主动健康医院项目:依托天津体育学院和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的综合优势,参照大型三级康复医院建设标准,融入全过程主动健康理念,打造一所高端、新型主动健康医院。

中国国际足球技术目的地大区级中心(天津)项目:借助西班牙皇家足球协会、德甲联盟双IP资源优势,在天津团泊体育圈范围内,以足球场为核心,打造集培训、赛事、足球广场、商业中心、产业中心等一体的足球目的地。

中国国际棒球训练基地项目:建设标准棒球场2片,新建学生宿舍、运动员公寓、教室、会议室、餐厅等多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楼1座。

天津市康宁津园养老综合体项目:主要包括老年公寓(有多种房型、户型可供选择)、医院、护理院、中央厨房、幸福食堂、文化娱乐健身、康复理疗中心、温泉疗养、超市、商业中心等养老设施。

介护培训学校及养老介护项目:启动建设中日介护培训学校,建设养老介护中心,开展养老介护商品展览展示交易。

推进中日低碳循环经济产业园建设。创新中日合作模式,加强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和项目合作。重点引育稀贵金属提取、再生资源精深加工再制造、节能环保设备、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等。促成相关科研院所及高校开展循环低碳经济领域技术交流与合作,支持企业间的技术研发、转化和应用,共同开发第三方市场。实施多元化、多层级合作,推进协会、贸易机构和企业间的人员交流与培训,共同开展相关产业政策研究,形成中日循环低碳领域合作样板。

专栏3中日循环低碳经济示范园

充分利用产业的基础性优势,加强与日本对接合作。

再生资源领域:提升再生资源综合利用水平,构建资源——产品——再生资源循环利用共生型产业提升。

精深加工再制造领域:做大做强铜杆、铝锭等深加工产业,发展零部件、数控机床、工程机械和医疗影像设备再制造。

节能环保新能源领域:重点发展新能源储能材料、新能源电池、新能源汽车、环保材料和节能环保设备等产业。

汽车整车及零部件制造:以高端汽车总装、汽车新材料、新动力研发、汽车零部件制造和后端服务为重点。

推进中德天津大邱庄生态城建设。全面学习借鉴德国工业4.0先进理念,对标德国生产体系,重点鼓励、支持企业瞄准智能制造、环保、新型精密制造、文化创意等高端前沿产业,通过加大国际交流合作,围绕绿色建筑、新能源、医疗器械、新材料、节能环保产业,优先发展高端先进制造业;加大智能工业项目的引进力度,大力发展和引进国外具有较高附加值和技术含量的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超前布局未来产业,夯实智能工业发展基础。以中德生态城建设为契机,以绿色建材、被动房等要素为切入点,赋能本地企业升级改造。运用全新的思维方式和理念建设一个面向未来、以世界领先水平为目标,建设真正体现生产、生活、生态协调发展的智慧区域。

、形成合力抓外资招商

充分发挥静海区重点外资项目专班作用,联合有关部门、各乡镇园区形成合力,共同加大对外资项目的引资力度。挖掘疫情防控期间招商工作经验做法,继续做好网上招商工作,灵活运用微信、钉钉、远程视频、多方通话等各种方式,保持与外商、项目单位的沟通联系,保证后疫情时期招商推介、项目洽谈、政策对接等以灵活可行的方式继续进行。利用好区招商数据平台,筛选目标人群和重点企业,重点针对优势产业、先进制造业、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制定外资招商计划,建立目标企业库、项目储备库,积极引进有助于培育新兴产业、加快形成产业链和产业集群的优质外资项目。

三、围绕重点产业链精准招商

依托中德天津大邱庄生态城、静海镇、子牙经开区等重点区域的传统产业优势,积极开展产业链招商,鼓励传统优势企业,依托产业规模和市场影响力,积极吸引具备先进技术和较强辐射带动能力的外资开展合资经营,通过推动吸引高新技术外资项目与传统产业的融合,进一步提升产业装备水平,提高新产品研发创新能力,提升产品质量,建立健全全球营销体系,推进产业链条向附加值高端延伸,实现传统产业转型,助力静海经济高质量发展。

、搭建平台拓宽招商渠道

密切联系市商务局,借助其广泛的外资项目资源,与合作交流办、子牙经开区、合作示范区、中德生态城等重点招商部门,搭建外资招商引资的大数据、孵化器、基金等综合平台,拓宽招商引资渠道。并充分利用现有经济开发区4000亩智能制造产业园规划,做足智能制造产业的招商,打造智能产业链。利用日本工场网、大华联行、谷川联行等招商引资第三方平台,实现与日、德、意、英等国内外项目的互动对接招商。抓实梧桐树基金,进一步强化基金招商的作用。

创新外资招商新路径

探索文化招商模式,积极扩大中意产业合作。依托中国意大利手风琴艺术交流中心项目,积极推动中意文化领域交流合作,加强两国手风琴演奏、教育、比赛、讲座、音乐会、大师班、乐器制作、音乐作品出版等项目交流,积极对接中国驻意大利大使馆,搭建静海区与意大利经贸交流合作搭建平台,进一步巩固静海区与意大利的经贸合作、招商引资、文化交流。

、构建引资稳资一流营商环境

全面贯彻外商投资法,确保外商投资法各项制度切实有效执行。建强外商投资权益保护机制,确保在受理和处置外商投资企业投诉上的严谨、规范、高效运行,更好发挥在推进市场公平性建设、依法合规保障内外资同等待遇上的作用。联合市商务局、商协会等专业部门,加大投资促进力度,打造多层次、专业化投资促进体系,构建全链条全周期立体化项目服务机制,开展外资招商人才培养计划,培育造就一批具有开拓创新意识的外资招商人才队伍,提升对外资企业的服务意识和水平。严格落实外商投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清单之外不设限,清理破除隐性准入壁垒,落实非禁即入,确保内外资企业一视同仁、公平竞争。完善与重点企业联系制度,建立全方位回应企业诉求工作机制,促进外资在静稳定发展。

建立静海区外向型经济发展联席会议制度,进一步强化各部门之间的沟通渠道,定期互相通报支持外向型经济发展的最新举措推广厂内查检船边直提抵港直装等通关便利化举措,加强RCEP政策和出口退税政策的解读。了解掌握全区对外贸易运行情况,分析研究解决对外贸易发展面临的问题,引导企业融入国内大循环,国内、国际双循环,有效地推进我区外经贸工作,为发展对外经贸营造一流的保障体系和服务环境。


第五章谱写新篇章,强化规划实施保障


围绕商务发展十四五发展规划确定的目标和任务,建立健全规划实施的保障机制,落实各项保障措施,有效发挥规划的引领作用,推进规划实施工作的规范化和制度化。

一、加强组织领导

充分发挥区对外开放经济发展协调领导小组机制作用,及时协调规划执行中出现的问题,在政策、资金、规划、建设、服务等方面形成整体性、系统性的推进机制。推动各乡镇园区把开放型经济工作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切实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全力抓、其他领导配合抓、相关部门合力抓的良好氛围。坚持目标导向,切实抓好重点工作的组织领导和责任落实。注重依托中国开发区协会、中国五矿商会等高层次平台,加强对上沟通联系和政策争取。

二、强化政策保障

综合运用财政、税收、金融、保险、信息等政策手段,加大对开放型经济发展的政策和资源倾斜,努力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型经济政策促进体系。加大政策宣传和执行力度,帮助企业用好、用足政策。强化政策创新,重点加大对存量企业转型升级、鼓励类新兴产业引进、外资总部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注重政策导向由扩规模向提质量、促转型转变。建立更加紧密的部门协作联动制度和重大项目、紧要问题一事一议制度,促进投资、贸易、金融自由化,不断推动环评、安评等项目准入关键环节依法依规和适应技术革新,切实加强对开放领域经济发展的服务保障。

三、加大人才支撑

创新人才引进机制,引导和鼓励高校、科研院所、科技园区和企业联合引才。完善和实施吸引优秀人才和海外科技人才计划,结合静海区相关项目采取团队引进、核心人才带动引进等多种方式吸引海内外优秀人才。支持创意设计人员参加国际知名设计大赛,组织开展文创人才国际间交流,积极推动文创人才走出去战略。完善高级人才培养和激励机制,研究设立专项基金。建立符合国际惯例的激励机制,完善居住证制度。探索实施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素质提升计划,培育造就一批具有开拓创新意识的企业家队伍。

四、建设战略智库

围绕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自贸区开发开放等机遇以及跨境电子商务、国际服务贸易、国际会展、服务外包、企业国际化经营等重点领域,组建由行业协会、高等院校及其它社会研究机构构成的形式多样的战略智库,开展对开放型经济发展的前瞻性、系统性研究,为静海开放型经济转型升级、创新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五、提升发展环境

探索开启基本实现现代化新征程和扩大对外开放、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需要,以保留的园区为重点,完善区域产业发展规划,加强道路、绿化等基础设施和学校、医院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积极打造创新创业宜居环境。坚持与时俱进,加强干部教育培训,努力锻造一支具有国际视野和现代化意识、富有开拓创新精神的干部队伍。在全社会倡导重诺守信的契约精神,提高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和市民文明素养,全面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努力营造高水准、符合国际惯例的营商环境。

六、优化考核评价

注重本规划与国家、天津市相关文件、规划的有机衔接,统筹考虑稳增长、调结构、快转型与防风险,完善发展规划指标体系的评价和统计制度,重点将开放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调整、新业态培育、企业跨国经营质量和水平提升等作为绩效评估的主要指标。着力完善招商激励机制,建立健全绩效考核、薪酬分配制度,提高招商引资的积极性、主动性。切实加大对重点工作的的督查力度,严格考核奖惩,确保顺利完成各项重点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