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19年10月31日 星期三 农历十月初七
部门动态

您所在的位置:新闻动态 > 部门动态

区人社局关于健全灵活就业人员 社保制度的问题建议
文章来源: 区人社局 更新时间:2022/05/30 10:30:40

今年以来,静海区聚焦灵活就业人员兜底保障,多措并举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释放政策效能,健全参保机制,扩大社保覆盖面和受益面,积极稳定就业形势。今年一季度全区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0069元,同比增长5.7%。

一、做法成效

一是强化惠企政策落实。以持续稳定和扩大就业为抓手,大力落实积极就业政策,落实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费率、稳岗补贴返还等助企纾困政策,降低企业用工成本,助力企业轻装前行。截至3月底,实现新增就业4388人,4月累计缴纳失业保险费企业7893户,缴费119609人。发挥失业保险基金促就业作用,鼓励企业吸纳就业困难人员、高校毕业生等群体,给予相应岗位补贴及社保补贴,着力稳定和扩大就业规模。今年以来,为全区50家企业发放保险补贴、岗位补贴和岗位补助71.59万元。

二是着力优化参保服务。不断优化社保服务体系,提升服务水平。降低企业失业保险费率0.5%,深化失业保险待遇标准政策调整落实,放宽领取条件,增加失业补助金额度,发挥保障作用。建立就业困难人员参保联动机制,鼓励灵活就业人员以个人身份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在最低和最高间自主选择缴费基数,按照20%的缴费比例缴费。精准认定就业困难人员“十一类”群体,从事灵活就业的给予社保补贴,减轻生活负担,今年共帮扶灵活就业人员126人。全面优化经办服务,拓宽参保缴费渠道,建立“线上+线下”服务体系,全面增强参保服务便利度,畅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截至4月底,灵活就业人员在缴费状态22447人,累计征缴额14745.98万元。细化工伤康复政策,健全预防、补偿、康复三位一体的工伤保险制度体系,持续扩大工伤保险覆盖范围。今年以来共为917人支付工伤保险1857万元。

三是规范企业依法参保。加大精准扩面排查,强化人社、税务、市场监管等部门协调联动,盯紧盯住新注册及纳税未参保企业,实现开业即参保、就业即参保大力开展工伤预防宣传及培训,深入在建工地开展主题宣传活动,积极推动重点企业工伤参保。规范企业用工行为,紧盯新业态行业,通过“双随机、一公开”等抽查方式,常态化开展用工指导和日常检查,对劳动关系矛盾隐患频发重点行业、在建项目等进行专项检查,督促未参保企业及时为职工缴纳社会保险严厉打击用人单位违规违法行为,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今年以来,协调解决未缴纳社保类案件3件,补缴社保9543.2元。

二、存在问题

一是就业困难人员参保政策不完善。部分就业困难人员认定范围为“经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职业介绍未实现就业,且无农村承包土地的登记失业人员”。部分务农人员被排除在就业困难人员认定范围之外。现实情况是务农人员年龄较大,农作占据时间较多,就业机会较少,土地经营收入较少,家庭生活困难,依据标准无法认定为就业困难人员,享受不到灵活就业社保补贴政策。

二是灵活就业人员保费负担较重。与正式就业人员相比,灵活就业保险覆盖率、参保率较低,断保情况比较突出。许多灵活就业人员的收入远低于区域社会平均工资,按规定的缴费比例增加了低收入灵活就业人员的生活负担,给其参保造成了较大困难。灵活就业参保缴费比例较高,2016年起,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单位缴费比例由20%降至19%,2019年起又由19%降至16%,而灵活就业人员养老保险缴费比例一直为20%。灵活就业群体大部分收入在保证基本生活后,难以再支撑社保费。

三是部分参保人员参保意愿较低。养老保险政策规定,参保人员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养老保险累计缴费满15年即可按月领取养老金。未参保人员中多为距法定退休年龄15年以上的人员,年龄相对较小,普遍存在“只缴15年即可领养老金”的想法,这部分人往往不急于参保。

三、工作建议

一是做好参保人员排查促保。强化全民参保精准扩面排查,紧盯灵活就业人员、中断缴费人员等重点人群,充分发挥基层公共服务平台作用,压实公共服务职责,创新工作方法,精准开展宣传告知,建立相关公共服务事项“打包办”工作机制,对灵活就业人员、困难人员等参保情况实行台账化管理,持续做好参保服务,全力促进应保尽保。同时,修订相关认定标准,将就业困难群体纳入范围,有效帮扶困难人员缓解生活压力。

二是发挥失业保险保障效能。加强失业动态监测工作,了解掌握企业岗位人员流失数量、减员原因和需求变化趋势,及时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和调控措施。发挥失业保险基金作用,用好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缴费费率等政策,减轻疫情影响下企业生产经营负担,降低企业用工成本,助力企业纾困发展。

三是提高灵活就业人员参保意识。各责任部门应加大社会保险的宣传力度,加强协调联动,开展联合宣传,从企业登记注册、安全生产培训、社保开户、税务审计等多部门多角度入手,使社会保险政策的基本原则、参保方法及受益情况广为人知,注重针对年轻群体开展分类指导,培养参保意识,提升参保认知度,推动灵活就业群体主动参保,共同营造良好社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