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天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陈官屯冬菜以其脆嫩鲜香、回味绵长的口感吸引着人们的味蕾。眼下,正是制作冬菜的好时节,陈官屯冬菜传承人纪执来每天忙着切菜、晾菜、拌菜、封坛……用传统老工艺传承着舌尖上的好味道。
走进陈官屯镇纪家庄村冬菜制作的现场,几位切菜“老把式”正在娴熟地切制菜坯。在老师傅们的手中,一棵棵青麻叶大白菜顷刻间就变成了大小均匀的菜坯。切制菜坯看起来容易,做起来却没那么简单。
按照老手艺,师傅们要把菜切成长10mm、宽12mm的小块儿,即所谓抽横不抽竖,这样做出来的菜才能接近正方形。晾晒时,还要将菜坯均匀地洒在芦苇席上,晾晒的天数与气温、日照等都息息相关,要让菜里的水分不多不少,才能保证最好的口感。
制作老工艺冬菜,每一步都有门道,这些都是当地人智慧和生活经验的结晶。陈官屯冬菜传承人纪执来介绍,他们制作冬菜的原料是青麻叶核桃纹白菜、四六瓣红皮蒜和炒熟的海盐。多年来,纪执来一直沿用祖传配方拌菜、封坛发酵,全程遵循古法工艺,不添加任何防腐剂、色素。同时,为了保证冬菜的口感,他们还用陶罐装坛、宣纸封坛,这样避光又透气,做出来的冬菜味道才是最好。
匠心传承,只为这一坛最正宗的陈官屯冬菜。对于冬菜制作,纪执来说:“我小的时候,白天地里收菜,晚上切菜,家家切,一家做一万斤很平常。菜场几千片席,一晾晾几十亩地,场面特别壮观,一进村就能闻见香味。”如今,成为了陈官屯冬菜传承人,纪执来也想通过自己的努力,留下记忆里的味道,让“纪老七”品牌走得更长、更远。
乡村要振兴,产业必先行。如今,陈官屯冬菜不仅成为了镇域内有名的地标产品,还被冠上“天津市级非遗”“津门老字号”“天津礼物”等多个荣誉光环。
陈官屯镇副镇长杨博表示,他们会依据地区产业特色,因地制宜、持续发力,不断打造精品特色产业,积极在延长产业链上下功夫,进一步助力产业多元化发展,为乡村振兴打下坚实基础。
上一篇文章: “澳甜糯”→“好甜喏”,一年种三茬的鲜食玉米了解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