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的运河,水光潋滟。在天津的南大门,汩汩南水经九宣闸入津,滋润着运河两岸。南运河畔,一个村子的振兴,一方百姓的幸福,正围绕运河徐徐展开。
“运河里有水了,不用为灌溉发愁了,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天津市静海区唐官屯镇前小屯村党支部书记张凯站在田埂上,望着大片金灿灿的麦田乐得合不拢嘴,“自从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北延应急供水工程向运河输水,作为天津境内运河沿线的第一个受益村,我们实实在在感受到了南水带来的可喜变化,如今村民们种粮积极性高了,腰包鼓了,日子越过越红火,曾经干涸的运河变成了名副其实的‘幸福河’。”
前小屯村位于天津市静海区最南端,南运河沿岸。天津是中国严重缺水的城市之一,严重的地下水超采区,人均水资源量182立方米,约为全国平均水平的8%。静海区是天津重要的农业产区,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区域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面对水资源严重匮乏的“瓶颈”,连续4年,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北延应急供水工程为天津送来甘霖。
5月31日,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北延应急供水工程2022—2023年度调水圆满结束,助力大运河实现百年来再次全线贯通,为天津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水资源支撑,带来了良好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
大运河天津段流经全市7个区,全长182.6公里,分为北运河段、中心城区段和南运河段,是天津重要的生态廊道。今年以来,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北延应急供水工程累计向天津实施生态补水0.33亿立方米,同时,为南运河段的静海区等严重缺水地区补充农业灌溉水源。
“静海区是华北地区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的重点地区。作为大运河全线贯通补水重要的受水区,全区灌溉水源已经切换为地表水,此次补水对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改善河道水生态环境和保障农业生产发挥了重要作用。”天津市静海区水务局一级主任科员薄庆顺举例说,大运河补水期间与农业灌溉高峰期重合,为静海提供了非常重要的水源补充,满足了南运河两岸六七个乡镇的农业用水需求。
水是生命之源,南水北调工程是天津的供水生命线。4年来,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北延应急供水工程将长江水送到田间地头,干渴的农田“喝”上了“及时水”。每每谈及此事,静海区唐官屯镇前小屯村66岁的种粮大户牛恩甫总是感慨万千:“以前南运河常年干涸,我们不怕受累,就怕没水,天天盼水来。现在有了南水的保障,一亩地的产量翻番了,村民们种粮积极性也高了,我承包了600亩地种植小麦和玉米,一年收入能有40多万元哩!”
前小屯村党支部书记张凯和种粮大户牛恩甫观察小麦收成。余璐摄
张凯介绍说,前小屯村三面被南运河包围,村前流淌的是江水,润泽的是民心。自从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北延应急供水工程调水以来,优质的长江水为前小屯村800亩耕地提供了充足水资源保障,使昔日的盐碱“荒”地变身肥沃“良”田。
“大运河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流动的文化,我们生活在运河边,一定要统筹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张凯感慨道,南来之水让南运河重现生机,生态环境越来越好。如今,前小屯村依托这条“幸福河”,修建了十里杏花堤,打造了大运河文化一条街,举办“着春锦华裳 邂逅杏堤雅境”汉服文化节,在“大运河文化+乡村旅游”融合发展中展现美丽乡村建设成果,村民们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显著提升。
“运河弯弯绕小屯,傍堤十里红杏林,苹梨葡萄随君取,街道整洁村靓丽。居民和谐一家人,对对谈笑到黄昏,一池红莲争相艳,曲栏小桥到湖心。”这是张凯心中描绘的前小屯村蓝图,站在南运河畔的《前小屯憧憬图》前,张凯对未来充满期待。
上一篇文章: 金香玉,“你”过分甜了
下一篇文章: 十项行动见行见效丨这里的小猪崽有新“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