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19年10月31日 星期三 农历十月初七

运河文化轴

您所在的位置:走进静海 > 静海旅游 > 运河文化轴

天津市东五台寺


  位于天津市静海区双塘镇双塘村西,占地面积120亩,建筑面积79920平方米。原名静海安慈院,2003年3月31日经市宗教局批准恢复重建,2003年7月31日经市宗教局同意,更名为“天津市东五台寺”。2003年8月1日依法进行了临时登记。2005年10月1日举行了开光大典。
  现在,全寺有三重大殿、20座偏殿及配套僧人禅房。寺院门楼高19.9米,宽29.9米,用汉白玉石雕刻99尊佛、99条龙。门楼与大殿之间建有仿天安门金水桥,桥下为信教群众放生的放生池。天王殿供奉主佛弥勒托佛,背佛:韦陀佛,两侧:四大天王。大雄宝殿全部为木质结构,为华北地区唯一木质仿古建筑,殿内供奉释迦牟尼佛 (中)、药师佛(东)、阿弥托佛(西),两侧为十八罗汉,佛身全部用香樟木贴金制做,后为海岛观音,后两侧为普贤菩萨和文殊菩萨。文殊菩萨殿供奉千波文殊,为紫铜像身贴金。文殊菩萨殿两侧为东方三圣和西方三圣殿。后殿藏经阁为最高殿堂,两侧是诵经房,白塔存放镇宝物和舍利佛球。
  

吕官屯村“耕读之家”


  天津市静海区陈官屯镇千年来被大运河纵穿而过,全镇24个村里,23个位于运河沿线。其中,陈官屯镇下辖的吕官屯村位于全镇最南端。吕官屯村是古老的大运河畔依偎着一个古老小村庄,迄今已有600余年历史。吕官屯村所处运河段是古运河肌理保存最好、最完整的地段,大运河水浇灌出肥沃的土地,吕官屯村因河而兴,因水而旺,发达的交通使村庄在清代中晚期就变得非常富庶繁荣,成为天津与河北省之间一个货物集散重地。面对着五光十色的新生事物,吕官屯村有心求学的人越来越多,普通人家里经常能见到存书、藏书,形成“耕读传家”的传统,农忙时下地务农,农闲时读书学习,务农以谋生,学习以发展。勤劳智慧的吕官屯人经过一代代的努力,形成了吕官屯独有的、浓郁的文化氛围,积累了吕官屯深厚的文化积淀,是远近闻名的“状元村”,享有书画之乡的美誉。
  耕读之家是占地220平米仿古建筑建筑风格的乡村宅院,院墙和院落中以实景与壁画写意相结合的方式,展现了清末耕读农户的婚房、堂屋、厨房、书房、上房、茶馆、豆腐坊、马厩等八个生活场景,每个场景都散发着浓浓的历史气息。虽然每个场景空间并不大,但属于吕官屯人生活标签的“家伙式儿”——瓷器、烟具、茶具、炊具,样样俱全,屋内外的壁画展现出吕官屯具有学校雏形的塾屋教育,以及农忙时的田间景象,生动具体地反映了清末传统乡村生活生产、文化传承、婚庆习俗等内容,全面记录传统乡村社会的文明传承历程,全方位展示出吕官屯百年古村的历史元素,悠远运河文化的沿革。“耕读之家”这个名字,反映了吕官屯人崇尚文化、追求文明的历史,“耕读之家”陈列馆在发掘 “运河文化”、“私塾文化”“民俗文化”等本土特色优良乡村文化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对推进吕官屯村乡村振兴进程有着深远意义,已经成为吕官屯村开展文化活动、党史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平台,激励着吕官屯人尤其年轻人的向学之心,启迪吕官屯人的历史自信、文化自信,培养新一代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操。
  

陈官屯运河文化博物馆


  陈官屯运河文化博物馆坐落在天津市静海区陈官屯镇中心区,津浦铁路西120米处,始建于2014年,由陈官屯镇政府投资1000万元建设,是京杭大运河沿线唯一的一座镇级运河博物馆,展馆以陈官屯段大运河为主线,通过实物展示和图文并茂的板块形式,集中展示了大运河在静海段,特别是陈官屯段 12.5公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大运河给人民带来的动人故事。
  陈官屯运河文化博物馆展馆占地面积2900平方米,馆藏实用面积1772平方米,总投资1000万元。全馆共分序厅、千年古韵、运河流翠、两岸风俗、古城崛起、跨越发展、奔向未来7个部分,收藏文物1500余件,展出图片260多幅,创作雕塑50尊,墙面浮雕160多平方米。展馆以运河为主线,从各个方面,以不同的表达形式反映了自夏朝退海成陆形成本埠,到4000余年全部历史中的每一个重要的节点和精彩的片段,再现了陈官屯镇2000多年辉煌的历史和运河文化内涵。
  在空间设计上,展馆设计匠心独运,地面以运河的走向将两岸村落的分布模型以玻璃地板透视给观众,墙壁上以仿古铜的浮雕形式介绍了展区的7大部分,让游客边走边赏。不同展区层层递进的展示和介绍了陈官屯镇的历史沿革、考古发现、民间传说、土特产品、民生风俗和当今发展等,内容丰富,讲解生动,体现了陈官屯镇与运河息息相关的发展历程。陈官屯运河文化博物馆以文献和实物展示了京杭大运河的古风民俗片段,彰显了运河沿岸人民世代傍河而居、世代勤劳生息的发展足迹。
  陈官屯镇紧紧依托大运河历史文化,从陈官屯镇依运河发展的历史传统和文化底蕴出发,讲好运河故事,打造旅游节点,探索出了一条以运河为载体、三次产业融合发展的道路。古老的京杭大运河从陈官屯镇穿境而过,全镇24个自然村落,有23个坐落在运河两岸,甘甜的运河水世世代代滋养着两岸人民,而以此为基础发展起来的沿河蔬菜种植业、蔬菜腌制业曾经是陈官屯镇的主导产业和特色优势。“长城牌”冬菜、浙醋曾红极一时,远销海外。随着时代的发展,陈官屯镇积极构建旅游产业发展,建设12.5公里两岸“绿色走廊”,打造运河文化观光旅游带,将历史文化资源优势进行有效整合,将其转化为文化产业优势:规划打造西钓台古城、曹村移兴寺、运河沿岸渡口等多个旅游景点将文物古迹、历史人物、传说故事、民俗建筑等一颗颗明珠以运河为线精心串联,做到环环紧扣,点点辉映,处处有景。陈官屯运河文化博物馆正是全面展示陈官屯运河文化的一处博物馆式主题公园和旅游景点,对于陈官屯镇弘扬乡村运河文化风俗、讲好运河文化故事提升运河旅游文化带建设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九宣闸


  九宣闸位于天津市静海区南部,马场减河的首端,始建于1880年,距今已有百年历史。九宣闸是天津市现存最早的水闸,也是大运河进入天津的标志。
  在九宣闸的北侧,竖立着一座石碑。石碑立于1891年,也就是光绪十七年。碑文由清末重臣直隶总督李鸿章撰写。九宣闸的兴建是由于南运河到海河之间开挖了一条减河,这条减河就是马场减河。九宣闸位于马场减河的首端,控制着马场减河的下泄流量。
  历经百余年历史,九宣闸依旧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从1972年至今,九宣闸先后引黄济津12次,累计输水30多亿立方米,有效解决天津缺水问题,保证了天津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
  2013年1月,九宣闸被确定为天津市文物保护单位。尽管九宣闸仍然屹立不倒,但人们已不忍心任由它日渐衰老。2013年12月,水务局修建新九宣闸于九宣闸上游70米处,承担起老闸的责任。并为九宣闸打造了风景园区,由位于九宣闸北侧的天津市南运河管理所进行统一管理。
  

多兴庄园


  多兴庄园坐落于静海区良王庄乡,有耕地2800亩、鱼塘1500亩,公司根据人回归自然的养生休闲理念,同时把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贯穿于特色农场项目发展的各个环节,以绿色蔬菜、农产品为支撑,以百姓口碑为己任,根据生物链原理将农场中的种植、养殖、农场品加工、销售、餐饮、农家乐、蔬菜配送等产业构建成为相互依存,相互转化,互为资源的循环封闭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