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旋翼的嗡鸣声,一台搭载着水稻种子的无人机飞上了天空,在技术人员的操作调试下,按照既定路线,穿梭于田间有序播种。使用无人机“飞播”水稻在静海是首次尝试。
日前,记者在团泊镇孟家房子村的“团泊稻”基地,亲眼见证了无人机“飞播”水稻的全过程。
无人机操控员顾善发告诉记者,只需要给无人机调试设定好各项参数,它就能沿着稻田地精准地播撒,每亩用种量15公斤,一天能够完成400亩地作业,基地内2800亩地大约一周时间就能播撒完毕。
今年,“团泊稻”基地斥资15万元,购置了2台无人机进行田间作业,进一步推进了农业新技术、新装备在农作物播种、管理等环节的应用。
与传统水稻种植方式相比,无人机“飞播”水稻不需要育秧、移栽,直接将种子精量撒播田间,不受地形限制、播撒密度均匀、作业范围广、劳动强度低。
数字赋能农业发展,智慧助力乡村振兴。近年来,团泊镇依托“稻、鱼、虾、蛋、羊”的五大农产品现有优势,进一步发挥农机管理服务职能,围绕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大力推广农机化新机具、新技术,不断优化农机装备结构,全面提升农机化作业水平。
借助当前无人机“飞播”水稻技术,团泊镇将持续以现代科技助力农业生产,做好相应的技术指导服务,带动辖区农户增产增收。
团泊镇副镇长边永青表示,无人机“飞播”水稻技术的应用将大大降低水稻种养期成本,也相应提高了秧苗成活率和水稻的亩均产量,可以实现农户每亩增收500余元。团泊镇还将进一步整合资源,充分对接种植新技术,加快推进高效生态现代农业发展,全力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筑牢粮食安全责任、确保粮食稳产增产贡献力量。
上一篇文章: 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 把“麦”支招!种植业用上“黑科技”
下一篇文章: 甜瓜产业开启“甜蜜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