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素有“西瓜之乡”之称的静海区台头镇,提起种瓜能手,非天津市五合顺西瓜种植合作社的负责人郝建莫属。今年50岁的郝建和西瓜打了30多年的交道,从自己尝试种植西瓜获得良好收益,到研究嫁接技术克服种植难题,再到无偿传授技术带动周边乡亲共同致富,郝建不仅自己走上了致富之路,还和乡亲们把“小西瓜”打造成了推动乡村振兴的“富民瓜”。
早上5点多,天刚刚亮,郝建就开始了一天的忙碌,每天他都要打理合作社的上百个大棚。如今,他是乡亲们眼里公认的“西瓜状元”,而起初,别说种西瓜了,他几乎一点农活都没干过。
“初中毕业后,我就开始卖西瓜,记得那时候咱当地的西瓜只能卖几毛钱,人家山东的大棚西瓜却能卖到几块钱,当时就想,咱们是不是也能尝试一下种大棚西瓜。”郝建说。
依托于台头镇优质的水土资源,郝建说干就干,他不但把家里十几万的积蓄全投了进去,为了扩大规模,他还通过贷款,凑了六七十万元,建设了上百个大棚。没有技术,他就从头学起,没有经验,他就一点点积累,就这样,“西瓜菜鸟”郝建开始了种瓜之路。
“2006年年底,我建了5个冷棚、1个育苗棚,并从山东请来技术员,研究西瓜嫁接苗的技术。当年,我们就在冷棚种上了自己培育的嫁接苗,5个棚收获西瓜4万多公斤,收入了10多万元,收回了建棚的全部成本和种植的投入。2008年,我又投了70多万元,建了37个冷棚和2个育苗大棚,占地总面积达到100多亩,初步形成了种植规模。”郝建说。
种植西瓜,少不了起早贪黑,不过受苦受累并不可怕,郝建最担心的就是产出效益太低。为了在西瓜市场占领一席之地,2009年,郝建在镇农委和西瓜协会的引领下,成立了天津市五合顺西瓜种植专业合作社,并依托于市、区两级农业部门的帮扶,开始试验种植西瓜新品种。
“我们当时精选出京欣、麒麟等优良品种,种植以后发现产量和品质都很不错。2015年,我们又创新种植思路,着手研究‘异形西瓜’种植,并在瓜皮上‘刻’上了‘福禄寿喜’等字样,也算是做出了自己的特色,提高了市场关注度。”郝建说。
这些年,郝建一直种西瓜、学技术、跑销售,几乎没有一天闲着。从冷棚西瓜到暖棚西瓜,从地爬种植到吊蔓种植,他总是尝试着各种创新。尽管如此,郝建在钻研种植技术、扩大生产规模的同时,始终没有忘记帮助乡邻致富。
台头镇党建办工作人员聂铭一说,作为镇里西瓜产业的带头人,郝建无偿为群众培训,并利用自己的育苗棚无偿试验新品种,为种植户选好选优种植品种,致力于让“台头西瓜”成为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渠道,成为台头镇乃至静海的“招牌”产业。
经过多年的发展,如今,郝建自己在建使用的冷棚达到近200个,除了种植西瓜,还引进了甜瓜、西红柿、草莓等多个品种。从当年初入社会的毛头小伙儿到如今带领村民致富的行家里手,郝建把满腔豪情奉献给了这片土地,展示了一个新型农民劳动美的价值,书写着自己的绚丽人生。
郝建表示,这一路走来,少不了政府和乡亲们的帮助和支持。对他来说,最开心的事儿就是乡亲们辛苦种出来的西瓜收成越来越好、名气越来越大。以后,自己也将和乡亲们继续探索农业发展的新路径,带领更多农民走上致富之路,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上一篇文章: 擦亮“底色” 扮靓“颜值” 咱们有招法
下一篇文章: “花”风景 “农”经济 “乡”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