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19年10月31日 星期三 农历十月初七
人大公开

您所在的位置:新闻动态 > 人大公开

天津市静海区人民政府关于研究处理对我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情况报告审议意见的报告
文章来源: 静海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更新时间:2025/07/15 15:12:56

天津市静海区人民政府

关于研究处理对我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情况报告审议意见的报告


(已经天津市静海区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

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审议)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区第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天津市静海区人民政府关于我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情况的报告》,并提出审议意见。区人民政府高度重视,组织区教育局会同有关部门认真研究,制定措施,切实抓好工作落实。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研究处理问题

(一)区域教育资源配置的充分性与均衡性有待优化

城乡教育资源统筹调配机制待优化,学校建设与教育设施配套需针对人口流动的动态进行前瞻规划,农村小规模学校撤并工作需结合实际稳步推进,部分学校办学条件(校舍、教学装备、运动场馆、安全防范等)需按规定标准进行改造提升。

(二)义务教育改革试点的推进深度有待加强

天津市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国家实验区项目推进力度需加强,跨区域合作办学、集团化与联盟化办学机制有待完善,要进一步发挥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引领作用,激发城乡教育协同发展活力。

    (三)教师队伍结构性短缺有待改善

“区管校聘”改革及编制统筹配置机制有待深化,城乡教师编制动态管理需进一步完善,乡村教师存在结构性短缺,如音体美等学科师资不足。教师校长交流轮岗机制需强化,校长治校能力与教师教学水平培训覆盖及经费保障需提升。

(四)教育数字化赋能水平有待提升

国家级、市级智慧教育平台要进一步扩大推广应用,建立健全优质教育资源数字化共享机制,充分发挥基础教育管理数字化效能,强化规范办学长效机制及依法办学能力,提升群众教育满意度与获得感。

二、研究处理举措

(一)进一步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

1.做好学龄人口变化预测和学位预警。加强与人口信息管理部门协作,实时跟踪区域人口出生率、适龄儿童数量及迁移流动人口变化,综合考虑经济社会发展、生育政策调整及人口年龄结构等因素,开展短中长期学龄人口规模测算与科学分析,合理预判学位供给,对学位紧张区域学校需提前采取应对措施。

2.推进引入优质教育资源合作共建。持续推动与北京师范大学、翔宇教育集团、天津外国语大学等优质教育资源合作共建,积极推进区教育局与天津市实验中学深度合作,充分发挥其品牌效应和辐射作用,通过合作办学、联合教研、师资交流等多种方式,推动优质课程、教学模式等资源共享,持续拓展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提升区域教育整体水平。

3.内育本土名校,推进集团化、联盟化办学。深耕本土培育,以实验系和模范系学校为核心,大力推进教育集团化、联盟化办学模式。推广瑞和道学校纳入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实施一体化管理经验,进一步建立健全义务教育学校集团化、联盟化办学帮扶机制,以“优质校+普通校(新建校)”模式,发挥11个教育集团和16个办学联盟中本土优质学校的示范引领作用,促进区域内教育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推动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4.帮扶薄弱校提升办学条件。结合实际,做好分析研判,平稳推进撤并小规模学校。用足用好中央及天津市存量政策和一揽子增量政策,实施农村学校办学条件提升行动和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三年行动,有效提升学校办学条件。

(二)进一步深化义务教育改革试点

1.推进天津市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国家实验区“揭榜挂帅”实验项目—中小学课后服务提质建设。一是规范制度标准。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课后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试行),全面推行“5+2”课后服务模式,统一时间安排,明确服务内容、形式及师资要求,从制度层面筑牢工作根基。二是强化示范引领。开展“互看、互比、互学”交流活动,发挥典型示范作用,推动全区137所义务教育学校课后服务实现覆盖率达100%,学生参与率98%以上,力争位居全市前列。三是创新服务内容。构建多样化课程体系,完善精品社团、班级社团、专题教育社团建设,以丰富多元的内容满足学生个性化成长需求。

2.实施基础教育优质资源辐射引领工程,加大跨区域合作办学力度。一是深化与市教委直属校合作。落实区政府与市教委、区教育局与天津市实验中学合作协议,在静海新城北部规划建设天津市实验中学静海学校、北盛路校区,联合目前的瑞和道校区,实行“一校三区”一体化管理,打造区域教育品牌。二是拓展市内外优质资源合作。推动天津外国语大学团泊实验学校初中学段建设招生,将华康实验学校纳入北师大一体化管理,扩大资源覆盖。

3.深化办学机制改革,完善集团化办学和联盟化办学工作机制。一是强化顶层设计架构。坚持以城带乡、以强带弱,充分发挥牵头校的辐射引领作用,全面推进基础教育公共服务一体化建设,构建形成“区级统筹规划—镇级协调资源—校级精准对接—班级开展帮扶”的四级帮扶体系,推动集团、联盟成员校管理互动、师资互通、资源互享、文化互鉴,缩小城乡教育差距,整体提升办学水平。二是健全精准帮扶机制。集团、联盟内优质学校与薄弱学校建立“一对一”或“一对多”结对帮扶机制,对学区内薄弱学校、薄弱学科开展重点帮扶,助推薄弱校的办学水平持续提升。三是聚焦教育质量提升。各集团联盟统一落实教学管理标准,实施大教研计划,常态化开展集体备课、课题研究等教研活动,实现资源共享、课题共研,有效提升教师科研能力。

(三)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1.动态调整教职工编制。区教育局在区委核定的编制总额内,按照班额、生源等情况统筹分配各校教职工编制,并根据学校布局结构调整、不同学段学生规模变化等情况进行动态调整,调整情况及时报区委编办和区财政局备案。

2.坚持常态化推进教师校长交流轮岗工作。每年暑假集中开展教师校长交流轮岗工作,确保交流教师不低于应交流人数的20%,其中交流骨干占比不低于50%,结合乡村学校学科教师短缺情况,鼓励城区优秀教师到乡村学校支教,缓解乡村教师结构性短缺,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3.强化顶层设计赋能教师队伍建设。以习近平总书记教育论述为指引,全面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严格落实教育家精神培育政策。立足建设教育强区目标,聚焦教师专业化发展,通过实地调研精准把握基层需求,系统规划干部教师培训工作。科学编制《静海区基础教育攀登计划》及四大教师培训工程方案,构建起“全员覆盖、分层推进、长效规划”的培养体系,从制度层面为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奠定坚实基础。

(四)进一步推进数字赋能教育资源共享

1.强化平台建设与推广。整合技术与教育资源,对国家级、市级智慧教育平台实施功能迭代升级。建立常态化师生使用反馈机制,通过问卷调查、线上留言等方式,精准掌握需求,动态更新课程资源,优化操作界面与流程,拓展管理服务模块,打造一站式教育服务平台。组织开展“智慧教育平台应用月”活动,开展分层分类的线上线下培训活动,覆盖教师、学生及家长群体,全面提升平台操作技能,切实提高平台活跃度与使用率。

2.完善资源共享机制。以教育集团、办学联盟为依托,构建“共建—共享—共赢”资源生态体系。发挥核心校、龙头校引领作用,鼓励教师团队开发优质课程、精品教案等数字化资源,打造全学科、全学段特色资源库。搭建校际资源共享桥梁,推动教学案例、教研成果、课后服务资源互通互鉴。组建由学科专家、一线教师、技术人员构成的审核团队,建立资源质量评价标准,定期开展使用效果评估,及时淘汰低效资源,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精准供给,助力缩小城乡、校际教育差距。

3.提升教育数字化管理效能。进一步推动我区所有40所初中学校、首批10所小学试点学校科大讯飞智学网在教育教学中的深度融合。建立“数据驱动、精准施策”的数字化管理体系。通过智学网的智能阅卷与数据分析功能,自动采集学生日常作业、测试等数据,生成涵盖班级成绩趋势、学科薄弱环节、个体学习轨迹的多维度学情报告,全方位推动教育数字化管理水平提升。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优化教育资源布局,推进两校新建项目扩容提质

推进两校新建项目,扩充区域义务学段优质学位供给。包括北师大实验学校新高中部、天津市实验中学静海学校(电厂九年一贯制学校)项目。目前已完成前期规划,后续将加大推进力度,优化建设流程,强化资源调配,确保项目高效落地。建成后,将进一步增加义务学段学位资源供给,完善区域教育布局,满足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为推动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深化教育改革创新,激活区域教育发展动能

以深化教育改革为核心,多维度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进一步优化课后服务供给,引入科技、艺术等校外资源,满足学生多元需求;强化区域协同,推进校地合作与跨区共建,完善一体化管理机制,探索人才贯通培养路径,对接京津冀资源,推动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为区域教育注入新活力。

(三)系统推进教师队伍建设,筑牢教育发展人才根基

紧扣《基础教育攀登计划》,以“系统培养、协同提质、经费保障”为抓手,全方位强化教师队伍建设。严格落实四大培训工程,分层分类开展全员教师、新任教师及领导干部培训,加快骨干教师培养进度,实现教师群体培育全覆盖;深化多科室协作,精准调研培训需求,优化内容形式,保障培训实效;强化财政支持,2025年按标准足额预算培训经费,确保不低于公用经费5%,并建立长效保障机制;根据2025年各学校招生情况,逐校摸排教师现状及学科结构情况,在区委编办指导下,在编制总量内,对各学校的编制进行动态调整。同时做好2025年暑期教师交流轮岗准备工作,盘活编制,为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人才支撑。

(四)数字赋能教育创新,构建智慧教育发展新生态

聚焦数字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全面推进智慧教育发展。及时进行国家平台升级,探索人工智能、AI教育助手、大数据在教学与管理中的创新应用,推动“智能+”教学模式转型;以实验校为引领,总结推广智慧教育典型经验,强化跨区域协作交流,构建资源共享生态;将平台应用能力纳入教师培养体系,通过常态化研修、激励机制优化,激发教师数字素养提升动力,同时发挥骨干教师带头作用,优化培训模式,全方位提升教育数字化水平。

区政府将以此次落实区人大常委会审议意见为契机,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以更高站位、更实举措、更强担当,持续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创新工作机制,进一步推进我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同时,自觉接受人大监督,广泛听取社会各界意见建议,以实际行动回应社会群众,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建设教育强区、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