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19年10月31日 星期三 农历十月初七
文字解读

您所在的位置:政务公开 > 政策解读 > 文字解读

《静海区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政策解读
文章来源:静海政务公众信息网 更新时间:2020/04/07 09:33:20

  一、为何要编制《静海区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编制《静海区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旨在建立健全我区应对食品安全事故的运行机制,有效预防、积极应对食品安全事故,高效组织应急处置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食品安全事故的危害,保证食品安全事故能够得到及时、有效处理,保障公众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公共安全和社会稳定。

  二、《静海区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适用范围是什么?

  《静海区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适用于静海区行政区域内种植、养殖、生产加工、包装、仓储、运输、流通、餐饮服务、进出口等领域,发生危害或可能危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及生命安全,形成社会影响的食品安全事故。

  三、《静海区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是如何分级的?

  按照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危害程度、扩散性、社会影响和应急处置所需调动的资源力量等因素,参照天津市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分级标准,结合本区实际,《静海区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由高到低分为特别重大食品安全事故(Ⅰ级)、重大食品安全事故(Ⅱ级)、较大食品安全事故(Ⅲ级)、一般食品安全事故(Ⅳ级)4个级别。其中Ⅰ级、Ⅱ级应急响应,由市政府统一指挥处置工作,Ⅲ级、Ⅳ级应急响应,由区政府统一指挥处置工作。

  四、我区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的指挥体系是什么?

  食品安全事故发生后,经区政府批准,成立静海区处置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指挥部,组织、协调、指挥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负责制订现场应急处置方案,组织开展医疗救助、人员疏散、现场警戒、交通管制、善后安抚、舆论引导、事件调查等各项工作。应急指挥部下设综合协调组、危害控制组、医疗救治组、检测评估组、治安管理组、事件调查组、新闻宣传组、保障组、专家组等9个工作组负责有关应急处置工作。

  五、一旦发生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的流程是什么?

  1.信息报告。发生食品安全事故后,区市场监管部门应当立即核实有关情况,并报告区人民政府和市市场监管委。

  2.先期处置。食品安全事故发生后,事发地乡镇人民政府、园区管委会、街道办事处应组织市场监管、卫生健康及其他有关部门和单位,做好先期处置工作。

  3.响应分级。食品安全事故发生后,区市场监管部门会同相关部门依法组织对事件进行分析评估,核定事件级别等,并报区政府审定。

  4.应急响应。当判定发生Ⅳ级及以上食品安全事故的,区政府根据需要成立现场指挥部,按程序采取医学救援、现场处置、流行病学调查、应急检验检测、事件调查、信息发布和舆论引导、维护社会稳定、对外通报和援助等工作。

  5.响应终止。当食品安全事故得到控制,并符合应急预案规定条件的,经分析评估认为可解除响应的,应当及时终止响应。

  6.善后处置。区市场监管部门会同会同相关部门及时制订产品抽样及检验、污染物收集、清理与处理等善后工作方案并组织实施。

  7.总结评估。区市场监管部门会同会同相关部门对应急处置进行评估,分析事件原因和影响因素,提出对类似事件的防范和处置建议,向区政府报告并采取适当方式向有关部门和社会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