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19年10月31日 星期三 农历十月初七
文字解读

您所在的位置:政务公开 > 政策解读 > 文字解读

《静海区关于全面推进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落实方案》政策解读
文章来源:天津市静海区人民政府 更新时间:2020/11/26 14:33:13

《静海区关于全面推进预算绩效管理工作

的落实方案》政策解读

近期,天津市静海区人民政府印发了《静海区关于全面推进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落实方案》(津静海政发〔2020〕 19 号)(以下简称《落实方案》)。

  一、《落实方案》出台背景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财税体制改革加快推进,预算管理制度持续完善,财政资金使用绩效不断提升。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建立全面规范透明、标准科学、约束有力的预算制度,全面实施绩效管理”。2018年9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下发《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见》(中发〔2018〕34号),要求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力争用3-5年时间基本建成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

天津市按照中央相关精神,积极推动我市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印发了《中共天津市委 天津市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进预算绩效管理的实施方案》(津党发〔2019〕25号),要求到2020年底,市、区两级基本建成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实现预算和绩效管理一体化。

为贯彻落实中央、市委精神,加快建成静海区全面预算绩效管理体系,静海区财政局研究起草了《静海区关于全面推进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落实方案》(报审稿),在充分征求了全区一级预算单位和各乡镇的意见基础上,经区政府审议通过,11月6日,由区政府正式发文公布。

  二、《落实方案》主要内容

  落实方案一共分为七个部分,分别从总体目标、建立健全预算绩效管理制度体系、健全预算绩效指标和标准体系、深化政策和项目预算绩效管理、拓展预算绩效管理覆盖范围、夯实预算绩效管理支撑体系、组织保障等方面详细对我区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推动落实进行了详细的规定和说明。其中:

第一部分“总体目标”,主要阐述了全面建立制度标准体系、推动各项管理举措落地,到2020年底基本建成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实现预算和绩效管理一体化的目标。

第二部分“建立健全预算绩效管理制度体系”,要求区财政局出台一系列绩效管理制度,形成以《落实方案》和若干配套办法构成的“1+N”制度体系,各部门结合工作实际推动研究制定本部门工作机制。

第三部分“健全预算绩效指标和标准体系”,要求区财政局在参照市财政局分类制定的共性绩效指标框架的基础上,逐步完善共性绩效指标框架。各部门在应用市财政局制定的个性绩效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完善分行业分领域个性绩效指标体系。

第四部分“深化政策和项目预算绩效管理”,对政策和项目的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进行了明确的规定,要求建立重大政策和项目事前绩效评估机制、强化政策和项目绩效目标管理、做好政策和项目绩效运行监控管理、全面开展政策和项目绩效评价、加强绩效评价结果应用、全面推动绩效信息公开,切实提高政策和项目预算资金使用效果。

第五方面“拓展预算绩效管理覆盖范围”,从探索推进部门整体预算绩效管理、探索建立全口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稳妥推进政府预算绩效管理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确保预算绩效管理覆盖预算管理各方面。

第六部分“夯实预算绩效管理支撑体系”,要求推进一体化信息系统建设,把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深度融入预算管理各环节;引导规范社会力量参与绩效管理,推进第三方机构、专家队伍建设。

第七部分“组织保障”,要求各单位压实预算绩效的主体责任,人大、审计要加强对预算绩效管理情况的审计监督。同时,把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质量作为安排部门预算和分配转移支付资金的重要依据,推动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  

三、《落实方案》重点问题问答

问: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对提高政府治理水平有什么作用?

答: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是政府治理方式的深刻变革。预算是政府活动和宏观政策的集中反映,也是规范政府行为的有效手段。预算绩效是衡量政府绩效的主要指标之一,本质上反映的是各级政府、各部门的工作绩效。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着重解决财政资源配置和使用中的低效无效问题,有利于夯实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绩效主体责任,推动政府效能提升,加快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问:《落实方案》如何体现全面实施?

答:《落实方案》从“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三个维度推动绩效管理全面实施。

一是构建全方位预算绩效管理格局。要实施政府预算、部门和单位预算、政策和项目预算绩效管理。将各级政府收支预算全面纳入绩效管理,推动提高收入质量和财政资源配置效率,增强财政可持续性。将部门和单位预算收支全面纳入绩效管理,增强其预算统筹能力,推动提高部门和单位整体绩效水平。将政策和项目预算全面纳入绩效管理,实行全周期跟踪问效,建立动态评价调整机制,推动提高政策和项目实施效果。

二是建立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链条。将绩效理念和方法深度融入预算编制、执行、监督全过程,构建事前、事中、事后绩效管理闭环系统,包括建立绩效评估机制、强化绩效目标管理、做好绩效运行监控、开展绩效评价和加强结果应用等内容。

三是完善全覆盖预算绩效管理体系。需将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全部纳入绩效管理。积极开展涉及财政资金的政府投资基金、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政府采购、政府购买服务、政府债务项目绩效管理。

问:《落实方案》在健全预算绩效管理制度方面有何考虑?

答:绩效管理专业性、技术性较强,加强制度建设是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基础。为此,《落实方案》提出:

一是完善预算绩效管理流程。完善涵盖绩效目标管理、绩效运行监控、绩效评价管理、评价结果应用等各环节的管理流程,制定预算绩效管理制度和实施细则,使预算绩效管理有章可循、有规可依。加快预算绩效管理信息化建设,促进各级政府和各部门各单位的业务、财务、资产等信息互联互通。

二是健全预算绩效标准体系。建立健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共性绩效指标框架,构建分行业、分领域、分层次的核心绩效指标和标准体系,逐步实现绩效信息横向可比较、纵向可追溯。创新评估评价方法,提高绩效评估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和准确性。

问:《落实方案》对绩效信息报送人大、审计监督作出明确规定,请问预算绩效管理与人大监督、审计监督之间是什么关系?

答:预算绩效管理与人大审查监督、审计监督既各有侧重,又紧密联系、相互促进。首先,预算绩效管理为政府及部门提供现代预算管理的理念、方法、机制和手段,更多强调内部管理,而人大和审计重点是实施外部监督。其次,预算绩效管理贯穿预算管理全过程,特别是强调事前绩效管理,从源头上提高财政资源配置的科学性和精准性,审计监督侧重于事后检查。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能够充分反映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有利于促进人大预算审查监督重点向支出预算和政策实施效果拓展。加强人大监督和审计监督,反过来也能够增强预算绩效管理约束力,促进绩效管理质量提升。因此,要加快建立健全财政部门牵头组织,主管部门和有关单位具体实施,人大和审计机关依法监督的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推进机制,形成工作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