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19年10月31日 星期三 农历十月初七
文字解读

您所在的位置:政务公开 > 政策解读 > 文字解读

《天津市静海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 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政策解读
文章来源:区发改委 更新时间:2021/04/16 16:58:50


《天津市静海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

政策解读


  4月2日,备受关注的《天津市静海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以下简称《十四五规划》)全文正式公布。作为未来5年静海发展的风向标和总纲领,《十四五规划》究竟有哪些亮点,对静海区人民的未来生活又会带来哪些影响?

《十四五规划》总体概括为:一条主线、两个目标、“四区”发展定位、“五个坚持”原则、建设“六个静海”、十项重大战略任务。

一条主线:把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天津工作“三个着力”重要要求和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作为鲜明主题和突出主线。

两个目标:围绕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分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2035年远景目标。

四区”定位:着眼于服务和落实重大国家战略,助力天津落实“一基地三区”定位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建设,明确静海发展定位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战略支点的示范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先行区、天津先进制造研发基地的功能区、城乡融合发展的现代化新城区。

五个“坚持”:“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循以下原则: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坚持系统观念。

六个静海”:到二〇三五年建成现代静海、活力静海、绿色静海、健康静海、平安静海、幸福静海。从内在逻辑上看,“现代静海”是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集中体现,“活力静海”是未来发展的内生动力,“绿色静海”是未来发展的鲜明底色,“健康静海”是未来发展的特色优势,“平安静海”是未来发展的社会环境,“幸福静海”是未来发展的终极目标,体现了党执政的根本目的,也是我们对落实党的宗旨、践行初心使命的最终检验。

十项重大战略任务:围绕实现“四区”发展定位、建设“六个静海”,明确了“十四五”期间静海区的十项重大战略任务: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全面塑造高质量发展新优势;建设先进制造产业聚集区,加快构筑现代产业体系;立足京津冀协同发展,打造“构建新发展格局战略支点的示范区”;全面深化体制改革,激发区域发展活力;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优化国土空间布局,建设城乡融合发展的现代化新城区;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文体事业和文体产业繁荣发展;加快推进美丽静海建设,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新期待;统筹发展和安全,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静海。



《十四五规划》十问十答

1.问:“十四五”期间,静海创新是如何布局的?

创新主要分布在中日(天津)健康产业发展合作示范区、天津子牙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德天津大邱庄生态城、天津子牙经开区高新园区、天津唐官屯加工物流区等主要园区。

——以中日(天津)健康产业发展合作示范区为研发核心,带动团泊新城地区,辐射联动天津子牙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德天津大邱庄生态城、天津子牙经开区高新园区,构建“一核心三基地”发展布局。

——依托天津子牙经济技术开发区,打造循环经济和新能源汽车产业研发应用高地。

——依托大邱庄镇,搭建国际技术交流合作平台。

——依托中德天津大邱庄生态城、天津唐官屯加工物流区,打造装配式建筑产业研发应用高地。

——依托天津子牙经开区高新园区和轧三、天丰退出的用地和能耗空间,打造智能科技产业创新应用高地。

2.问:“十四五”期间,静海如何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重点发展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装配式建筑、航空航天制造四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金属制品、自行车电动车、再生资源综合利用、乐器等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发展平台经济、现代物流业,推进医疗与康养产业融合发展,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加快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深化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推动重点行业数字化、网格化、智能化改造,建立较为完备的数字经济体系。

3.问:“十四五”期间,静海如何发展壮大民营经济?

主要从健全常态化政企沟通联系机制,建立容错护幼机制,健全民营企业平等保护机制,弘扬企业家精神,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鼓励民营企业参与传统行业转型升级、兼并重组、企业上市融资等方面来推动静海民营经济发展壮大。

4.问:“十四五”期间,静海如何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

主要从夯实市场经济基础性制度、加强标准化体系建设、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四个方面推动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

5.问:“十四五”期间,静海如何打造现代都市型农业升级版?

一是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落实粮食安全战略,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保证粮食安全,确保静海的饭碗里端静海的粮食。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夯实高质高效种植业、畜牧水产养殖业、设施农业、特色种植、林下经济等农业基础产业。以创建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和农业循环经济示范区为抓手,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完善利益链,拓展农民增收空间。

二是夯实农业生产基础。用现代物质装备武装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提升农业,集成推广粮食绿色高产高效技术模式,实现农业生产良种化、标准化、品牌化、绿色化、机械化、智慧化。加快补齐农业基础设施短板,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强农业用水保障,建立完善的“引、蓄、灌、排”工程体系。实施现代种业提升工程,构建品种选育、种企培育和品牌打造于一体的种业创新体系;发挥国家、市农业科研院所平台作用,发展现代设施农业、智慧农业。实施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和品牌强农工程,巩固“国家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区)”建设成果。

三是健全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创新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支持龙头企业拓展生产经营领域,延伸产业链条,增强带动功能。大力发展村集体领办的股份制经济合作社,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采取区域联合、合并重组等方式扩大经营规模,引导联合社向现代化企业经营转变;鼓励有条件的种养大户申报家庭农场,完善家庭农场管理服务制度;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小农户加强合作,推广“订单收购+分红”“农民入股+保底收益+按股分红”等模式;培育各类专业化市场化服务组织,推进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切实把小农生产引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

6.问:“十四五”期间,静海如何推进城乡融合产城融合发展?

推进城区更新改造。制定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方案,加强低效建设用地、闲置楼宇资源“二次开发”,推进老旧小区、平房改造,持续推进老旧管网改造,完善配套养老抚幼、无障碍设施,便民市场等服务设施,提升市政基础设施运行质量,推动水、电、气、热网智能化改造。

推进乡镇园区组团发展。分类引导、统筹推进中心镇发展改革、特色小镇培育。中心镇突出产业特色、文化特色,加强基础和公共设施配套建设,增强就业供给、生活服务和生态保护功能,实现产城融合发展。一般城镇统筹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提升对周边乡村的公共服务辐射能力,增强对周边乡村人口集聚和产业带动效应。整合园区资源布局,提升园区基础设施配套能力,依托现有特色产业,打造现代产业集群,发挥重点园区对区域发展的支撑带动作用,实现“以产促城,以城兴产,产城融合”。

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完善居住证政策,推动居住证长期持有人享有子女教育、就业、社会保险、住房保障、公共卫生等市民化权利。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强化基本公共服务保障,使农业转移人口与当地户籍人口享受同等基本公共服务。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推动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有序推动农村人口向条件较好、发展空间较大的城镇、特色小镇相对集中居住。

7.问:“十四五”期间,静海如何构建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

打造天津市西南部重要交通枢纽。协调推动津沧城际、津雄高铁及枢纽站规划建设,推进津石高速中段、津雄干线公路、津沧高速南侧改线等规划建设,基本形成京津雄半小时通勤圈、主要城市12小时交通圈。建成唐官屯加工物流区铁路专用线,推动大邱庄工业区铁路专用线建设,完善铁路货运体系。

完善高效便捷的公路网络。巩固“十纵七横一环十二射”的干线公路网络骨架,新建、改建津雄干线、津文公路、团王线等十余条公路,加快推进静海区与中心城区、滨海新区联系的多通道布局与实施,加强对乡镇、产业园区等重要客货集散地的连接,促进区域内的各种要素合理布局。

提升城市绿色交通。加快津静线市域(郊)铁路建设,建立静海区与中心城区快速轨道交通联系;启动中低运量轨道部分线路前期研究并做好空间预留。推进城乡公交一体化建设和区内常规公交线网优化,推进“全域公交”发展。

8.问:“十四五”期间,静海如何完善城乡一体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优化提升三级文化基础设施,建成覆盖城乡、布局合理、功能健全、实用高效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创新公共文化服务形式,健全完善灵活机动、快捷便民的公共文化服务流动网络。提升“数字图书馆”“群众文化活动远程指导网”等平台建设,完善“资源丰富、技术先进、服务便捷、覆盖城乡”的数字文化信息服务体系。高标准提升乡镇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和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等公益性文化场馆设施,培育扶持“乡村文化大院”等特色活动。

9.问:“十四五”期间,静海如何推动能源集约节约利用?

严格执行节能目标责任制和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审查制度,杜绝高能耗、高碳排放项目建设。推进能源供应结构转变,积极开发利用风能、太阳能、氢能等可再生能源。积极推进能源消费方式转型,实施清洁能源替代工程,提高电力和天然气消费比重。调整交通结构,完善绿色出行和绿色配送系统,加快新能源公交车车替代,逐步实现公交车、环卫车全部清洁能源替代。大力推动绿色建筑发展,推进装配式建筑全产业链发展,推广预制装配整体式建筑模式和绿色农房建设技术。强化能耗总量和强度双控,持续推进工业、交通、建筑、农业农村等重点领域节能降耗。制定实施二氧化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推动用能权有偿使用和碳排放权交易,探索开发林海碳汇项目。

10.问:“十四五”期间,静海如何推动共享发展?

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积极培育新型业态,适当扩大就业容量。鼓励和支持大学毕业生、农村专业合作社成员及农民工返乡人员创业。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多渠道就业创业,强化残疾人、退役军人、农民工、下岗失业人员等困难群体就业援助。健全工资合理增长机制,完善按要素分配政策制度,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

合理均衡配置教育资源,新扩建区第十四小学、第十二幼儿园等14所中小学幼儿园。加快引进优质基础教育资源,推动市实验中学大邱庄附属初中建设,创建一批高水平的幼儿园、中小学校,培育建设国际学校或国际交流合作学校。做好安吉游戏国家级试验区工作,提升农村幼儿园装备水平,完善城乡幼儿园“1+N”帮扶机制,加强普惠性民办园建设,提升学前教育保教服务质量。实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三年行动,建成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完善特殊教育保障机制,保障残疾儿童受教育权利,推进特殊教育优质融合发展。促进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发展,培育2-3所办学质量高、社会声誉佳、发展特色突出的品牌高中。

加快建设全生命周期的医疗服务体系,推动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等综合医院建设,统筹实施区医院迁建、第二医院整合改建、中医院合建等工程,合理配置乡镇医疗资源,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提升服务功能和水平,鼓励社会投资办医,构建完善的公共医疗卫生体系。加快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重大疫情防控应急体系、医疗救治物资保障体系,提升区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全面落实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全国改革试点任务,健全完善医养合作机制,推进中医药与养老融合发展,形成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积极导入主动健康理念,全力打造主动健康服务支撑体系,倡导健康饮食、健康运动、健康生活方式,构建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体系。持续推进全国卫生城区创建,打造健康的人居环境和城市环境,形成健康城市生态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