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解读:《静海区农村公路网规划
(2021—2035年)》
一、问:《静海区农村公路网规划(2021—2035年)》起草背景是什么?
答: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区委、区政府提出的加快静海区农村振兴建设要求,按照市交通运输委下发的《关于开展农村公路网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静海区开展了《规划》编制工作。《规划》统筹考虑深入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等重大国家战略、支撑静海“四区”发展定位和推动“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等形势和要求,涵盖规划城镇建设用地以外范围的县道、乡道、村道三个层次,为全区农村公路发展提供重要指引和依据。
二、问:规划目标是什么?
答:到2035年,依托国省干线公路网,基本建成“规模结构合理、技术标准适应、服务能力可靠”的农村公路网,为基本形成“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格局提供基础设施条件。
三、问:规划方案是什么?
答:到2035年,农村公路网里程达到1820公里,密度为123公里/百平方公里。按行政等级划分:县道320公里,乡道600公里,村道900公里;按技术等级划分:一级公路140公里,二级公路330公里,三级公路650公里,四级公路700公里。其中:规划县道320公里,包括:一级公路140公里,二级公路170公里,三级公路10公里;规划乡道600公里,包括:二级公路100公里,三级公路400公里,四级公路(路面宽6米)100公里;规划村道900公里,包括:二级公路60公里,三级公路240公里,四级公路600公里。
四、问:“十四五”期建设重点有哪些?
答:一是推动连接主要经济节点的县道建设。重点推进静海与西青间联系的静杨路。二是实施建制村通双车道公路建设。到2025年建制村通双车道公路比例达到60%以上。三是开展“美丽乡村示范路”创建活动。到2025年每个镇至少有1条美丽农村路。
五、问:如何保障后期发展?
答:一是体制保障。建立组织协调机制,强化与相关部门之间的协调,强化规划的连续性和执行严肃性;二是政策保障。纳入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和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确保项目建设用地的储备和预留;三是资金保障。坚持以政府为导向,落实政府资金投入,深化投融资改革,拓宽建设资金的来源渠道。
下一篇文章: 《静海区加快推进气象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政策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