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静海区公共体育设施布局规划》
政策解读
一、《天津市静海区公共体育设施布局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的出台背景是什么?
为提升人民身体素质、强健人民体魄、提升人民生活幸福感,在全面梳理整合静海区体育设施资源的基础上,以科学规划为引领,合理安排各级别、各类型公共体育设施的用地布局,致力于铸就城乡一体化的公共体育设施网络系统,推动静海区体育事业和体育产业发展,静海区体育局起草编制了《规划》。
二、《规划》包括哪些主要内容?
《规划》主要包括规划总则、目标与定位、配置标准、公共体育设施空间布局、规划实施保障,共五章、26条内容。
三、《规划》的总体目标是什么?
结合静海区现有体育资源基础及未来发展需求,拟将静海区打造成为国际知名的体育名城、国内领先的健康新城、津城典范的运动强区。全面提升静海区体育事业综合竞争力,努力把静海建设成为在全市富有品质魅力、运动活力的体育强区和文体旅融合特色区。打造多种体育业态聚集的产业发展高地、优秀体育人才培养基地、国际国内体育赛事汇集的国际化体育名城和国内领先的健康新城。
四、《规划》如何满足多方面的体育活动需求?
对公共体育设施设立分级体系,构建“区级—街道(乡镇)级—社区(村)级”三级配置的公共体育设施体系。各级设施明确应配建和按需配建项目,以形成层级分明、配置丰富的公共体育设施体系。既能满足相关体育赛事的要求,又能满足全民健身的需求。
五、《规划》如何构建全区公共体育设施布局?
规划形成“一湖一河两心多节点”的总体空间布局结构。
一湖:团泊湖国际体育赛事地。依托现有环团泊湖道路,建设集自行车骑行、健步走及马拉松赛道于一体的“绿色”通道。结合体育公园、“环团泊湖露营基地”、“环团泊湖体育科学健身长廊”规划建设,丰富和完善团泊湖体育设施建设内容。
一河:南运河国家体育休闲带。依托南运河沿岸滨水资源,建设沿运河自行车赛道和大运河国家步道,合理布局运动休闲驿站、健身广场建设,形成集运动、休闲、旅游为一体的休闲带。
两心:两大体育设施核心。即团泊健康城体育设施核心、静海主城体育设施核心。推进区级综合体育场馆建设,打造完善的体育设施体系,形成东西呼应的两大体育核心。
多节点:各乡镇级体育设施节点。完善乡镇级文体中心、多功能运动场地建设,逐步形成乡镇级公共体育设施节点空间。
六、《规划》如何构建全区体育训练基地布局?
结合现状设施标准较高的体育训练基地,规划形成“一主、两副、五区、多节点”的体育训练基本布局体系。
一主:指天津体育中心综合体育训练基地。
两副:指中国北方水上项目运动中心、团泊水上项目训练基地。
五区:指依托各训练基地及赛事承办地打造的五大特色片区。
多节点:指多个特色节点。包括天津市静海区青少年业余体育学校和天津市静海区特色体育训练基地。
七、《规划》如何促进体育设施的共享利用,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积极促进公共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并且在开放过程中,坚持免费或者以较低收费标准的模式运行,以便让更多民众能够无障碍地使用这些场馆资源。
探索“教-体”融合模式,鼓励各本科、大专院校的体育设施面向社会开放,加强资源共享。具备条件的学校可提供体育教育师资力量为社区体育提供专业指导,体育赛事活动亦可走进校园丰富学生的体育体验。
采取“绿-体”协同形式,充分利用城乡绿地空间与体育设施建设相结合,在公园、绿地等自然环境优美之处合理布局体育健身器材与小型运动场地,打造集休闲、健身、生态于一体的体育活动场所。
上一篇文章: 《天津市静海区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政策解读
下一篇文章: 《天津市静海区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办法》 政策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