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19年10月31日 星期三 农历十月初七
政府工作报告

您所在的位置:政务公开 > 政府工作报告

2015年天津市静海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文章来源:天津市静海区人民政府 更新时间:2015/02/09 10:07:56

  

静海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2015120日在静海县第十六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

静海县县长蔺雪峰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县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14年工作回顾

  过去的一年,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正确领导下,我们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积极应对复杂多变的宏观经济形势,在经济下行中保增长,在信贷紧缩中促转型,在动力不足中抓投入,在结构优化中谋发展,圆满完成了县十六届人大五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全年实现在地生产总值583亿元,增长15%;区县级公共财政收入51.5亿元,增长2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00亿元,增长20%;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900元,增长15%。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下降4.3%。三级财政收入和全社会固定资产累计投资提前一年完成了“十二五”目标任务。

  我们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发展后劲进一步增强。在经济持续低迷的情况下,大力实施“招商引资年”和“项目建设年”活动,激发了全民招商热情,鼓足了投入开发劲头。通过扩队伍、建窗口、搭平台、搞推介,全年签约项目70个,协议引资462亿元,其中投资50亿元以上的项目2个,10亿元以上的项目16个。淮海新能源汽车、富士达自行车、鸿星尔克等一批大项目签约落户。通过优质服务全力推进项目建设,全年在建亿元以上项目140个,年度完成投资310亿元。实际利用内资294亿元、外资2.32亿美元,增长26%15%。格力电器、深圳格林美、新山川家居等一批产业项目开工建设。县经济开发区和子牙循环经济产业区成为项目集聚、优势明显的产业高地。

  我们大力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实施三年千企转型升级计划,通过改造提升一批、产业转型一批、关停重组一批、载体升级一批,完成转型企业506家,占全部任务的一半以上。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1678家、科技小巨人企业达到234家,新增市级名牌产品14个,建成科技企业孵化器3家、孵化面积18万平方米。通过政策引导、要素倾斜、扶持服务,做大做强民营企业,已有全国5001家、全国民企5002家、年营业收入超10亿元的企业40家,民营经济总体规模处于全市前列。积极应对钢铁企业金融信贷危机,筹措3亿元设立专项“资金池”,缓解了近百家企业还贷压力,建立了对企业逃债的管控机制,有效化解了金融风险。服务业发展提速。批发零售企业销售额和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完成940亿元和115亿元,增幅全市排名第一和第三。利达粮油二期、红星美凯龙装饰城、新金朝阳电动车城等一批服务业大项目主体完工,翰吉斯国际农产品物流园、奥特莱斯商业广场投入试运营。萨马兰奇纪念馆和光合谷旅游度假区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全县外贸直接出口突破13亿美元,增幅全市排名第二,被批准为国家级五金制品出口示范基地。都市型农业取得新进展。完成16个国家级和40个市级农业重点项目,新建设施农业5000亩,提升改造5900亩。建成放心菜基地7个、放心肉基地19个。中药材种植突破1万亩。横跨7个乡镇全长42公里的龙海果树带实现无缝连接,种植果树2.4万亩,成为生态效益和产业效益“双增”的绿色长廊。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1320家,组建数量、出资总额、入社人数连续三年位居全市第一。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试点县建设稳步推进,土地流转面积42万亩,在全市处于领先地位。

  我们深入开展“四清一绿”行动,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以实施网格化管理为抓手,将“四清一绿”工作全部纳入网格化管理,加强顶层设计,明确层级责任,建立监察队伍,增加技防措施,织就了责权明确、上下联动、覆盖严密的环境保护网、任务责任网、工作监管网。坚持疏堵结合,投资10.7亿元,建设环境治理工程。启动建设2座废酸处理中心,建成3座临时废酸处理中心,273家涉酸企业全部实现废酸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再利用。治理工业企业污染源139家、规模化养殖场22家、渗坑18个,新建扩建污水处理厂6座,改造合流制地区4片,清淤争光渠18公里,全县河道基本实现了水清岸绿。坚持铁腕治污,全年关闭重污染企业52家,破获环境违法案件11起,打击处理犯罪嫌疑人34名。深入实施“六绿”工程,全年植树10万亩。实施全国美丽乡村试点县建设,建成国家级美丽乡村9个、市级美丽村庄22个,提前一年实现了全县清洁村庄全覆盖,2个小区荣获市首批“美丽社区”称号。全面完成了减排任务。

  我们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载体功能进一步完善。启动实施县城朝阳道等6项道路雨污分流改造工程,完成31片老旧楼区基础设施提升改造,直接受益人群达7000人。完成津文路等18项路桥改造工程,大修乡村公路130公里。静海500KV站建成,大邀铺等3110KV站投产送电,有效缓解了静海新城、子牙园区用电紧张局面。建成团泊新城西区供水加压泵站,改造城区供水管网285公里、农村供水管网321公里。新增供热面积50万平方米。完成1600户农村危房改造,极大改善了农村困难群体住房条件。综合执法和城市管理力度加大,拆除违法建设30宗、2.4万平方米;持续开展市容环境综合整治,治理露天烧烤,城乡环境进一步改善。

  我们精心实施10项民心工程,人民生活进一步提高。全年用于民生的财政性投入达到56亿元,增长30%。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新增就业1.5万人,零就业家庭保持动态为零,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6%以内。新建扶贫助残基地2个,吸纳117名残疾人就业。发放创业带动就业小额担保贷款1780万元。建立了“一门受理、协同办理”的社会救助平台,发放各类救助资金8350万元,救助困难群众2.6万人。我县被确定为全国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县,建成县级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和6所老年日间照料中心,康宁津园养老综合体一期、西双塘老年会馆等一批健康产业项目完成主体。市县携手加大对136个困难村对口帮扶力度,全年投入超过6000万元,增加了村级收入,改善了村容村貌。食品药品安全保持总体向好,抽检合格率达到99%以上。教卫文体事业协调发展。完成8所中学改造、138所中小学和145所村办幼儿园提升,46所义务教育学校通过市级达标验收。高考成绩继续位居全市农村区县前列,有24人考入清华、北大和香港名牌大学。县医院急诊综合楼主体完工,并晋升为三级甲等医院,264所标准化村卫生室投入使用。乡镇文化设施建设实现全覆盖。圆满举办了2014WTA天津网球公开赛、“谁是球王”羽毛球争霸赛和第六届环团泊湖自行车赛等重大赛事,展示了静海的良好形象。

  一年来,我们注重加强依法行政,积极推进政务公开,确保政府工作依法高效、行政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全面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县行政审批局挂牌成立,实现了“一颗印章管审批”。“六五”普法深入开展,“平安静海”扎实推进,社会治安保持稳定。受理群众信访1200余件、化解率95%以上。民族宗教、计划生育、妇女儿童,人防、双拥、国防动员体系建设等工作都取得了新成绩。

  各位代表,成绩来之不易,应该倍加珍惜。这是全县上下团结一心、共同奋斗的结果,是各级领导班子和广大干部群众同心同德、干事创业的结果,更是大家不畏艰难、勇于担当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全县人民,向各人民团体、工商联、无党派人士、离退休老同志及社会各界人士,向驻静部队和公安干警表示衷心的感谢!一年来,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对政府工作给予了有效监督,有力地支持和改善了政府工作,在此向大家表示诚挚的谢意!

  二、面临的形势和任务

  2015年是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是推进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我们面临的发展环境依然错综复杂,世界经济艰难复苏,我国经济处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阶段,进入了中高速增长、结构优化、创新驱动的新常态,对县域经济发展将会产生深刻影响。从我们自身看,与新常态发展不相适应的问题还比较突出。一是经济总量不够大。尽管保持了全市第二梯队的位次,但由于缺乏大项目的有效拉动和强势投资的有效带动,持续增长的基础并不牢固,稍有松懈就会掉队落伍。二是产业结构不够优。一产不高、二产不强、三产不大的问题没有明显改善。钢铁产业占工业大头,结构偏重,受产成品价格下降和劳动力成本上升影响,利润空间缩小,产出效益很低,加上市场和信贷政策的双重挤压,导致企业经营困难,必须转型升级,否则没有出路。三是城市化水平不够高。还没有跳出静海看静海,与建设京津冀现代化中等卫星城市的要求还不适应。城乡基础设施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和提升,农村落后面貌还没有彻底改善。多元化、市场化、社会化的城建投融资机制还没有真正形成。四是依法行政意识不够强。工作中,有时重目标轻程序,在依法行政的观念、制度和能力建设上,还存在一些差距。因此,我们必须转变观念、转化职能,切实把行政行为纳入规范化、法制化、科学化的轨道。

  在充分认识挑战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天津面临的“五大机遇”为我县发展提供了有利契机:一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是党中央、国务院确定的重大国家战略。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要求我县要建设成为京津冀都市圈中的现代化中等卫星城市,子牙循环经济产业区和健康产业园已列入承接首都产业转移的载体。随着这一战略的实施,必将促进交通、产业、生态的有效对接,聚集更多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提供更多的投资项目和发展机会。二是天津是实施“一带一路”重大战略的关键节点。我县出口企业多、出口规模大,借助“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将提供便捷通道和广阔市场,促进我县优势产品走出去,构建静海对外开放新格局。三是天津自由贸易园区建设和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战略加快推进。我县可以依托国家级五金制品出口示范基地和子牙、翰吉斯两个“无水港”、“保税仓”,实现与滨海新区的项目承接、产业对接、政策衔接,打造新区产业辐射延伸的桥头堡,在带动自身发展的同时,增强对周边地区的服务和带动作用。四是天津正在创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我县经济开发区和健康产业园被列为自主创新示范区静海分园,借助自主创新示范区在人才、科研、金融、财税等方面的政策优势,可以形成制度高地,促进高端产业集聚发展。

  我们更要看到,静海自身发展也具备了良好的基础条件。近几年来,在历届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全县人民的不懈努力下,静海整体发展进入了快车道,思路更加明确,框架已经拉开,优势日益凸显,水平不断提高。此外,2017年,我县将承办第十三届全运会部分赛事,以此为契机,将会极大地促进基础设施建设和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进一步提升城市管理水平。

  我们分析机遇,是为了更好地把握机遇;我们查摆问题,是为了有效地解决问题。现有的优势要发挥,面临的机遇要抓住,今后的工作要接续。我们必须科学谋划,主动作为,积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市委十届六次全会部署,按照县委十届八次全会确定的“规划引领、转型升级、改革创新、民生保障”的总要求,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把调整结构作为核心任务,把“四清一绿”作为主要抓手,把完善机制作为根本动力,把依法治县作为重要保障,把惠及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统筹推进经济和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努力实现静海赶超崛起。

  今年的目标任务是:在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下降4%的基础上,实现在地生产总值增长11%;区县级公共财政收入增长1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5%,在实际工作中力争完成得更好。

  三、2015年主要工作

  (一)充分发挥规划引领作用,着力推进现代化中等卫星城市建设

规划是发展的蓝图,是建设和管理的依据,制定和实施规划是政府的主体责任。我们要完成八大规划编制任务,加强规划实施监管,全面提升静海整体建设水平。

  加快编制“八大规划”,完善县域规划体系。

  ——加快编制《静海县建设中等城市规划纲要》,完善空间布局,优化资源配置,明确功能定位,统筹区域发展,打造京津冀都市圈中的现代化中等卫星城市、国际商贸物流中心、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区、健康产业基地和生态宜居城市。

  ——加快编制《静海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修编《静海县城乡总体规划》、《静海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中长期发展目标和战略举措,统筹空间布局和土地利用,形成经济社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资源要素配置和城乡建设相互协调、有机统一的规划体系,为发展建设提供遵循。

  ——加快编制静海县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发展规划。针对县经济开发区和健康产业园的产业特点,明确创新内容,制定实施计划、保障措施和相关政策,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和集约集群发展。

  ——加快编制对外交通规划。围绕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和建设现代化中等卫星城市目标,构建大交通格局,协调京津冀区域铁路、高速公路、快速路、轨道交通和场站建设,完善客货运输体系,形成安全便捷畅达的对外交通网络系统。

  ——加快编制子牙循环经济产业区和健康产业园发展规划,明确目标,制定政策,借重首都资源,发挥平台作用,有效承接循环低碳、商贸物流、体育健康、生态养老项目,促进相关产业集聚发展。

  ——加快编制提升大邱庄镇总体规划。按照“三区联动”要求,突出钢铁产业转型升级,进一步完善空间布局规划、转型升级规划、节能环保规划、科技支撑规划。

  ——加快编制产业发展规划。依托静海国际商贸物流园、唐官屯加工物流区、双塘高档金属制品加工区、滨港铸造园,完善产业规划,形成特色突出、目标清晰、布局合理的特色产业。

  ——加快编制全国县级文明城市创建行动计划和“迎全运会”行动方案,排定任务,落实责任,健全机制。以2017年文明城市创建迎检和举办全运会为契机,通过三年努力,进一步提高静海的文明程度和现代化水平。

  规划编制过程是广聚民智的过程,也是统一思想的过程。我们要坚持“政府组织、专家领衔、公众参与、科学决策”,高标准编制好规划,既保质量又要速度,除“十三五”规划和2个总体规划修编外,其余规划上半年确保完成。

  强力推进规划实施,提升城乡载体功能。

  ——强力推进园区功能建设。按照错位发展、互补发展、协调发展的原则,合理调整园区产业布局,因区制宜引导关联产业集中集聚。坚持拓展和挖潜两手抓,合理控制园区规模,强化土地集约利用,有效盘活闲置土地。进一步提升基础设施配套水平,增强园区承载功能。

  ——强力推进示范镇建设。进一步完善团泊示范镇配套设施,启动杨成庄和子牙示范镇搬迁工作,完成大邱庄示范镇32万平方米安置房建设。继续推进土地复垦工作。静海镇城中村改造和大丰堆镇宅基地换房工程确保年内启动。

  ——强力推进县域交通网络建设。落实静海公路客运枢纽站选址,建成对接中心城区和滨海新区的快速通道;建设子牙快速路延伸线,增强对周边的辐射带动能力;建成团泊大道联络线,打通县城城区道路与环线的连接;完成静陈路南延等4条道路建设,大修乡村公路100公里。

  ——强力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实施县城低洼片区、老旧楼区基础设施改造,加快刘官庄、于庄子两个泵站配套设施建设,建设秀水、岷水2座公园。加快特高压及环保园220KV站等5项输变电工程建设。实施静海国际商贸物流园和团泊新城西区供热设施建设,启动电厂燃煤锅炉改造工程。

  强化规划监管职能,提高城乡管理水平。

  ——强化规划实施的刚性约束。严格规划编制和修改程序,规划一经确定,不得随意改动。无论城镇、乡村、园区、产业和设施建设,必须全部依据规划实施,确保不因人易、不以权废,真正做到“一张蓝图干到底”。

  ——强化规划实施的监管力度。针对项目建设全过程,建立高效规范的管理服务机制,确保规划实施依法合规。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参与规划实施的全程监管。有效管控违法抢种、抢占、抢建行为,严肃查处、严厉打击违法占地和违法建设。

  ——强化城乡管理的综合水平。完善社区配套服务设施。坚持疏堵结合,深入开展市容环境整治。加强市容园林、市政环卫服务,推进垃圾资源化利用体系建设。着力整治交通安全秩序,提升公共交通服务能力。积极申报国家智慧城市建设试点,提升服务管理水平。

  (二)围绕提升产业发展水平,着力推进经济结构转型升级

  坚持把构建“六大产业”体系作为转型升级的根本出路,推动传统产业迈向中高端、新兴产业抢占制高点,不断增强核心竞争力。

  提升循环经济集聚能力。依托子牙循环经济产业区,借助首都资源,构建京津冀区域循环经济产业基地。积极推动与天津港的合作,大力引进欧绿宝、EMR等国内外十大再生资源龙头企业,全力推进40个在建、待建项目如期建设达产,实现铜、铝、塑料等年加工交易150万吨,初步构建起物资回收、拆解加工、延伸制造于一体的完整循环经济产业链条。

  提升健康产业发展水平。依托健康产业园,全力加快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着力引进一批高科技企业、研发中心、科研机构落户园区。全面提速园区重点项目建设。加快天津中医药大学建设,启动天津医科大学新校区、血液病医院等项目建设。

  提升商贸物流业发展速度。以静海国际商贸物流园和唐官屯加工物流区为依托,做大做强物流产业,加快龙头项目建设进度,形成综合性、专业化的“南北物流带”。全力以赴支持海吉星、义乌国际商贸城等项目开业运营,通过增品种、扩市场、建网络,努力打造成服务京津冀、内外贸一体化的专业市场。制定扶持电子商务发展的实施意见,力争年内知名电商落户静海。加快外贸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实现进出口信息资源共享,直接出口不少于14亿美元。

  提升先进制造业发展质量。依托县经济开发区,壮大自行车(电动车)基地,年内引进国内外十大自行车高端品牌,整车产量达到1000万辆,占全市30%,打造集研发制造、产品展销、文体休闲于一体的“现代自行车产业之都”。培育汽车配件、家居装饰特色产业。依托大邱庄,建设焊接钢管与五金制品基地,培育十大高端焊管和金属制品企业,年产量达到1800万吨。积极发展节能环保、健康器械、表面涂层处理等特色产业。

  提升都市型农业综合效益。充分整合、用好用足扶持政策,加大科技支撑,统筹区域布局,优化种养结构,促进特色发展。以林海为载体,大力发展林下经济,打造形式多样的农业休闲旅游产品。新增设施农业5000亩,种植中药材5000亩,做强台头西瓜、金丝小枣等地理标志产品,做大独流老醋、天津冬菜、王口炒货、大邱庄黑猪等特色产业规模。发挥翰吉斯龙头带动作用,发展农产品深加工,延伸产业链条,促进三次产业融合发展。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100家。

  提升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规模。围绕“林河湖泉”、名村名镇,做大做强做精文化旅游业,全力打造风情文化游、养生度假游、林海生态游等具有静海地域特色的旅游线路,力争纳入国家和天津市农村旅游精品线路。加快推进国际青少年活动交流中心、郭小川·孙犁·梁斌纪念馆建设前期工作,打造文化旅游新亮点。

  提升六大产业,关键是抓项目。一是继续推进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做大增量。通过增量保增长,通过增量调结构。要创新招商模式,针对六大产业的特点,认真梳理,选择产业链中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的大项目好项目,精确制导、定向招商。要加快项目建设,全力推进工业83个新开项目和62个结转项目开工建设,全年工业固定资产投入300亿元。内资到位320亿元,外资到位2.5亿美元。二是继续实施“三年千企转型升级”行动,做优存量。通过引进优势企业、兼并重组,带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今年要实现转型升级企业400家,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200家、科技小巨人企业16家。形成大项目、小巨人共同带动的发展格局。

  在新常态下,经济增长的速度整体趋缓。这无疑对我们的发展提出了挑战,但也是一个难得的机遇。只有抓住机遇,稳中求进,加快发展,才能逐步缩小与先进地区的差距。要通过实施《静海县促进经济发展二十条措施》,设立专项产业资金,用于扶持园区建设,支持企业转型升级。同时,在有效防范金融风险的基础上,推动银企对接,帮助企业融资、上市。民营企业是静海经济建设的主力军,要对本地企业和外来企业一视同仁,平等待遇,激发民间资本的活力,真正让静海的市场主体多起来、活起来、强起来。

  (三)积极稳妥推进改革创新,着力增强县域发展内生动力

  改革创新是在经济新常态下,破解发展难题,提升发展质量的根本途径。要深化三个领域的改革,激发内生动力和发展活力。

  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健全五项机制。

  ——建立规划实施协调机制。按照“三规合一”的要求,通过制定年度计划,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生态环境保护要求、产业和空间布局、土地等资源配置,协调建设资金和渠道,确保有序建设、资源合理利用。

  ——完善招商服务机制。建立形成招商项目与产业布局、土地供应、项目管理、考核奖励,有机衔接、统筹协调的管理办法;建立形成专业化、市场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招商体系;严格落实招商项目会审评估制度,实行项目统一布局、统一政策、统一跟踪服务,确保招得来、落得住、建得快。

  ——规范审批服务机制。结合县行政审批局的组建运行,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完善工作机制,公布审批清单,减少前置审批,推广并联审批,形成为企业和项目便利化服务的绿色通道。

  ——健全综合执法机制。按照“一支队伍管全部”的目标,完善县级城乡综合执法管理协调机构,推进乡镇执法授权和综合执法体制改革,提升综合服务管理能力,逐步形成“服务到位、监管规范、执法有力”的网格化的城乡管理体系。

  上述四项改革措施上半年确保基本完成。

  ——强化市场监管机制。根据全市统一部署,组建好监管队伍,实现“一个部门管市场”的目标。加强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着力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强化市场全过程监管。

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瞄准三个方向。

  ——稳妥推进农村土地改革。搞好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工作试点,规范农村土地流转市场,探索农村融资渠道,鼓励规模化、专业化的新型农业经营组织发展,促进农业生产现代化。

  ——加强金融财税体制改革。通过PPP等方式,拓宽融资渠道,支持经济建设。全面完成营改增任务,认真清理规范税收优惠政策,落实预算改革要求,规范县和乡镇园区事权财权责任。

  ——积极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加快组建能源、水务、轨道交通等投资公司,打造“借用管还”一体、责权利明晰、制度设计科学的市场化、专业化实体公司。

深化民生领域改革,强化三项保障。

  ——健全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完善抚恤对象优抚补助自然增长机制,成立县惠民救助协会,设立专项救助资金,保障基本、兜住底线。

  ——稳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加强流动人口管理和服务工作,及时解决外来人口子女入托入学、法律咨询维权等方面的困难,增强认同感和归属感。

  ——创新人才引进开发机制。进一步完善人才激励政策和工作机制,积极引进各类人才,打造高层人才集聚区。

  (四)继续实施“四清一绿”行动,着力改善生态发展环境

  “四清一绿”行动实施一年来,全县人民大力支持,拍手叫好。我们要按照既定目标,环环紧扣地抓下去,切实抓出成效。今年,在全面完成减排任务的同时,举全县之力,强力实施燃煤设施、涉酸企业、扬尘污染、煤炭经营、露天烧烤、城乡环境治理“六个专项行动”。继续加大投入,全年总投资13亿元,重点用于烟、尘、气、水污染源治理及设施建设。深度治理20家规模化养殖场和52家污水排放企业。加快4座在建污水处理厂建设,新建8座建制镇污水处理站,推进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严厉打击焚烧电线和秸秆行为。大力加强农村环境治理,完成40个重点村和173个达标村建设,新建30个美丽村庄。加强水生态环境监管,将县级以上河道全部纳入“河长制”管理。持续推进“六绿工程”,全年植树8万亩。

  (五)统筹推进各项事业发展,着力改善民计民生

  坚持民生为先、民生为重、民生为本的工作思路,全年投入财政资金67亿元,实施10项民心工程,让发展成果更多地惠及全县百姓。

  健全完善社会保障。新增就业1万人。完成创业就业培训6000人,职业培训1万人次和农民培训10万人次。加快建设残疾人康复托养综合服务中心。完成589户镇村危房改造。扩大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覆盖面。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实现应保尽保。积极开展“救急难”专项救助等工作。积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年内全县村级集体收入全部达到10万元以上。

  兴办人民满意教育。推进静海六中等3所中学、大庄子中心幼儿园等15所校园新建扩建工程,完成2所高中校、36所义务教育学校市级达标提升工作,创建全国职成教育示范县,不断提高教育工作服务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方便群众看病就医。启动静海新城医院、县医院教学科研楼、静海镇预防接种中心和社区服务站建设。扎实推进乡村卫生一体化和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积极开展村卫生室标准化达标工作,达标率100%。积极借助首都医疗资源,构建医疗共同体,切实提升医疗服务水平。

  积极发展文体事业。科学制定体育产业规划。提升乡镇文体活动场所、村文化室、农家书屋的管用水平。高标准举办承办2015WTA天津网球公开赛、第四届“鹦鹉杯”全国手风琴大赛等国内外重大赛事。

  加强法制文明建设。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旨,深化公民道德工程建设,培育倡导知荣辱、讲正气、促和谐的社会风尚。结合县委依法治县《意见》的实施,引导全社会学法、用法、守法,努力形成家庭和美、邻里和睦、社会和谐的良好局面。深入开展文明单位、文明村镇、文明社区创建活动,鼓励开展社会公益活动,提高群众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

  推进社会综合治理。完善矛盾纠纷“大排查、大调解”工作机制,拓宽社情民意表达渠道,实行“一站式接待,一条龙办理,一揽子解决”的联合接访模式,及时疏导和化解社会矛盾。深化“平安静海”建设。启动火车站等重点点位整治。加强社区物业管理。加强国防动员体系建设。强化生产、消防、交通、食品药品、特种设备等安全管理,提高预防和应急处置能力,坚决杜绝重特大事故发生。

  四、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面对新形势、新要求,我们必须坚持依法行政,着力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服务效能,加快建设人民更加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建设法治政府。按照《中共静海县委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县的实施意见》,全面落实推进依法治县的各项任务。牢记“法律红线不可逾越,法律底线不可触碰”,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健全依法决策机制,认真落实“三重一大”决策制度。规范执法行为,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人民政协民主监督,加强审计监督,自觉接受人民群众和新闻舆论监督。

  建设高效政府。坚持从简办会办文,压缩会议规模,减少发文数量。构建决策、执行、监督相衔接的行政体系,规范办事程序,明确事权责任。扎实推进绩效考核工作,加强政务督查和效能监察,严禁推诿扯皮,为官不为,强化行政问责。按照“踏石留印、抓铁有痕”要求,提高政府工作执行力,确保政府决策高效落实。

  建设服务政府。牢固树立宗旨意识,努力做到“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着力提高服务发展、服务基层和服务群众的能力。杜绝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充分发挥县长信箱、为民服务热线等互动平台作用,畅通服务渠道,关切民意诉求,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群众诉求办结率达到98%以上。

  建设廉洁政府。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巩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加强“三公”经费管理,严格控制一般性、消耗性支出。按照中央和市统一部署,积极推进公车制度改革,严防“四风”问题反弹。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和惩防体系建设,严格执行中央、市委和县委廉政建设有关规定,始终保持清正廉洁的良好形象。

  各位代表,建设美丽静海是历史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也是全县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让我们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的部署,团结一致,凝心聚力,开拓进取,接续发展,为实现静海崛起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