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19年10月31日 星期三 农历十月初七
文字解读

您所在的位置:政务公开 > 政策解读 > 文字解读

《天津市静海区社会消防救援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政策解读
文章来源:消防静海支队 更新时间:2021/12/03 08:36:00

《天津市静海区社会消防救援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政策解读


一、“十三五”时期工作回顾

“十三五”时期,消防救援事业全面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消防工作和队伍建设实现了新发展、新突破,为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

(一)消防安全形势持续稳定

成立消防安全委员会,加强了对消防工作的组织领导。

政府、部门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实施网格化管理。

建成消防物联网远程监控系统,提高了建筑技术防火水平。

企业和群众的消防安全意识增强,向自主管理转变。

(二)灭火救援能力明显增强

与西青区、高新区建立灭火救援协作体系,实现了区域联勤联动。

与供电公司建立了极端恶劣天气信息共享和联动防范工作机制。

与城管委建立了“消防+环卫”联动响应合作机制,充分发挥“水资源”优势。

成立了30人的地震救援队,储备24人的水域救援、绳索救援、舟艇驾驶等专业力量。

构建应急通信保障体系,配备卫星指挥车1部、4G布控球9部、4G单兵图传13部、车载4G图传1部、小型无人机10架,实现了灾害事故现场的互联互通。

(三)消防基础设施保障有力

建设消防救援站4个:唐王路站、北华路站、蔡中路站、战勤保障消防站;建设小型消防站5个:团泊东站、蔡公庄站、独流站、沿庄站、西翟庄站;建设专职消防站4个:王口站、台头站、双塘站、陈官屯站。

配发远程供水车、53米云梯车、排烟车、充气车、加油车、宿营车、淋浴车、饮食保障车,以及气垫船、水路切割器等,各类车辆67部、器材13类253种22863件(套),车辆器材配置得到优化升级。

市政消火栓由2015年1955个增建至2718个,建设率达到100%;及时维护保养市政消火栓,完好率达到100%;依托天然水源建设平台型吸水码头34个,提高了农村火场供水保障能力。

二、“十四五”时期总体目标

立足“全灾种”“大应急”,对标主力军、国家队,建设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聚焦防范化解重大消防安全风险,高效应对处置各类灾害事故,将我区建设成为全市消防安全形势最为稳定的地区之一。“十四五”时期,完善三大体系-消防安全责任体系、消防监督管理体系、综合消防救援体系。到2025年,消防力量显著增强,灭火救援能力显著提升,消防工作社会化程度显著提高,消防安全环境显著改善,有效遏制较大以上火灾事故。

三、“十四五”时期主要任务

(一)完善消防安全责任体系

落实各方消防安全责任。宣贯《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天津市消防条例》《天津市消防安全责任制规定》,压实政府、部门和社会单位的消防安全职责。

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落实消防执法公示公开、消防执法全过程记录、法制审核审批和集体议案等规定,提高执法效率和质量,阳光规范执法。

(二)完善消防监督管理体系

强化事中事后监督管理。以“双随机、一公开”抽查为基本手段,结合检查重点、火灾风险点、行业领域特点,开展日常检查和专项检查,依法依规严肃处理违法违规行为。

开展消防整治三年行动。实施打通消防车通道工程;集中开展高层建筑、石油化工、养老机构等专项治理;抓好老旧场所、电动自行车停放充电、违规采用易燃可燃材料,电子商务、物流业、新型商业等新业态突出消防安全风险治理。

深化消防宣传教育培训。通过网络、电视、广播、报刊,以及户外屏幕、楼宇电视、车载视频等多种平台开展宣传提示;利用消防站、流动消防宣传车、消防主题公园、消防科普教育基地,开展宣传活动;组织村(居)“两委”、公安民警、网格员、保安员和企业责任人、管理人等重点群体开展教育培训;将消防安全教育纳入党校学习、学生军训、普法教育、职业培训等内容。

(三)完善综合消防救援体系

提升综合应急救援能力。依托培训基地和社会单位,严格训练考核标准,开展熟悉演练,全面提升处置高层地下、大型综合体、石油化工、地震、水域等复杂灾害事故的能力。

加快训练模式转型升级。将“全员普训、岗位复训、专业特训、装备专训、驻厂轮训、实战验训”融入到全员岗位大练兵、冬训、夏训等训练活动,强化实景实战实训及复杂地形、气候条件下的适应性训练。

加强应急通讯保障建设。设置应急通讯指挥员、图像传输保障员、无人机图传飞行员、卫星设备操作员、通信指挥车驾驶员等岗位;研发穿戴式单兵智能定位通信装备,实现现场态势可视展现、火灾风险预警预控。

健全社会联勤联动机制。以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为主体,应急、公安、交通、医疗、供水、电力、燃气、气象、通信等部门配合,健全统一指挥、协调配合的联勤联动机制;配齐战勤保障装备,与社会保障单位签订“合作协议”,实现资源共享。

四、“十四五”时期重点建设

(一)公共消防设施建设

改造指挥中心。2021年升级改造指挥中心用房,更新信息化设备,改善工作环境,提升警情调度指挥能力和视频会议保障能力。

建设大邱庄特勤消防救援站。2024年至2025年,在大邱庄镇建设特勤消防救援站,机动处置全区特殊灾害事故。

建设培训基地及消防站建设项目(二期、三期)。2021年至2022年建设二期,包括装备仓库、综合训练楼、三处训练设施;2022年至2023年建设三期,包括培训宿舍、体能训练馆、九处训练设施。

重建津德路消防救援站。该站建于上世纪70年代,地势低洼,建筑主体和训练设施老旧,2024年至2025年在原址重新建设。

建设市政消火栓。结合消防水源普查工作,统筹推进市政消火栓与市政道路同步建设,及时对市政消火栓进行维护管理。

建设平台型吸水码头。在大邱庄镇、陈官屯镇、大丰堆镇、梁头镇、西翟庄镇、子牙镇、蔡公庄镇、双塘镇、王口镇、沿庄镇、唐官屯镇、独流镇、团泊镇、台头镇、中旺镇、杨成庄乡、良王庄乡、经济开发区,选址建设平台型吸水码头。

(二)智慧消防系统建设

在现有基础之上,将设有自动消防设施的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和高层建筑接入消防物联网远程监控系统,共享融合相关行业系统数据资源,实现对社会单位智能化消防管理。

(三)专职消防队伍建设

根据实力调整和灭火救援任务需要,适时开展专职消防员招录工作,强化以考促训、以训促管;设立岗位津贴,激发工作积极性,增强职业认同感、归属感。

五、实施和保障

强化组织领导。坚持区政府统一领导的消防工作责任制。

加强统筹协调。乡镇、街道、管委会统筹考虑消防安全布局、消防站、消防水源、消防车通道等公共消防安全。

加大经费保障。根据消防救援事业发展,提高经费保障标准。

严格考核奖惩。加强对“十四五”消防规划实施的检查、指导,依法依纪追究相关人员责任。